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稅收局千刀萬里追,年查20%戶頭~~苦命納稅人,難逃5年一審……
(八打靈再也5日訊)內陸稅收局將每五年審查一名納稅人至少一次,意味著每年約有20%納稅人被審查。
內陸稅收局總執行長拿督沙賓沙比達針對上述情況強調,如果納稅人增加,每年約有20%納稅人被審查的情況,就會反映在不斷增加的審查案件上。
根據《星報》報道,沙賓通過電郵接受訪問時說,公眾認為近來我們更頻密審查,事實上只是反映了大馬納稅人增加。
他相信,當局今年的策略有助降低漏稅問題,預計稅收也將有所增長。
「我們的策略是提高稅務覺醒,並鑑定逃稅者。」
沙賓:門檻太高 僅18%國人繳稅
內陸稅收局總執行長拿督沙賓說,2015年數據顯示,只有18%大馬人繳稅,他認為,徵稅門檻相當高,導致大部分人口都無需繳稅。
近年來,內陸稅收局所收取的稅收出現下滑趨勢,從2014年的1267億令吉最高稅收額下滑至2015年的1118億令吉,政府預計去年的稅收為1105億令吉。
據報道,截至去年12月31日,未收所得稅預計達68億令吉。
他說,儘管國內生產總值相對將會有更高稅收,但是為了吸引外資,稅務開銷也增加,包括稅務獎掖及稅務豁免。
此外,隨著2015年落實消費稅,政府也降低個人及公司所得稅率。
「因此,儘管國內生產總值顯著增長,我們卻不能對部分收入徵稅,大馬降低個人及公司所得稅率,以創建一個更具競爭力的稅務環境。
「再加上稅務開銷,使實際稅率降低,製造業及服務業營運成本上漲也導致可徵稅收入減少。」
加強力度向大企業追稅
內陸稅收局加強追稅力度,近來更向大公司及顯要追討拖欠稅務,此舉預計將使當局的稅收增加。
沙賓說,當局的執法目的是為了提升公眾的自願遵守率。無可否認,這些執法行動自然會增加整體稅收。
他解釋,當局是根據兩三年前的資料採取行動,並根據公司歷年的業務表現估算其收入,而2017年的策略將解決國內漏稅問題。事實上,當局的追稅行動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當局於2015年及2016年推出特赦計劃,鼓勵個人及公司職員披露所拖欠的稅收。
沙賓認為,最近當局的執法行動宣傳增加,導致人們認為當局加緊調查,事實上,當局只是不斷持續調查,這也是執法行動之一。
近期較為矚目的兩個案例,一是綠野集團(CHHB,5738,主板產業股)執行主席及大股東丹斯里李金友存放在外資銀行的1億2600萬令吉定期存款,遭內陸稅收局扣押。
另外,萬能被內陸稅收局追討4億7647萬令吉。萬能向大馬交易所報備的文告中指出,稅收局針對2008至2011年的估稅通知書,其實已經超越了現有法令的時限範疇。
萬能指出,在徵詢公司律師後認為,董事部有理由挑戰通知書的合法性及罰金數額。
沙賓說,特赦計劃是為了處理審計或調查案件的稅務罰款及逾期付款,政府鼓勵納稅人在限期內「自首」以便能夠降低罰款。
「此舉讓案件快速解決,但我們了解必須對那些遵守的納稅人公平,因此今年的策略是加強力度對付違規的納稅人。」
利潤轉移仍難逃法眼
沙賓說,儘管大企業聘請審計師處理稅務,但仍有其他高風險因素,可能反映利潤轉移,在當局追查時就會發現大筆未繳稅款。
他說,內陸稅收局是使用複雜的分析以鑑定審計案件。
他駁斥,當局選擇性審查的說法,並強調內陸稅收局是根據分析及情報,客觀選擇審計案件。
「我們選擇審計案件的策略是保持透明度及廉正度,無論是企業或個人案件。
「我們的系統並不會根據政治及種族辨認納稅人,我們一直堅守不偏不倚的執行任務。」
除了利用科技找出未繳稅款,當局也會依賴其他方式檢測案件,其中包括來自外部的資料,如投報者、媒體、公眾及審查所得稅申報表。
「無論如何,每個案件都必須根據案件的情況及事實單獨進行研究,證據及罪責是決定是否採取行動的重要元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2672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