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修正案破局:改朝換代只差最後一著棋 (文/諸葛鎮東)
首相納吉在3月29日主持國陣最高理事會會議後,宣布不提呈《1965年伊斯蘭法庭法令》(355號法令)修正案,即哈迪之前提呈的私人法案。
首相雖然口口聲聲說這是尊重國陣共識云云,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國陣巫統自導自演的政治把戲,從去年開始,就不斷讓伊斯蘭議題充斥整個國家輿論,置其他更關乎國家人民生死存亡的議題不理,比如說一馬公司醜聞爆發、經濟崩壞、馬幣貶值、治安敗壞等等。
巫統為了鞏固自己權位,不惜撕裂國家社會族群之間的信任與和諧,讓更重要的課題失焦,其心可誅。
要知道,這齣鬧劇並沒有結束,因為政府將交由國會下議院議長班迪卡阿敏決定,是否允准伊黨主席哈迪阿旺,以個人議員法案方式提呈355法令修正案。
無論如何,由於國陣公開宣布不提呈,之前鬧的紛紛擾擾的355修正案,基本上可說是已經破局。再不了解政治的人都知道,這場鬧劇最大最慘的輸家,就是伊斯蘭黨及其黨主席哈迪阿旺。
但是,為什麼巫統甘願冒開罪伊斯蘭黨的風險呢?原因有三個:
第一,巫統和伊斯蘭黨相鬥多年,選區議席重疊,根本就沒有做政治盟友的契機和條件,擺到明就是一場戲,只有哈迪阿旺這種笨蛋才會上當。
第二,由於選區議席重疊嚴重,國陣要鞏固權力,根本就不需要伊斯蘭黨的力量,他們更需要其他國陣成員黨吸引到的選票,因此這一場戲,更是明顯開球助攻國陣其他成員黨如馬華公會和民政黨,讓他們重新在華社邀功,騙取選票。
第三,巫統成功引誘伊斯蘭黨弄了這一場全國矚目的鬧劇,基本上伊斯蘭黨可說是聲名狼藉,不受全國非穆斯林歡迎,即便是捲土重來也已經淪為過街老鼠。可以說,現在的伊斯蘭黨,等同於被廢了7成功力,只剩下死忠基本盤,這樣的伊斯蘭黨對巫統毫無威脅。
我們都知道,馬來西亞正處於史無前例的險境:國家淪為盜賊統治、經濟面臨危機、百姓在國陣長期貪腐的霸權下飽受苦難 。
要打倒以納吉為首的腐敗國陣政府,我們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以便實現下述3個條件:
首先,保留第十三屆全國大選中,馬來選民、華裔選民、印裔選民、卡達山選民和達雅選民對民主行動黨和人民公正黨的支持;
第二、在「民主與腐敗」的對抗中,贏得巫統黨員及其支持者的選票;
第三、贏得伊斯蘭黨的黨員及其支持者,不讓他們繼續被國陣迷惑,重投改革國家的議程。
如果在第14屆全國大選,我們可以實現上述3個目標,那麼馬來西亞就能夠得救,就能夠進行體制改革,以確保馬來西亞重回正軌,永遠不會回到盜賊統治、失敗和流氓的歧途。
2013年大選,民聯雖贏得51%的選票,然而鑒於選舉制度嚴重不公,因此只贏得4成的議席。儘管民聯在當時贏得大部分城市議席,由於城鄉選民比例失衡,導致換政府的抗爭功敗垂成。
在2013年大選,我們都意識到,要換政府,就差那幾十個選區的關鍵少數選民的轉向,我們不需要多,就只需要6%的轉向就可以了。而那些選民就是來自巫統堡壘區的墾殖區(FELDA)選民。
在這些墾殖民區,鑒於國陣多年來透過操控主流媒體對在野黨進行汙衊和抹黑,並濫用國家機關和資源來鞏固支持度,使到墾殖區成為國陣的牢不可破的堡壘區。在野黨要改變這樣的劣勢,並非一朝一夕可達成。
然而,從巫統出走的政治精英,由馬哈迪領導的土團黨,製造了擊破巫統堡壘的契機!!!
馬哈迪身為前首相及前巫統主席,在馬來社會中仍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當前馬哈迪日以繼夜在墾殖區跑動,大大動搖了傳統支持巫統的馬來政治板塊。
首先,這6%的墾殖民選票(甚至超過),我們可是十拿九穩!
由於伊斯蘭黨被巫統一再玩弄,其基層和支持者已經對巫統充滿著憤怒和失去信心,在來屆大選肯定會用選票狠狠教訓巫統。
因此,我們的第三項條件,即贏得伊斯蘭黨的黨員及其支持者,可說是完成大半。
那麼,改朝換代的最後一著棋,其實就剩下第一項條件,需要我們去完成,那就是保留第十三屆全國大選中,馬來選民、華裔選民、印裔選民、卡達山選民和達雅選民對民主行動黨和人民公正黨的支持。
但是這恰恰反而是最難的。
第13屆大選之後,由於民聯內部爆發種種內訌,領導人有頻頻出現不良新聞,部分選民又反感民主行動黨和人民公正黨跟馬哈迪合作,讓支持者失去信心和希望,導致在13屆大選支持反對黨陣營的支持者貌似漸漸流失。
然而,民主政治的真諦,其實就是需要在兩粒爛蘋果當中選最不爛的那粒,更何況為所欲為60年的國陣,從來沒有被換過,我們更需要立即換掉,讓國家走上正常的民主化進程,落實全面的制度改革。
當巫統的支持者和伊斯蘭黨支持者重新投入改朝換代的議程,之前陪著反對黨走過第13屆大選的選民,怎麼能不一起走完這最後一里路?
馬來西亞要換政府,就看這一次了,Now or Never,Are you ready?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46952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