馬哈迪在1980年擔任副首相時,內閣批准秘密的錫市操控計劃,政府在1981年全年通過馬明可公司進行現貨和期貨買賣,不料錫價崩潰,國家損失了2億5300萬美元。馬哈迪遲至1986年,才承認此事。政府設立皇家調查委員會,徹查國家銀行外匯交易蒙受100億美元虧損的事件,勾起了人們對國家這30多年來許多醜聞的記憶,若要全部追查,牽連極廣。馬哈迪奉行權威統治,導致民主倒退,所以其任內發生的醜聞多不勝數,一宗比一宗離奇。
馬哈迪在1980年擔任副首相時,內閣批准秘密的錫市操控計劃,政府在1981年全年通過馬明可公司進行現貨和期貨買賣,不料錫價崩潰,國家損失了2億5300萬美元。馬哈迪遲至1986年,才承認此事。
馬哈迪在接任首相後,推出進軍重工業的計劃,成立了柏華嘉鋼鐵廠,最終虧損了100億令吉。他在2002年才坦承犯下太多的錯誤,所託非人。
1983年爆發香港土著金融25億令吉失信案,根據早前解密的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文件,馬哈迪被指涉及這起金融醜聞。
挽救馬航也折損國家許多資源,在達祖丁領導的7年內,馬航累計虧損80億令吉。2001年,馬航面臨清盤危機,股價從每股8令吉跌至3.68令吉,當時馬哈迪以8令吉,耗資18億,從達祖丁手中買回32%股權。
此外,巴生港口自由貿易區46億令吉弊案也成為無頭公案,被控者無一被定罪。發生那麼多醜聞,馬哈迪還是老神在在,因為三權分立制已經傾斜,特別是茅草行動大逮捕丶關閉三家報章,削弱了監督政府的第四權;司法危機革除法官,則降低司法機構的地位。一連串行動,造成行政權膨脹,再加上種族政治,人民不關注弊案,缺乏問責和法治精神,以致國家為這些無頭公案貼上千億令吉,政府負債纍纍。
老馬時期弊案那麼多,也與當時巫統政策脫不了關係,因為老馬要致力栽培土著企業家,因此把許多工程分發給有政治背景的公司,催生朋黨資本主義。
在1987年巫統黨爭中支持B隊的新山國會議員沙里爾曾經說過,貪污朋黨與貧富懸殊並非新經濟政策的產物,這些不良的現象皆是馬哈迪的領導所造成的。
因為行政權膨漲,政府機構已無能為力,難怪國行前總裁潔蒂指出,處理一馬公司(1MDB)案,是她任內「非常艱難的時刻」之一;而調查國行虧損事件的項目小組主席莫哈末西迪則表示,皇委會更有實權,可以翻查相關文件丶挖掘更多內情。但是,設立皇委會真的能夠讓真相水落石出丶正義獲得伸張?我還記得阿都拉出任首相時期成立的警察皇委會,目的是要打造世界級的警察服務,不過,最重要的建議,即成立「獨立警察投訴與行為不檢委員會」(ICPMC)卻胎死腹中。
首相納吉在2012年6月1日宣布設立皇委會,調查困擾沙巴多年的非法移民問題,皇委會報告在2014年5月14日提呈給國家元首後,相隔6個月,報告才於12月3日對外公布,內閣過後成立一個由拜林領導的工作委員會,以研究皇委會報告的建議。
皇委會是指出了政府機構的弱點,但至今沒有人被控;皇委會也無法確定「身份證計劃」的存在及點名誰應為此負責。
調查弊案不能選擇性,不能只有政治考慮;而政府也應該有政治勇氣,貫徹政府內部的廉正,聯土全球(FGV)主席依沙辭職後,隨即被委為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SPAD)代主席,就是不良示範。
馬哈迪留下的「政治遺產」禍害甚大,以致無頭公案從未間斷。只有修復被破壞的體制,才有可能讓醜聞畫上句號,但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