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羅興亞人?大馬有多少羅興亞人?昂山舒吉怎麼說?
羅興亞人是緬甸的穆斯林少數族群,他們自稱是古代阿拉伯商人的後代,住在緬甸西海岸的若開邦(前稱阿拉干),不過亦有人說他們是從孟加拉移民而來。

緬甸在1948年脫離英國殖民而獨立後,羅興亞人受認可為緬甸公民,也曾經有投票權。
然而,緬甸軍政府在1982年頒布新公民權法令,承認境內135個民族的身份,卻剔除了羅興亞人和其他五個民族。這導致80萬名羅興亞人頓時成為無國籍難民。
2013年,有130萬羅興亞人居住在若開邦,主要集中在北部靠近孟加拉的地區。
2014年,緬甸政府禁用「羅興亞」一詞,指稱他們為「孟加拉人」。
為何緬甸佛教徒如此不喜歡羅興亞人?
若開邦佛教徒和羅興亞人之間的衝突在英殖民期間(1824至1948年)就開始,當時英殖民者為了殖民地發展,鼓勵孟加拉移民進入,也把土地租給他們耕種。這導致阿拉干佛教徒被迫離開原有土地。
當時,英國人直接統治緬甸佛教徒,但同時卻允許羅興亞人自治。在1942至1945年日據時期,英國人為羅興亞人提供武器以對抗日本人。1942年,羅興亞人殺害了約2萬名阿拉幹人。
阿拉幹人認為,羅興亞好戰分子與英國殖民者共謀。
緬甸於1948年獨立後,羅興亞人即要求獨立建國,但遭新政府反對。最終,一些羅興亞人發動聖戰,對付若開邦佛教徒和僧侶,也破壞佛教廟宇,以期建立穆斯林國家。

1962年的軍事政變後,緬甸軍政府開始鎮壓羅興亞人,造成羅興亞人大批出逃。
這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自軍政府開始鎮壓,羅興亞人數十年來皆四處逃難,其中最大批的逃難潮是在70年代,當時軍政府強迫25萬羅興亞人逃至孟加拉。
種族衝突相繼發生後,羅興亞人也在90年代早期、2000年代初期和2012年前後被迫離開家園。
最新狀況為何?
10月9日,在靠近孟加拉的三個邊境站,有9名邊防軍遭殺害後,緬甸軍隊封鎖若開邦北部地區。
緬甸政府說,襲擊者是伊斯蘭好戰分子,因此開始搜索羅興亞聖戰士。
羅興亞村落遭封鎖後,對16萬名羅興亞人的人道救援無法送達。
有報道指,至少有86人死亡,過去9個星期以來不斷有大肆逮捕、強暴和燒毀村落,造成10萬人逃至孟加拉。
這令人聯想起2012年若開邦的穆斯林和佛教徒騷亂事件,當時有200人死亡,15萬人流離失所,大部分是羅興亞人。
緬甸鎮壓羅興亞人,如何影響鄰國?
羅興亞人逃亡至孟加拉、泰國、印尼、印度、馬來西亞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地,特別是在每一次的大型衝突事件後。
自2012年的種族衝突後,10萬名羅興亞人通過海路或陸路逃亡,估計有超過1000人在路途中死亡。
2015年5月,千名羅興亞人搭上人口販子的船,卻在安達曼海上顛沛流離。當時,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拒絕收留他們。而馬來西亞和印尼之後同意提供他們暫時庇護和援助。
也在去年,靠近泰國邊界的旺吉連(Wang Kelian)發現139個羅興亞亂葬崗,和28個人口販賣營。這些人口販賣受害者曾受到虐待。
目前,大馬有多少羅興亞人?他們的生活狀況如何?
估計約有8萬人,其中有5萬4856人擁有聯合國難民署發出的證件。羅興亞人在馬已至少有兩個世代。

大馬政府沒有簽署聯合國難民憲章,因此並不承認難民身份。而在馬的羅興亞人必須生活,只好冒險非法打工,易成為人口販子的目標,也面對剝削。
他們的孩子無法接受正規教育,僅能上非政府組織和慈善團體辦的學校。而許多沒有經濟能力的難民,其孩子更無法接受教育。
大馬也有羅興亞協會,是個由羅興亞人和聯合國難民署發起的自救團體。
馬來西亞怎麼回應鎮壓羅興亞人事件?
首相納吉連同一些內閣成員參與了萬人聲援集會,政府也因羅興亞鎮壓事件傳召緬甸大使。
外交部長阿尼法試圖和緬甸外交部長昂山舒吉見面,不過昂山拒絕與大馬商談羅興亞課題。
大馬應公眾輿論而在這個月取消了兩場和緬甸的足球友誼賽。
另外,政府計劃允許300名羅興亞難民在馬工作。
緬甸怎麼回應?
納吉參與集會前,緬甸已警告馬來西亞,別干涉緬甸內政。
緬甸也事後傳召大馬駐緬大使,表達不滿,並停止輸送勞工至馬來西亞。
緬甸總統辦公室負責人也批評,納吉的行動是為了在即將來臨的大馬選舉中拉票。
緬甸報章聲稱,有約100名示威者在仰光市區集會,抗議納吉插手緬甸事務。
他們要求緬甸外交部和東協國家,勸誡大馬首相維護「東協價值」。
昂山舒吉怎麼說?
昂山舒吉(見圖)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去年11月的緬甸大選中勝出,被視為寫下緬甸民主新篇章。但她在羅興亞課題上保持沉默,而遭受國際批評。
上周,她說緬甸政府有能力處理此事。她也要求國際社會助緬甸維持和平和穩定,並指責各界勿炒作緬甸佛教徒和穆斯林社群之間的憎恨。
報道稱,昂山舒吉否認若開邦事件是「大屠殺」,也批評一些說羅興亞人遭強暴、縱火和屠殺的指控是「外部捏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6795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