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5日起,國行規定出口商必須將75%的出口所得,兌換成令吉,最多只能保留25%為外幣,這項新措施引起出口商很大的反彈。
雖然出口商普遍上和經濟學家一樣,認同和看好此舉,有助短期內扶持令吉需求,穩定幣值;但商家卻直指新規定不貼切營商現實,呼籲國行在執行上要更靈活。
當中建議包括根據不同的出口商需求,制定可保留外幣收入不同的比例,而非統一在25%。
贊助商連結
也有商團組織發聲,要求國行重新檢討,並指新規定與其打擊投機客,反而「誤傷」出口商,令商家在目前深受考驗的經商環境中,再加重成本。
贊助商連結
雖然國行採取新措施,在短期內有助於穩定令吉,也有利於國家,但業者擔心令吉進一步穩定,會影響我國貨物出口的競爭力。
疾呼國行高抬貴手
針對最近推出的新措施,國家銀行振振有詞是為了穩定令吉和國家經濟,但《南洋商報》追訪不同領域的出口商卻幾乎眾口一詞,認為新措施是弊多過利。
綜合不同領域的回饋,我們整理出兩大效應和三大負面影響。
贊助商連結
新規的好處是,國行在令吉動盪之際及時出手扶持,正有助打造穩定的貿易格局,同時控制投機活動。
而三大負面影響則包括增加成本、減低營運效率及削弱競爭力。
特朗普效應拖累令吉兌美元下跌,國行在過去2個月出盡法寶來扶持令吉。
國行先後限制令吉在岸外市場的交易,並且使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市場。
眼見令吉跌勢失控,國行在12月2日宣布推介6項新措施,以發展岸內金融市場有關令吉交易的環節,減少大家對岸外令吉交易的依賴。
贊助商連結
新措施於上週一(5日)生效;當中,要求出口商必須將75%的出口所得,兌換成令吉存款,最多只能保留25%為外幣的新措施,引起市場最大反彈。
然而,事出必有因,國行這次一來開放在岸的令吉交易,二來「強制」大量外匯所得換回本幣,主要是因為外匯市場已經失衡,必須儘快達到平衡和穩定的目的。
看回國行提供的數據,大家可能就會恍然大悟,新規定的原由。
贊助商連結
自從2006年以來,我國積累了鉅額貿易順差,但在過去數年,出口收入轉為令吉劇降,導致在岸外匯市場嚴重失衡。
2006年至2010年的貿易盈餘近1200億令吉,其中28%兌換成令吉,其餘以持續為外幣存款;但從2011年至2015年,約900億令吉的貿易盈餘中,僅有1%兌換成令吉。
贊助商連結
家具出口商認為,如果使用本地橡膠木為原料,那就不必保留太多外幣。
限制現金流自由度
馬來西亞木材出口商公會(TEAM)則指,新措施「限制」了管理現金流的自由度,並將因為進行兩次貨幣兌換,而拉低盈利賺幅或面對損失。
該會相信,出口商會充分做好護盤工作,保護有限的盈利賺幅。
但更多商團組織認為,既然無法反對國行落實這項措施,只好要求國行將需兌換成令吉的外匯收入比重,配合不同的領域或業者需求而調高。
贊助商連結
受訪者均認為,25%的限制水平太低,因為大多出口商都有用外幣進口原物料或服務,經過加工後才能變成可出口的產品。
廠商聯合會強調,25%肯定不足以抵銷購買進口原料及服務的成本,並要求國行重新檢討該措施。
該會認為,讓廠商至少能保留50%的出口所得為外幣,才能讓他們能夠更靈活地使用外幣。
馬來西亞家具總會則要求比例提高至35%;但這視乎業者所使用的進口原料比重而定:「例如家具出口商是使用本地橡膠木為原料,那保留為外幣的比例就不用太高。」
贊助商連結
外幣護盤助管理匯率
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FMM)在回應本報時指,非常關注國行最新措施,並認為這將會影響出口、合約製造及代工生產業務。
「出口商和生產商使用所得的出口外幣收入,作為緩衝成本、定價以及抵銷進口原料成本的自然護盤方式。」
該會稱,自然護盤讓出口商和製造商能夠管理外匯波動率,以及把外匯虧損降至最低,有助於減少出口成本和維持在國際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馮廷秀:新政策有助於穩定馬幣。
馮廷秀:短期有效扶持令吉增匯兌成本不衝擊淨利
研究主管普遍認為,國行的新措施不會影響出口商的淨利表現,雖然這會加重商家的匯兌成本,但無可否認的是,這是短期內必須採取的行動。
InterPacific研究主管馮廷秀表示,出口商只能保留25%的外幣出口所得,將涉及較高的匯兌成本。
「我國許多出口商都不只是在國內營業,在國外也有業務,若將所得兌換回令吉,隨後又要以外幣支付國外的開銷,就會陷入兌換成本倍增的情況。」
另外,國行禁止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交易,也導致岸內匯率市場缺乏流通性。
「這樣一來,在國內就很難取得美元,若公司要以美元支付費用,就會陷入泥沼。」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國行的新政策的確有助於穩定令吉,因令吉已逐步回穩,未來兩個月內有望回穩至4.20以上。
馮廷秀坦言,這對賺取美元的商家而言,如同「懲罰」,對他們而言並不公平,且不方便。
他認為,一旦令吉回穩後,國行就應該計劃放寬該政策。
JF Apex證券研究主管李忠正相信,新措施不會衝擊出口商的淨利表現,但由於要涉及兩次匯兌程序,將造成商家不便。
「淨利不會有顯著影響,只是成本會微幅走高。」
林偉才:製造業貢獻巨額外匯,是國家經濟的支柱。
指國行沒對症下藥廠商憂遏制出口增長
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相信,持有出口收入所得的不同外幣,並不是導致令吉疲弱的主要因素。
該會會長丹斯裡林偉才認為,國行必須應對問題來源,及尋找一項解決方案,而不是製造更多的絆腳石阻礙增長。
「每年製造品出口帶來的收入增加,並且讓國家維持在貿易盈餘。國行新措施將會影響貿易餘額。」
他強調,政府必須瞭解到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發展支柱,最大功勞就是大量出口產品,賺取外匯,再將錢匯回國。
「國行新措施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根源。令吉疲弱是反映出市場對我國貨幣的信心程度低。」
他說,為了改善令吉的價值,必須確保政府和私人領域有更高的透明度和誠信。
同時,他認為,國行應該落實長期和親商的雙贏政策,而不是推行這樣的短期措施。
此外,林偉才建議,國行通過其他方式穩住令吉,如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流出、確保遵守不同的條例,以及提高透明度。
國行穩定令吉的措施,是為了提高岸內匯市場效率,並更開放和透明。
國行:提供親商環境
市場反彈大,國行之後針對這現象回應說,最近針對岸內金融市場發展和穩定令吉的措施,旨在為經濟的所有領域提供更好營運環境。
「這包括了需支付外幣教育費,或有外幣貸款的大眾。」
國行強調,政策向來都以國家利益為主,因此為了確保經濟穩定,會不時評估和重新調整相關政策。
「隨著我們實行措施,岸內匯市效率更高、開放和透明。我們高度重視出口商的支持,以促進金融市場和整體經濟的穩定。」
國行表示正與業界交流及收集回饋,以便優化行政上的工作。
另外,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指,國行新措施讓企業無法通過運用收入,而管理財務。
「在這情況下,只有銀行從買賣貨幣中受惠。」
不過,大馬銀行公會卻發文告反駁,有關銀行從最近措施中受惠的報道。該會鼓勵客戶到不同的銀行貨比三家,找出最能達到他們要求的銀行,這包括定價、服務和其他考量。
該公會指,國行採取穩定令吉的措施是為了岸內市場的長期發展,減少令吉兌其他主要貨幣,尤其是美元的波動。
同時,儘管新措施將會進行一些初步調整,但整體而言,有助穩定令吉匯率,最終使所有領域受惠。
政策依時勢靈活應變
國行一再強調,政策會因時勢不同而改變,但必定以國家整體經濟和利益為出發點。
國行2日宣布的6大措施,主要是製造對令吉的需求,達到扶持令吉幣直和穩定的作用,雖然引來不少誹議,但並非一無是處,只是短利長空和短痛長利,兩者之間大家如何看待和權衡。
效益1:穩定令吉貿易
除了負面影響之外,部分出口商認為,國行採取新措施,將有助打造一個更穩定的貿易格局。
涉及電子電器產品(E&E)業務的Hasilwan(大馬)私人有限公司顧問楊雅髮指,令吉走勢動盪,使到進出口商難以控制貿易情況,特別是價格方面。
「令吉走勢不穩定,讓我們的生意很難做。」
他認為,國行新措施有利穩定令吉。
同時,他指出,若是把可保留的出口所得的外幣提高至高過25%,或許就很難看到預期中的效果,因為他相信國行是經過考量和計算,才會將比例設定在25%。
馬來西亞家具總會會長蔡春才表示,對出口商而言,也希望令吉能夠企穩,否則定價也會起伏不定,帶來不便。
他說,令吉在1998至2005年間,與美元掛鉤在3.80,出口商在那段時期的定價也較為穩定,比較容易做生意。
效益2:減少投機活動
楊雅發說,隨著國行新措施落實後,出口商可通過向銀行申請外匯便利支付進口原料。
「此前,很少出口商會利用外匯便利,反而只是把所得的外幣收起來,甚至用作進行投機活動。」
他進一步指,把所得的美元收入,存在美元戶口,沒有利息,相反的,把美元兌換成令吉存放在定期存款戶口內,卻可以取得每年2.5%至3.5%的利息。
楊雅發亦是馬來西亞電業公會(TEEAM)署理會長。
不過,SCGM(SCGM,7247,主板工業產品股)董事經理拿督斯裡李福成則對是否有足夠的令吉可應付龐大的美元兌換而感到質疑。
2011年至2015年,貿易盈餘約900億令吉,據稱目前仍有99%是以外幣存放;意即市場需要891億令吉來應付兌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7163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