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愛心冰櫃是為了幫助弱勢群體,不料卻吸引駕名車的「富人」來拿菜,令人看傻眼!
愛心冰箱才擺放三天,就有數十名衣著光鮮,駕駛名貴轎車的人到來領取愛心食品。
不願具名的他說,該群人當中有老有少,有的更是年輕力壯的青年,從外表看來,都是生活富足之人,照理無需領取食品。
怡保兵如港新村的愛心冰箱,出發點是倡議不浪費,把過剩的食物捐作公益,幫助有需要的窮人。
(怡保9日訊)善心人放菜,「富人」拿菜。
上周六怡保剛開跑的「愛心冰箱」,原意是要幫助社會上貧苦的弱勢群體,因此鼓勵公眾將過剩的食物放到公共的冰箱,
讓窮人可以自由領取,詎料卻引來一群看似不愁吃穿,生活過得去的人士屢屢到來取食品,令旁人看傻了眼。
「愛心冰箱」是由新希望社會關懷協會及私人企業新力白鋼(怡保)廚具企業合力打造的扶貧計劃,
第一個冰箱設在兵如港新希望舊物市場,即東天宮旁。
雙玻璃門冰箱裡放置著由善心人捐出吃不了或過剩的各種食物,如蔬菜、乾糧、罐頭、杯麵、白米、飲料等等。
據在該處工作的員工向《南洋商報》指出,愛心冰箱才擺放三天,就有數十名衣著光鮮,駕駛名貴轎車的人到來領取愛心食品。
不願具名的他說,該群人當中有老有少,有的更是年輕力壯的青年,從外表看來,都是生活富足之人,照理無需領取食品。
「這群人中,不但每日來領取食品,有者更是早午各前來一次。」
他表示,由於愛心冰箱計劃才開始了幾天,到來放食物的人屈指可數,但來領取食物的人倒是絡繹不絕,以致食品供應開始吃緊。
「不要的食物,要捐助的食物再多,也總有個限度,依照目前的存量,也不知可供應多久。」
他披露,該批人都是結伴而來,每次三至五人,聽他們對話,可能是朋友結伴告知,一同前來領取食物。
「雖然他們看似無需領取,但我們也不能以外表評定一人,因此每次他們來,我們也讓他們拿食物,畢竟這裡是做慈善。
「如今愛心冰箱剛開始,還沒達到街知巷聞的地步,若有人在巴剎宣傳一下,恐怕來領取物品的人,會大排長隊。」
陳福賢:食物很快便被人拿走,所剩無幾。
陳福賢:確保不浪費食物領取沒特別限制
新希望社會關懷協會會長陳福賢表示,社會上有許多食物或資源供過於求,與其丟棄或浪費,不如送來愛心冰箱。
「愛心冰箱的理念除了是幫助有需要人士,就是確保不會浪費食物,因此不論貧富,他覺得有需要,就可領取。」
也是愛心冰箱負責人的他強調,冰箱內的食物,無論何人都可領取,沒有特別限制,唯一條件是不可浪費食物。
「他們可能衣著光鮮,但我們又怎知他是否三餐不飽,設立冰箱,是希望讓有需要的人,吃飽肚子,不再挨餓。」
王書增(左)及同伴合力將新鮮的食物放進愛心冰箱。
贊.助.商:傳遞社會關愛
愛心冰箱贊.助.商王書增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設立愛心冰箱的目的是希望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讓更多人加入慈善工作,提倡不浪費食物及幫助有需要的人,因此誰拿食物不應是焦點,重點是幫助到有需要人士。
「無可否認,的確會有一些貪小便宜的人到來領取食物,但我們不能因小部分人,而放棄原有的遠大理念,
需知還是有很多有貧老孤寡因而受惠。」
他說,愛心冰箱是一種愛的傳遞,同時也在教育年輕一代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美德,而不單單只是物質的領取。
「我們也曾想過用登記方式,但登記了就不再是開放式,因此才沒實行登記方式。」
對於食品供不應求的問題,王書增表示,希望家長帶孩子一同捐助食物,趁機灌輸孩子 「施比受更有福」的意義。
蓮花社素食館為免善心遭到濫用,只好規定65歲以上貧老,才能外帶待用餐。
免善心被濫用素食館免費餐設限
無獨有隅,不只愛心冰箱遇到問題,就連一份4令吉的「待用餐」,也有「怕輸」的人到來免費大吃。
怡保蓮花社素食館負責人吳美玉向本報透露,該館發起的待用餐計劃,是鼓勵熱心人贊助餐費,
讓貧窮人來吃免費素食,但在剛推出後,也有一些「富足」的人來飽食一頓。
「起初我們也不知領取待用餐是富足之人,反而是有些人領取待用餐後還謊話連篇,假扮是有需要之人,
結果是其他人感到岔岔不平,加以揭穿。」
她表示,前來領取待餐點的,她們都不會過問對方的身分,但就是有一些貪心之人,要剝奪他人的利益而撒謊。
「過後,我們向他表明,希望讓待用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從此對方才沒再回來。」
她披露,待用餐運作迄今,共遇到4次類似事件,為免善心被人濫用,如今該館規定,只有65歲的老人才能外帶待用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4999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