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的決策 ?糟糕的後果 !若挺伊法集會獲得馬來人熱烈反應 !巫統怎麼辦?

伊斯蘭黨宣布舉辦集會,號召30萬人挺修改1965年伊斯蘭法庭(刑事權限)(355法令)私人法案,令備受矚目的伊法課題再起風雲。
當伊黨主席哈迪阿旺在國會提呈私人法案動議時,國陣政府占據了主導位置,伊黨相當被動,是否讓動議提呈,要不要讓課題發酵,完全掌控在國陣/巫統手上。
當時,巫統可以輕易決定不要讓這項課題蔓延,既可直接駁回哈迪阿旺的動議,又能採取技術手段不讓動議見天日。但是,局勢發展到今天,伊黨已經從被動轉為主動,搶攻司令台,國陣/巫統的決策權受到牽制。
若挺伊法集會獲得馬來人熱烈反應,人數超標,自然就會形成一股龐大壓力,左右國陣/巫統接下來的動作。國陣/巫統的選項也因此受到限制,失去靈活性,或被逼照著伊黨的劇本演下去。
伊黨私人法案從初期提呈被駁回,到今天伊黨辦集會力挺,其通過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大。而馬來西亞也一步一步走向伊化。
巫統與其他政黨基本上依循世俗路線,以神權治國、實施伊斯蘭刑事法並非他們的目標,然則在長期的政治鬥爭過程中,他們在某個時間點上作出的理性決策卻把國家逐漸推向宗教化,讓原本勢孤力單的伊黨獲得更大動力,占據更有利位置。

2001年9月29日,時任首相馬哈迪宣布馬來西亞是一個伊斯蘭國家,引起爭議。馬哈迪此舉純粹是政治伎倆,主要為化解伊黨的伊化政策,限制其發酵。惟當馬來西亞是一個伊斯蘭國家的論述,獲得執政當局認同並在穆斯林社區形成共識之後,走向伊化似乎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
另一方面,行動黨、公正黨縱然不認同伊黨神權至上那一套,但在策略考量下,仍與該黨結盟,讓伊黨有機會走出東海岸,跨出馬來鄉區,打開政治新疆域。從政治利益而言,與伊黨合作是行動黨與公正黨當時的最佳選項,而選舉成績也印證了這一點。
去年,巫統對伊黨示好,放行哈迪阿旺的私人法案,亦是政治盤算的結果,符合巫統的利益。
從馬哈迪宣布馬來西亞為伊斯蘭國家,到行動黨與公正黨及伊黨結盟,再至巫統與伊黨眉來眼去,在這幾個時間點上,他們只是依循理性分析,做出最合符合眼前利益的決策,但是有關決策卻產生了在他們控制以外的後遺症,間接為國家走向伊化提供了更大空間,讓伊黨一再掙得機會牽著國家走向伊化之路。
明智的個體決策卻換來糟糕的整體後果,世俗政黨在追逐利益的當兒,已逐漸掉進宗教化的陷阱。
文章來源:星洲日報/風雨看潮生·作者:張慶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954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