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問題引發外交爭端,緬甸指責馬來西亞干涉內政

華人新村| 2016-12-09| 檢舉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與數萬民眾共同組織一次遊行示威,抗議緬甸軍隊在若開邦地區針對羅興亞人的行為。

馬來西亞與緬甸政府因羅興亞人引發的外交衝突進一步加劇。

據緬甸外交部網站消息,緬甸外交國務部長吳覺丁12月7日召見馬來西亞駐緬大使,表達了緬方對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集會中聲援羅興亞人一事感到失望及難過。緬甸政府對馬方使用「種族清洗」和「種族滅絕」的言論表示不滿。

緬馬互相指責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本月4日,納吉布與一些穆斯林官員共同出席在吉隆坡舉行的遊行集會,聲援緬甸的羅興亞人。

納吉布批評緬甸國務資政翁山蘇姬對羅興亞人的遭遇無動於衷,呼籲翁山蘇姬適可而止,並對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資格提出質疑。

緬甸方面則表示,馬來西亞應尊重別國主權,並遵守東協國家政策,不干涉其他成員國的內政。

納吉布還在集會上向同樣是伊斯蘭教占主流的印度尼西亞發起合作邀請,希望印尼總統佐科也召開同樣集會,對緬甸政府施壓。

據《曼谷時報》消息,緬甸移民部表示,緬甸政府將從12月6日起暫停緬甸勞工赴馬工作。

《緬甸時報》引述緬甸海外就業機構聯合會(MOEAF)員工的講話表示,勞工部已下達有關禁令,「我認為這是緬甸政府回應馬來西亞總理行動的做法。如果緬甸勞工不到馬來西亞,當地公司將面臨困難。」

針對緬甸政府停止勞工輸出一事,馬來西亞人力資源部副部長依斯邁7日指出,除了緬甸,馬拉西亞的外籍勞工來源多達14個,包括印度尼西亞和孟加拉國,因此不必擔心會引發「外勞荒」。

禁用「羅興亞人」

據BBC報道,10月9日,緬甸安全部隊在若開邦邊界的檢查站遭到襲擊,緬甸政府指責該事件為羅興亞激進組織所為,隨後派部隊進駐若開邦羅興亞人聚居的地區展開搜捕,自此兩個多月來,該地區的武裝衝突不止。

《日本經濟新聞》11月援引聯合國消息稱,衝突已導致100人死亡,多達3萬羅興亞人棄家逃亡,其中超過1萬人逃往鄰國。

羅興亞人問題曾多次引起國際社會關注,國際社會也因此對緬甸政府頗有微詞,但緬甸政府始終不為所動。

2014年,緬甸政府甚至下令、要求媒體和出版物在全境之內禁用「羅興亞人」一詞。

據新華網報道,按照聯合國數據,大約8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緬甸若開邦,另有100萬羅興亞人生活在孟加拉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

這些人群自稱是古時到孟加拉灣經商的阿拉伯人後裔,早在公元7世紀就已在緬甸居住。

但緬甸民族主義者認為,羅興亞人是19世紀幫助英國殖民者鎮壓緬甸人民移居南亞,隨後與當地土著融合後形成的混血民族,此後又融入了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逃入緬甸的孟加拉國難民。緬甸人認為,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羅興亞人」(Rohingya),它是孟加拉非法移民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彙,以求在字面和發音上與若開邦的英文「Rakhine」接近,給人以他們很早就生活在若開邦的假象。

馬來西亞政府此前曾指出,近年來已有56000名羅興亞人因為迫害而貧困逃離若開邦,乘船逃難來到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外交部認為,遭受不公正對待的羅興亞難民大量地進入緬甸周邊國家,因此羅興亞人問題已不是緬甸內政,而是國際問題。

不過去年,面對企圖逃難到馬來西亞的羅興亞人,馬當局曾嚴令禁止乘船偷渡的羅興亞人登陸,泰國和印度尼西亞政府海軍也只給予有限的人道救援工作。

馬來西亞媒體認為,納吉布選擇此時拿緬甸羅興亞人問題說事,是為了轉移公眾視線,讓外界減少對其涉嫌腐敗調查案件的關注,順便拉攏國內穆斯林保守勢力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678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