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小獨中「無名英雄」,是這15華人富豪……他們默默扶持,華教才有今天~~教育部嗎? 哼~只會背後插刀……
圖說:蔡傌友自資出版《華小尋生機》特輯,首次揭露公益金成立的秘辛,也為華小的茁壯成長,尋求答案。
(吉隆坡9日訊)由15名社會聞人於2011年以20億令吉收購大馬彩而創立的公益金,如今已步上穩健的軌道,造福莘莘學子,不過根據現任主席丹斯里蔡傌友透露,原來當年在集資過程中,曾一度陷入資金不足,幾乎胎死腹中的困境。
當時,扣除15億令吉是通過銀行融資,其餘5億令吉,雲頂集團主席丹斯里林國泰一馬當先,認購一半的優先股,其餘2億5000萬令吉,需另外籌資。
對重量級富豪而言,這筆2億5000萬令吉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要說服他們出資,若非一些主事者堅持到底,今天可能就沒有為教育而營運的公益金了。
蔡傌友在一份由《南洋商報》呈獻,名為《為華小尋生機》的特輯中,首次透露籌組公益金的「秘辛」。
圖說:公益金首三任主席順序為林國泰(左起)、蔡傌友及鍾廷森。
15富豪齊心為華教
這位南大畢業生說,由於大馬彩盈利免稅,又可幫助華小,在策劃集資初時,數名社會聞人皆表示願意共襄盛舉,可是到了最後關頭卻臨陣退出。
「當時,所籌得的資金,只有我和(金獅集團主席丹斯里)鍾廷森的各3000萬令吉。眼看收購計劃面臨嚴峻的考驗,放棄似乎是唯一的選擇,但我們還是堅持到底,因為這個契機實在太難得了。所以(雲頂總執行長)陳光漢、鍾廷森和我決定分頭行事,想辦法集資。」
最終,在3人努力下,終於先後獲得另12名熱心富豪的支持,籌獲所需的2億5000萬令吉,收購大馬彩的大計,才得以成功。
已撥1.2億資助331學校
公益金以造惠學校為目標,迄今已撥出超過1億2100萬令吉,資助了全國331所學校;受惠學校包括華小、淡小、獨中和教會學校。
為維持低成本運作,公益金受薪職員只有3人,其餘都是雲頂集團和豐隆集團的義工。
5年後貸款可減一半
截至3月31日,擁有大馬彩的馬來西亞教育動力有限公司(JPM)負債數額已從最初的20億令吉,減至13億1400萬令吉,分別為3億3100萬令吉的股東優先股,以及剩約9億8300萬令吉的銀行債務。
蔡傌友估計,5年後,銀行貸款可減少一半,盈利用來還債和利息相對減少,那公益金的資金供應數額將相對增加,有能力資助更多有需要的學校,未來發展更穩定。
林國泰謙讓鍾廷森接任主席
公益金現任主席蔡傌友今年9月間任滿後,由於林國泰的謙讓,下任主席將由鍾廷森出任。
公益金主席制度特殊,是由瓜分一半股權的林國泰,以及分擔另一半股權的14名股東輪流擔任;意即林國泰第一任主席任滿3年後,是由另14名股東其中一人接任。
蔡傌友是於2014年9月成為第二任主席;原本到時又是輪到林國泰重任,不過由於他事務繁忙,主動謙讓,董事會已決定委任鍾廷森擔任第三任主席。
除了公益金的成立經過,以及過去幾年對本地教育學府的貢獻,蔡傌友也在《為華小尋生機》特輯中,從宏觀的國際視野,到極接地氣的主客觀困局,針對華小的重重挑戰發表高見,並提出方案。
( 備註:由蔡傌友自資出版的《為華小尋生機》特輯,將於本月11日(星期天)由《南洋商報》和《中國報》同步隨報附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3098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