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很多媒體和專家都呼籲TPP中剩下的11個成員國在「有或沒有美國」的情況下繼續推動TPP,但考慮到很多國家當初加入TPP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排他性機會進入美國市場,他們還有多少動力去做這件事值得懷疑。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成員已經開始為經濟的未來做兩手準備,其中就包括馬來西亞。近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長穆斯塔法·穆罕默德表示,在TPP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馬來西亞現階段將致力於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
穆斯塔法在一份聲明中強調:「自由和公平的貿易讓馬來西亞受益,儘管全球化和自由化不完美,但包含適度國內政策和措施支撐的自由貿易協定可以讓貧困人口以及社會的邊緣化群體一樣受益。」
他表示,作為一個貿易國家,馬政府將繼續追求在貿易、投資、國民收入以及就業機會方面有利於馬來西亞的自由貿易協定。
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跌至低點,馬來西亞政府一直嘗試挖掘消費和外貿的潛力。
負責馬政府對華貿易的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第二部長黃家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馬來西亞自身只有3000萬人口的規模,作為一個對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國家,這樣的一個體量無法為經濟增長提供足夠大的需求。
對於RCEP的推進,黃家泉很樂觀:雖然RCEP中除東協外的6個國家仍有一些技術細節需要談判,但自由貿易的潮流是無法阻擋的,最後RCEP一定會簽署。
黃家泉經常參加科技行業項目的考察,他說,很多在馬來西亞設廠的歐美科技公司看中的就是馬來西亞背靠中國這個十幾億人的大市場。
他表示,隨著中國的企業漸漸開始利用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有利環境開始走出來,馬來西亞也在其中受益。比如,中國南通富士通和福建旗濱集團先後收購檳城AMD的一個工廠及三星康寧在馬來西亞的公司。黃家泉說:「這不僅僅使得這兩個工廠的幾千名工人免於失業,也合理地利用起了原有的產業基礎。」
此前,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廖中萊曾將TPP、東協經濟共同體成立和馬來西亞加入「一帶一路」作為三個2017年的經濟增長點,隨著TPP的不確定性增大,很多人也更多開始關注「一帶一路」的潛力。
馬來西亞滙豐銀行和大華銀行的研究報告均認為,中國作為RCEP中的第一大經濟體以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將在TPP淡出後發揮更大作用,尤其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增強一體化和連通性」,在東協內部的角色將會更加吃重。
黃家泉也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在朝著一個自由貿易的方向發展。他表示:「中國在推進自由貿易方面的做法很有智慧」,由於區域內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國情也不同,在沒有經濟基礎的情況下盲目推進貿易自由化可能會適得其反。
「中國則不同,中國憑藉著自己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優勢,積極向區域內其他合作夥伴提供經驗,在加快實現互聯互通的基礎上來推進貿易自由化。」黃家泉說。
「所以,目前整個世界不能再把門關起來,即使是美國這樣大的一個市場,你都要跟中國來互動。」黃家泉說。(本報記者發自吉隆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