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動爆料【馬來人眼裡華人都很低賤?】事實卻並非如此 ! 請看!

原來馬來人眼裡的華人都是…?
大馬人你不能不知,馬來人眼裡的華人都是有錢人?
---破解馬來人對華人的不良印象!請看…
在多元族裔、種族的大馬,不同民族難免會對他族持有一種特定的一般看法,如華人多認為馬來人較懶散,
愛依賴政府,不愛存錢,而馬來人多認為華 人是奸商,重物質輕精神或什麼的。
這些約定俗成的看法,也多具有一個特點,即多是負面的多,正面的少。何以負面多過正面,倒也耐人尋味。
或許,其中一個理由是,每個民族的特性,多具有多重性,而負面形象,又較易固定下來,形成刻板印象。
如中國的「學術超男」易中天在《閒話中國人》一書里,便說中國人具有以下的弔詭的民族性或國民性:
中國人耿直卻又圓滑,坦誠卻又世故,多疑卻又輕 信,古板卻又靈活,講實惠卻又重義氣,尚禮儀卻又少公德,
主中庸卻又走極端,美節儉卻又講排場,知足常樂卻又夢想暴發,燒香算命卻又無宗教感,愛抱團兒又 好窩裡斗,
愛挑刺兒卻又會打圓場,不愛管閒事又會說閒話等等。
這些充滿悖論的特性,在相當程度上,也適用於大馬華人。據此,與華人多有表面交往的他族,自也難免對華人形成了較負面的刻板印象。
一位馬來博客在其《詛咒馬來人》(Cursing Malay)一書里(2015版),有篇馬來人對華人的7個不良印象:
(一)華人皆是有錢人。這是令馬來人火大的一點。就此點言,華人一般上也認為華人較他族富裕;
只是,若說所有華人均是富人,那當然是言過其實。
華裔並非全富貴
其實,在2014年,華人中至少有15.2%,其月均家戶是3千令吉以下的,而印度裔與馬來人則個別為21.9%與28.1%。
因此,較客觀的說法應是,華人的貧戶較他族少。
只是,也應看到,華印族有80%以上是住在城鎮,故其生活費也較高,生活壓力更較他族為重。
何以華人較富,作者認為,主因在於,華人較善於積蓄,而馬來人則愛表現,有錢就花,即便車子是好好的,
也愛換新車,愛升格(Upgrade)。(此書書名雖用英文,卻是馬來文的評論集,只是夾雜較多的英文單字。)
(二)華人駕車都是不守法的。約言之,華人駕車愛違規違法,只顧自己方便,而馬來人則守法有禮。
只是作者也好奇,既然馬來人駕車守法有禮,何以飈車族多是馬來人?
(三)華人的生存目標就是要弄垮馬來人。如認為五一三事件便是起因於要弄垮馬來政權。
只是事實真是如此嗎?更何況人是會變的,特別是新生代。
我想,這種不良印象,恐怕是極端的馬來右翼保守份子,有意塑造出來的產品,
情形就如國家干訓局(BTN)刻意突出非馬來人是外來者(Pendatang)一樣。
目的無非旨在強化本身的既得權益是不容挑戰的。
(四)華人都是私會黨徒(Gangster)。
無疑19世紀時,多數華人均是自願或被迫加入私會黨(Kongsi Gelap);只是,那已是如煙往事。
作者也表明,這是過時的刻板印象,其實多數華人過的是朝九晚五的正常生活。
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受到私會黨的干擾。何以大馬私會黨徒那麼多,那倒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五)華人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馬來人時常受到「華人雖在政治上有不同派系的鬥爭,
可一旦涉及民族利益,則是團結一致的」這類宣傳所影響。
「壓榨」不分種族
有趣的是,雖然有人向馬來人販賣華人是一團的(Satu Cina)的宣傳,可華人本身倒多認為,
華人是勇於內鬥,怯於外斗。作者則提出一個看法,即不論是馬來人或華人,均是多元多樣、
眾聲喧譁的,而不可能沒有 異見如馬哈迪對首相納吉發動抨擊。同理,華人中也有形形色色的多元觀點。
(六)華人在商場上,愛榨取馬來人。這是自殖民地以來,便存在的成見。只是作者認為,在商言商,
難道華人就不會榨取華人,馬來人就不會榨取馬來人嗎?那些搶占政府項目的馬來人難道不是在榨取政府與人民的錢嗎?
(七)華人沒有教養、粗野無禮。這是頗普遍存在於馬來社會的一種常規看法。
可說是種把個人在生活體驗中,對某族的個別人士的言行,加以集體名詞化的一種習慣。
如華人也會把某些個別馬來人的特殊言行,一般化為所有馬來人所具有的特殊言行一樣。
它也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那種心態的表現。因此,得警惕這種集體名詞化傾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5155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