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一路走強,這個時候換匯是否有必要?換新幣再等一等,馬幣還會更糟糕……

FB1| 2017-01-07| 檢舉

最新匯率: 1 新加坡元 = 3.12840 馬來西亞林吉特

隨著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美元愈發走強,為了讓手中資產保值增值,近來許多人都紛紛前往銀行購買外幣,個人購買外幣理財產品、投資外匯資產的聲音日益高漲。外匯局有關負責人提醒,跟風購買外幣有風險,須謹慎行事。

急於換匯真的有必要嗎?

那麼,急於換匯真的有必要嗎?目前的現狀是: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高,外幣理財收益不確定性較大。2016年10月以來,美元一路走強,人民幣、日元、歐元等貨幣兌美元紛紛應聲而跌,其中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漲幅超5%。

許多個人選擇購買一定數量的外幣,以期能豐富持有資產的種類。

對此,一名國有大行國際部門負責人表示,目前國內對個人持有外幣投資的範圍限制較為嚴格,一般僅允許用於辦理外匯定期存款或購買外幣理財產品。

而外幣理財產品種類較少,且收益明顯低於人民幣理財產品收益。「個人持有外幣投資渠道有限,收益不穩,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除非有實際需要,否則不建議盲目跟風購買。」

從目前銀行外幣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看,美元、日元、澳元等外幣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大多不到2%,且期限要求往往1年以上,種類也偏少;而人民幣理財產品基本都有4%左右的收益率,個別銀行甚至有超過5%收益率的產品,且期限配置靈活,從幾十天到2年,種類較為豐富。

同時,外幣匯兌損失不可忽視。業內專家提醒,個人買賣外幣還存在匯兌損失。如果購買一款收益率2%的美元理財產品需要3個月才能賺回匯兌損失,勉強保本。

匯率波動可能加劇風險

市場人士提醒投資者:匯率波動可能加劇風險。「這就像股市一樣,匯率就是股價,一支看似前期上升的股票,在低價位買入的人固然沾沾自喜,但是隨著股價升高跟風買進的人卻要承受一定的風險。對匯率未來走勢的判斷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個人直接參與風險偏大。」

對於近來美元匯率的走強,市場人士指出,單一幣種的匯率長期來看是難以預測的,博取短期內匯率變動帶來的收益具有一定的投機性,風險較大。

近期美元匯率經歷了一段強勢上漲,但是隨著美聯儲「加息」的確定,市場消化利好之後,未來匯率走勢並不明朗。

投資外幣資產更須謹防上當受騙。近年來。個人在購買境外理財產品、保險或投資移民等方面的失敗案例屢見不鮮。例如,2016年4月,一家打著被摩根史坦利收購的旗號、從事黃金外匯代理操盤保本業務的香港恆豐環球集團,突然宣稱投資失敗破產,一夜蒸發,捲款總金額高達1億美元,受騙投資者中不乏從事金融相關行業、擁有黃金外匯實戰經驗的專業人士。

市場人士提醒,投資外幣資產應「多留個心眼」,跟風投資風險巨大,個人須提高風險意識不盲信盲從。

馬來西亞林吉特還可以更糟糕

據BMI研究機構(BMI Research)指出,馬來西亞林吉特,過去的一年裡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之一未來將跌的更多。

BMI在1月4日的報告中稱,這其中原因之一在於林吉特受到繼續處於下行壓力之下的人民幣的影響。

還有可能是因為美國和馬來西亞實際利率差的收窄,因為馬來西亞可能維持利率不變,而美聯儲或許會提高利率50個基點。鑒於大約40%的債券由外國人持有,全球債券市場進一步疲軟也有可能讓林吉特承壓。

BMI下調了對馬來西亞林吉特的預期。BMI預計,今年林吉特對美元的匯率是1美元兌4.50林吉特、到2018年匯率為4.40林吉特。

過去一年,林吉特對美元下跌4.3%,2015年對美元匯率下跌18.5%,自2012年以來幾年匯率未見增長。

該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因為諸如工業部門產能過剩、效率低下的國企占主導的結構性缺點持續存在致使中期內增長放緩。而中國又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出口合作夥伴,我們相信馬來西亞出口導向型經濟很可能會受到負面影響。」

不過,BMI指出,長期來看,受到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以及貿易條件改善的支撐,國內儲蓄和投資將獲益,林吉特或許會因此得到反彈。馬來西亞相對於美國更加積極的財政狀況也會讓通脹壓力減弱。

BMI認為,市場存在著迫使林吉特匯率下行的風險。如果美聯儲加息的速度比預期更快,可能導致馬來西亞林吉特更多的資金流出,林吉特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唐納德·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帶來了全球貿易放緩的可能性,而如果施加額外的保護主義措施,馬來西亞的出口行業將遭受困境。

去年12月份,在美元走強及國內經濟疲軟的雙重壓力下,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跌至199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新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927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