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來了?美國中情局解密 , 敦馬涉土融醜聞 !

Ctw| 2017-01-25| 檢舉

麻煩來了?美國中情局解密 , 敦馬涉土融醜聞 !

這個醜聞在2次失敗的貸款交易中耗資10億美元(約35億7000萬令吉),也涉及了一名土著銀行的大馬年輕稽查師遭殘忍殺害。

馬哈迪。(圖:法新社)

(吉隆坡24日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聲稱,敦馬哈迪擔任首相時,在1980年代涉及數十億令吉的大馬土著金融機構(BMF)醜聞。

該局於上星期將一份解密80萬項文件,厚達1300萬頁的報告上載到網上;其中一份9頁,名為「土著銀行醜聞:大馬的馬哈迪,更多麻煩在後頭?」的報告,指大馬政府所擁有的土著銀行因其全資擁有的香港子公司——土著金融機構可疑的運作而名譽受損,當時馬哈迪的首相之位也因這個貪污醜聞而動搖。

「環境證據(Circumstantial Evidence)將這個醜聞延伸至馬哈迪政府,作為政府擁有的銀行,土著銀行受到財政局及中央銀行的密切監督,沒有重要決策是在他們不知道及不同意情況下作出的。」

「政府不太可能不知道土著銀行為海外分行提高借貸頂限,容許更多資金轉入香港。」

發放壞帳高達數十億

根據網絡媒體《馬來郵報在線》報道,報告指土著銀行及其岸外子公司土著金融機構向香港房地產投機分子發放的壞帳高達數十億,包括在1979至1983年之間向佳寧置業有限公司(Carrian Investment Limited)提供貸款。

這個醜聞在2次失敗的貸款交易中耗資10億美元(約35億7000萬令吉),也涉及了一名土著銀行的大馬年輕稽查師遭殘忍殺害。

佳寧集團(如今已結業)主席陳松青(George Tan)當時宣布破產,馬哈迪在國陣及巫統的領導也受到醜聞影響。

指馬哈迪政府漫不經心

中央情報局也指出,與香港其他銀行不同的是,即便房地產市場疲弱,土著金融機構仍繼續為房地產領域提供信貸。

報告表示,儘管醜聞受到調查,政府對虧損的回應拘謹,令人意外;對政府帶來同等的殺傷力的是,政府對這個課題漫不經心的形象。

該局說,雖然馬哈迪與上述金融醜聞沒有直接關聯,馬哈迪政府因「間接關聯」受到玷污。

馬哈迪已多次否認涉及這起醜聞,去年5月回應此課題時曾強調,這筆在1980年代損失的錢屬於銀行,並非政府,因此自己無需負上責任。

「我沒有偷錢,沒有錢消失了,消失的錢是屬於銀行的;我不是銀行經理,也不是銀行顧問,當時有那麼多銀行虧錢,為什麼我需要被責怪?」首相署部長拿督阿都拉曼達蘭稱,人民有能力自行做出判斷。

他說,在1980年代發生的金融機構醜聞傳出多種版本,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判斷。

「我們等著看吧,這些文件才剛被解密,需要一些時間詳細閱讀,包括其內容、提出的證據和美國當局所作出的結論。」

不願多做評論

他不願對此多做評論,「若有問題要提問,應該要找敦馬哈迪問話,因為他才是當時的首相。」

美國中央情報局日前解密13份關於1980年代土著銀行醜聞的文件,包括題為「土著銀行醜聞:馬哈迪面對的更多問題?」文件,以及逾10億令吉美金被剽竊的調查報告等。

1980年代正是敦馬哈迪掌政的年代,儘管敦馬哈迪極力否認該醜聞與他有關,惟外界普遍認為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該醜聞的前因後果。

阿都拉曼達蘭今天在雙威布特拉酒店為2017年第19屆大馬策略展望研討會主持閉幕禮後對記者如是說。

詢及敦馬哈迪指若反對黨執政,將會取消隆新高鐵計劃一事,阿都拉曼達蘭認為前者的論述是不正確的,只會令到我國的經濟倒退。

「我們不能再把鄰國視作是政治上或經濟上的敵人,我們必須要互相合作。這在全世界每個國家都一樣,當兩個相鄰的國家互相合作,最終會令到兩國都迅速發展。」

他說,敦馬哈迪現在的言論,不是為了人民利益著想,而是為了政治利益。

「我們知道他所利用的伎倆,希望人民不要被混淆。」

文章來源: 星洲網·2017.01.24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4062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