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來了 中國人湧入?
中資來了 中國人湧入?
2017年2月27日 西馬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企業「走出來」的浪潮轉向了東協國家,再加上近年來,中國開發商陸續入駐柔佛新山邊境海岸線的房地產市場,而大馬政府也把龐大的工程交給中資承建,更引起各方矚目。
正值大馬經濟低迷,有人歡迎中資進駐來活絡經濟脈搏,也有人對中資大舉流入感到焦慮,一時之間,大馬社會對中國的討論度居高不下。
儘管中資湧現,「購屋團」也火熱,但究竟有無大批中國人湧來我國呢?
儘管這15年來,中國共有7235人參與大馬第二家園計劃而成為最大的參與國家,但是申請的高峰期已過了,在2016年上半年僅有284人參與第二家園計劃。
當大家普遍認為大馬受到中國人的青睞之際,官方數據與預期卻有差距。對此,定居大馬20多年的「大會(PUCM)拿督李中平點出,來過大馬的中國人一般都對大馬留下很好的印象,但基於第二家園計劃的申請程序有其挑戰之處,加上越來越多國家在近年來對中國人放寬簽證條例,這使到中國人就會思考究竟是否要申請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劃。
「第二家園」不夠吸引
李中平在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指出,申請第二家園計劃,需要審核申請者的收入及資產方面,會給一些申請者帶來些許不便,因有時會涉及隱私問題,加上成功申請到第二家園計劃者,最終也只能獲得10年簽證,每次逗留期也只限1個月,並談不上吸引人。
「相對而言,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及澳洲等近年來放寬對中國人的簽證條例,只需區區幾百令吉就可以讓中國人拿到長達5年甚至10年的簽證,每次停留期可長達3個月或半年,對有意在海外短期居留者而言,這就非常有吸引力。」
他認為,第二家園計劃還可以簡化審核過程,只需審核是否有犯罪記錄、護照公證及一筆足夠數額的定存即可,沒必要去核准申請者在中國的收入。
他也提到一個事實,當全馬有1000張可以辦理第二家園計劃的准證,但每年才2000、3000位外國人參與,當中還有些人直接向旅遊部申請,不必通過代理,可見這門生意不太好經營。
在這種情況下,因第二家園計劃的市場規模不大,久而久之也使到從事代理工作的仲介當成副業來做,不太積極去推動。為了捆綁行銷,很多仲介在促銷第二家園計劃時,也沒有把話說清楚,導致很多人誤會申請第二家園計劃必須購房,但實際上這個計劃與購房沒有任何關係,因此柔佛新山的「購屋團」並沒有實際帶動到第二家園計劃。
一年200萬人次訪馬
2016年訪馬的中國遊客人數創下歷史高峰,在1月至10月來馬的中國遊客已高達175萬人次,比2015年同時期增長27%;儘管全年的數據尚未出爐,但大馬旅遊促進局估算去年中國訪馬人數已超過200萬人次。
本報根據周邊國家旅遊相關部門發出的資料相比,大馬在吸引中國遊客方面僅限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層面,比不上泰國及新加坡,但超越印尼。
惟大馬、新加坡、泰國及印尼4國去年的中國遊客人次齊齊增長,至少增長了13%,可見東南亞團很火熱。對此,身為廣之旅(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拿督李中平稱,在這個記錄當中,有一部分是來考察產業,尤其是「柔佛購屋團」相當火熱。
李中平說,綠地、碧桂園及富力都是中國國內具有實力的發展商,深受中國民眾的喜愛,因此當這些發展商到海外開發房產時,很多有能力的中國人也願意跟隨他們的步伐,到海外考察房地產。
他提到,這些中國開發商的規劃是「造城」的概念,他們也與中國電信及華為合作來建立「智慧城市」。
一個月逗留期太短
由於對商務及投資者而言,每次入境限1個月逗留期顯得短促,因此,李中平建議大馬政府讓中國投資者享有每次入境3個月的逗留期。
他說,儘管大馬政府目前發出的中國人訪馬簽證比90年代時來得寬鬆,但對商務客來說,一個月的逗留期顯得短促,因為商務及投資課題有很多繁文縟節,需要一些時間去考察或辦理手續。
他指出,他們並沒要求豁免簽證,因這涉及到兩國政府的協議,並且需要很長時間才可辦到;若是延長商務簽證逗留期限,則是短期可辦得到的事,而且大馬目前給予日韓投資者比中國投資者更長的逗留期。
據初步估計,在馬中資企業達到2000家,雖比90年代翻倍,但與鄰國新加坡相比則「小巫見大巫」,新加坡共有8000多家中企,累積投資額達到250億美元(1101億6500萬令吉)。
留學生畢業少有留下來
儘管馬中兩國互認高教文憑,但中國來馬留學生卻稍跌,目前約8000人在馬留學,已不及高峰期的破1萬人。
中國留馬同學會會長黃斌指出,大馬是中國人自費出國留學的首批國家,對吸引中國學生來留學有其優勢,但現在很多國家的知名大學給予中國學生優惠,更受到中國學生的歡迎。
黃斌在2002年選擇來馬留學時,中國學生比較盛行出國留學的目的地,首先是以美國、加拿大、英國,以及澳洲為主的西方國家,次之則是以日本、新加坡及大馬為主的亞洲國家。
無經驗難有好薪資
他說,由於中國學生來馬留學就讀的科系,多數是商科、會計、旅遊與酒店管理,而大馬並不缺少這方面的人才,因此大部分畢業生都會回國發展,另一部分則會選擇前往歐美讀碩博,只有極為少數如同他一樣,留在大馬發展事業。
黃斌也點出,由於遍布在全球各地的中國留學生在畢業後,大部分都選擇回國發展(俗稱「海歸」),使留學大馬的中國畢業生面對很大的競爭,加上他們沒有工作經驗,無法獲得好的薪資待遇。
為此,黃斌建議,大馬政府能夠給國際留學生制訂一個1至2年限期的工作實習准證,這雖然非正式工作,但也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短期實習期,卻能更好地幫助這些畢業生在回國就業時的薪資談判。
黃斌指出在去年9月成立了馬中援助協會,以協助旅居大馬的中國商家、留學生及遊客。
他們也將在今年3月推介「民安」手機應用軟體(APPS),讓在馬中國人可通過這款軟體求助,若依然無法解決問題,可以撥打免費援助熱線(1800-88-9958)。
馬中援助協會是在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指導下成立,該協會會長是拿督林祥才,張天賜及黃斌則分別出任署理會長及秘書。
「我至今已在吉隆坡生活了11年,是在2006年遠嫁過來吉隆坡,育有2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就讀小學。
我在大馬經營旅遊公司,由於主要客源來自中國,接觸中國企業也比較多,因此我近年來,感受到中國具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開始入駐大馬。
以近幾年來看,關丹、新山、吉隆坡及檳城都是中國人考察發展進駐的地方,而且目前進軍大馬的中國企業都是財大氣粗的投資商、發展商及地產商。
我感覺馬來西亞也跟著這波熱潮在開發、在改變,越來越變成國際熱點。」
「雖然大馬有很多行業都沒有對外籍人士開放工作準證,在馬留學的中國公民要在大馬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但從事高層次管理及科技技術相關的工作準證則相對容易辦理。
我本身是IT科技專業,所以我是同批中國留馬畢業生當中,少數沒有返回,選擇留在大馬就業的人。
我當年選擇來馬深造,主要是看上馬來西亞的多語環境,同時學費相對廉宜,生活環境類似於中國南方,使到我很快就可以融入大學生涯。
由於大馬有很多私立大專學府可考取西方國家承認的文憑,因此也有不少來馬留學的學生,將大馬作為一個『跳板』,在本科畢業之後,再前往歐美就讀碩博。
或許大馬政府比較鼓勵外籍人士申請IT科技相關的工作準證,因此我在畢業不久就申請到工作準證,早前是在一家大企業擔任IT技術人員,但在去年辭職,目前正在研發手機應用程式軟體。
由於我在吉隆坡已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同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並已熟悉了吉隆坡的節奏,因此目前計劃在這裡長期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43183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