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本來是一件高興地事情,可是,男朋友的父母跟著,可能就不是那麼高興了,如果你的未來婆婆和老公這樣做,你會生氣嗎?
女生在買完車後抱怨:對於他來說,一個位置沒什麼,但是他讓他媽做副駕駛就說明了我在他心裡的位置永遠比不過他媽,這樣的男人嫁了有什麼用?這個婚還不如不結。
他們一家太過分了,一點都不尊重我,我和他爸坐在後面,那得多尷尬,要是我和他媽坐後面,他爸坐前面我一句話都不會說,讓我和他爸坐後面,他和他媽坐在前面,我死都不會答應,這段孽緣就這樣黃了吧,這種奇葩男的也是沒有誰了!
他開車帶我和我媽,都是我做副駕駛,我媽坐後面,這樣才不會尷尬,連這點事都不懂的體貼女人,以後要是有什麼家庭矛盾,肯定母子倆一起懟我,我算是看明白了。
別說我矯情,我說的就是事實,我來到你們家,剛開始都是陌生的,你讓我和你爸坐在後面,我們兩個都尷尬,就不能體諒下我,讓我坐前面嗎?
我跟你說過了,我要坐前面,你就不能跟你媽溝通下,一定要讓我尷尬一次有一次嗎?
這種男人不值得嫁,不值得!幸好還沒有結婚,否則我後悔一輩子!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副駕駛位置,應該讓未婚妻坐,還是母親來坐?小問題激發大爭議, 「誰坐副駕駛」這個看似極為平常的話題,為何能夠成為婆媳爭端的實戰升級版?當我們從社會倫理、情感訴求甚至後排體驗等方面去細細品味時,也許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近些年來,女性對國產男性的吐槽可謂是聲量高漲,無論是對「媽寶男」的廣泛聲討,還是對「護媽男」的辯證熱議,等等,無一例外的把問題指向了社會倫理的傳統觀念,以及廣大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情感訴求這些層面上。
在傳統的中國式婚姻關係當中,婚姻契約的締結往往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在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後,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親密關係,它將「兩個人的彼此包容」延伸至「兩個家庭之間的相互磨合」。
生活中的摩擦在所難免,小到誰坐副駕駛,大到飲食習慣、育兒理念都有可能產生摩擦,在面臨伴侶和母親之間的選擇時,一些男性就有可能不顧實際、習慣性地護著母親,而無視伴侶的訴求。而深受「中國式婆媳關係」經典反面教材影響的女性,往往也會產生此類的「心理暗示」,將對方母親列為「對手」,使得情緒上微妙的變化引發蝴蝶效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