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冠英地盤危險!! 選委會再玩新臭招,暗助國陣奪回檳政權,新臭招原來這樣玩……
選委會被揭以「重劃投票區」修改選區 檳多個國州議席邊界「走形」
26/06/2017
(檳城26日訊)我國選舉委員會被揭通過「重劃投票區(Polling district)」來修改選區,悄悄修改多個國州議席邊界,檳城研究院政治分析組主任黃進發博士抨擊選委會根本就是暗渡陳倉。
黃進發。
暗地移動投票區 直接影響國州席 黃進發:根本是違憲!
檳州政府經過兩次聽證會後,選委會強調沒有進行選區重新劃分,也不給予沒有重劃選區的理由。不過,根據選委會展示2016年最新選區地圖,與2005年選區地圖是有所出入。對此,黃進發接受《光華日報》訪問時說,他也疑惑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因此去研究其他州屬的選區地圖,才發現其中的「秘密」。
他說,選委會確實沒有對國、州議席「動手腳」,反而是暗地裡地修改邊界選區,即移動投票區。「此舉是直接影響國州議席,根本就是違憲!」
他解釋,投票區是作為行政用途,來分布選民投票地點。他說,投票區就是選民去投票的地點,如一所學校或禮堂,選委會就是搬動議席邊界投票區來修改選區,此舉不僅是修改了州議席,有些甚至修改了國會議席的邊界。
「我們把國州議席及投票區分成3層,從側面來看,國會議席、州議席以及投票區,最大部分的國會議席、州議席就是第二大,投票區是最小部分,每個國會都是這樣形成。若從個人的投票區編碼來看,首個號碼就是代表國會、第二個號碼就是代表州議席,而最後一個號碼就是代表投票區。」
「現在選委會就是修改及移動投票區,尤其那些處於邊界的投票區,將他們從A選區移動至B選區,影響的或許是州議席,甚至是國會議席。」
他強調,這樣的做法根本就是違憲,選委會應該根據選民人數平均來重新劃分選區,而不是以「走後門」來修改選區邊界。他點出,在檳島方面,武吉牛汝莪國會議席、峇央峇魯國會議席及升旗山國會議席都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為選委會挪動大批投票區,所以導致最新與舊有選區地圖出現差別,這也解釋為何選委會強調沒有進行選區劃分,但實際上選區是有被移動。
「雖然我們的團隊在1月份已發現此問題,但沒有發現其嚴重性,因為修改每個投票區是直接影響整個選區結構,無法達到一人一票的情況。」
只有5個投票區。
投票區增加至11個。
武吉牛汝莪峇央峇魯升旗山3國會選區 修改情況最嚴重
在檳島方面,以武吉牛汝莪國會、峇央峇魯國會及升旗山國會出現邊界修改情況最嚴重。
黃進發提供上述3個國會議席的選區地圖,可以看到選委會所提供的2005年及2016年選區地區不符合,但是選委會強調檳城選區沒有重劃。在武吉牛汝莪方面,壟尾州選區原本只有5個投票區(2005年),卻增加至11個投票區(2016年)。他說,原本「瘦長」的壟尾州選區,在9年後竟然變胖了。
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原本只有一小區的Paya Terubong Mukim 13的投票區變得很大塊,而周圍也增加了很多投票區。所增加的投票區:Desa Baiduri、Desa Intan、Semarak Api、Jalan Semarak Api、Bukit Awana及Terubong Jaya。
選區顯得比較橫闊。
選區有著明顯的變化。
峇都蠻選區 由橫闊變偏長形
峇都蠻州選區變長了,以Batu Uban、Bukit Gambir及Taman Pekaka投票區變化最大。
根據黃進發所提供的選區分析地圖顯示,峇都蠻選區地圖在2005年是呈橫闊形,但是在2016年卻呈偏長形,其中以Bukit Gambir、Taman Pekaka及Batu Uban的投票區變化最大。從地圖上看來,Bukit Gambir及Taman Pekaka投票區範圍似乎變小,而在州選區另一端的Batu Uban範圍也縮小。
由於峇都蠻州選區及壟尾州選區是相接的,因此兩個州選區的投票區移動是息息相關。
幾乎每個議席都被動手腳,其中武吉牛汝莪及峇央峇魯情況最為嚴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