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凈選盟新主席: 她,叫瑪麗亞陳!背景令人震驚!請大家多多分享出去!

華人新村| 2016-11-19| 檢舉

請大家仔細閱讀!凈選盟主席【瑪麗亞陳】的背景你知多少?看完你會震驚!請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

專訪(一)

凈選盟暫緊捉教育蓄勢待發 瑪麗亞冀支持者勿迷信集會

凈選盟2.0在2008至2013年兩屆大選之間,兩度發動大型抗議集會要求公平與乾淨選舉,進而崛起成為馬來西亞社運的標桿與龍頭。

505大選過後,變天希望落空的民眾,再次將目光轉到凈選盟身上,期待它能夠再次扛起大旗,發動凈選盟4.0集會,抗議大選的不公和舞弊,同時繼續扮演社運火車頭的角色。

但是歷經8個月,以及凈選盟領導層的更替之後,眾人期盼的凈選盟集會依然沒有動靜,坊間即開始浮現質疑的聲音。

專訪 (二)

政府選舉改革僅給麵包屑 凈選盟劃6區組織基層力量

凈選盟新任主席瑪麗亞陳接受《當今大馬》專訪時坦承,凈選盟最大的挑戰便是政府的反應與回應,未能令人滿意。

然而,它並沒有忽視凈選盟,它就是誣衊我們,它在上屆大選甚至做了一點嘗試,使用不褪色墨水,它就是被迫作出回應。

它丟給我們的只是麵包屑(crumbs),但我想至少他們回應了。

那這一次,我們必須要確保他們的回應,是我們所要的真實改革。

凈選盟主席瑪麗亞陳接受《當今大馬》三語記者專訪時透露:「我們在凈選盟3.0集會時,已看到各地區有7000人至1萬人上街。

因此,我們在國內設立了6個區域,把這股力量組織起來,我們還要下放權力給他們,讓他們享有(更多的)主權。

專訪(三)

認識凈選盟新主席: 她,叫瑪麗亞陳

凈選盟從308至505大選崛起為當紅社運組織,除了民間渴望促成選舉改革與變天因素,不可否認凈選盟的2位魅力型領導人——安美嘉與沙末賽益,對這個運動有加分的作用。

他們一人是2007年發起【公正之行】的前律師公會主席,另一人則是德高望重的馬來文學界泰斗,最後先後成為凈選盟的生招牌與標誌人物。

故而,凈選盟去年11月底在改選後由瑪麗亞陳挑起大旗,已經引起側目。瑪麗亞陳固然是本地社運界重要的推手,卻不是一張家喻戶曉的臉孔。

2度策劃凈選盟集會

凈選盟改選中,瑪麗亞陳是在沒有競爭對手情況下被推舉為新任主席,這相信跟她從2008年起穩紮穩打推動凈選盟活動與策劃2次大集會有關。

瑪麗亞陳上周接受《當今大馬》三語記者專訪時,談起她與凈選盟的淵源。她表示,在凈選盟2007年10月首次召開大集會後,她與社運份子黃進發等人都認為應繼續推動選舉改革運動,於是就在2008年接管了凈選盟督導委員會,並邀請安美嘉加盟。

我後來成為凈選盟2.0與3.0大集會的協調員,扛起行政、地勤與策劃大集會的任務,我當時承受的壓力相當大,擔憂人潮不多。

凈選盟2.0大集會當天,我與安美嘉(在中環廣場)被捕,我心裡忐忑,不知道人潮有多少,直至我晚上8點獲釋看到報導里的示威人潮時,我非常的開心。

原來,當民眾打從心裡想要參與這個鬥爭時,你根本不需太擔心,他們不只一次的走上街頭,他們兩度上街。

瑪麗亞陳現年58歲,是本國出生的第二代華裔,也是一名穆斯林,中文名為陳青蓮,不諳華語。

家族原從事錫礦業

她因與社運份子尤努斯(Yunus Lebai Ali)結婚而皈依伊斯蘭教,如今身份證上有的僅是瑪麗亞陳阿都拉這個名字。

瑪麗亞陳父母的家族經營錫礦業,其曾祖父與祖父從中國南來,落腳霹靂替人打工洗琉瑯,後成為錫礦業,而外祖父就帶了她母親紮根在萬里望。

瑪麗亞陳的父親並未接手家族生意,反而負笈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工程系,學成歸來成為公共工程局的工程師。

幼年隨父移居各地

她笑說,至於我的母親,則有一點奢華的,她赴英國學發藝。

我呢,於1956年在英國出生。

瑪麗亞陳的成長背景幾乎是【居無定所】,父親因工作調動關係,帶著他們一家到全國各地移居。

她曾居住在新加坡、巴生、芙蓉與八打靈再也。

根據報導,1969年513事件爆發時,他們一家住在雪州靈市,政府實施長達6周的戒嚴,社會上風聲鶴唳,他們一家就靠一名身在政治部工作的叔叔接濟。

瑪麗亞陳當時只有13歲,但這宗種族事件在她在心靈烙下深印,也是後來促成她參與學運的其中一個契機。

負笈英國加入學運

1976年,瑪麗亞陳赴英國倫敦大學深造,攻讀經濟系。

那時,英國學府掀起強烈的反越戰情緒,瑪麗亞陳就在這種氛圍下認識並加入學運,讓她從此與社運結下不解之緣。

學生們都很投入政治活動,他們參與的不是政黨政治,而是追求民主與社會公義。

我加入『英國和愛爾蘭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留學生組織聯合會』(FUEMSSO),身在異鄉的我們,即使關心大馬政局,但能做的畢竟不多,我們僅能提升馬、新留學生的醒覺。

70年代,大馬的學生力量崛起,但政府很快加以鎮壓。

我知道有這種情況,總想要去做一些事情。

於是,我們寫文章、舉辦講座與論壇,我們也批評政府在513推出的新經濟政策不能解決問題,不能令社會重組,反而令貧窮情況惡化。

瑪麗亞陳表示,她這段時候也大量閱讀一些關於馬克思主義革命家切格瓦拉、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前領袖阿拉法與印度民族主義領袖甘地的著作。

我不僅因他們的犧牲而(崇拜)他們,我細細的品嚐他們說過的話,那些話讓人一直堅持下去,當然,也鼓舞了我。

成為全職婦運份子

瑪麗亞陳留在英國11年,她完成城市規劃碩士學業於後1985年返馬。

瑪麗亞陳的學歷可讓她成為一名出色的商界女強人或者是城市規劃師,但她就是缺乏興趣。

我沒有學以致用,我只是進入商界一段時間。

我先後加入先後加入婦女行動組織(Awam)與婦女發展共同體組織(Women Development Collective),成為全職婦權運動份子。

瑪麗亞陳指出,當時國內的女權組織積極爭取政府在法律上保障女性,尤其是改善法律保障[強.姦]、性侵、人口販賣、家暴等受害人。

她表示,1987年4月,9歲女童洪美鳳被殘暴姦殺點燃國人的憤怒,婦女行動組織等組織走上街頭,怒斥與抗議政府沒有正視這些保護女性與孩子的訴求。

同年8月,我們舉辦街頭戲劇,我們召集在吉隆坡怡保路示威,我們抗議現有政府無法保護女性與孩子,我們要政府修法改善搜證的法令,我們要求警方在處理這些議題時稟持更好的態度,我們要更安全的環境。

60人示威屬大陣仗

瑪麗亞陳娓娓說道:當時,社運並不風行,我們號召到60人去到怡保路示威,已算是大陣仗的示威了。

政府在不久後的同年10月底,就在惡名昭彰的茅草行動下,援引內安法令逮捕涉及的4名女權領袖艾琳賽維爾與吳春心等人。

在1987年10月27日的茅草行動中,政府共扣押了106名政黨人士和社運工作者,扣留他們最高1年半時間。

雖然政府援引《內安法令》扣留他們,卻始終未能提出他們危害國家安全的證據,並加以提控,因此茅草行動被指是一種政治迫害手段。

瑪麗亞陳更是質問:我們都十分震驚,我們只是辦一個街頭戲劇,為何會被扣留?

堅持挺過警方騷擾

當時婦女行動組織就成立一支由7人組成的家屬支援團體,主要支援被扣的非政府組織領袖的家屬,而瑪麗亞陳也是其中一員。

在扣留的首60天,家屬無法得到任何被扣者的消息,我們辦了多場示威行動,施壓要政府允許家屬見被扣者。

我們之後也鼓勵家屬採取法律行動,包括獲得被扣者同意入稟申請人身保護令。

當時國內只有我們這麼做而已,我們是很孤單的,我們只有7個人。

我呢,我很害怕,我一直被警察跟蹤,那種深受威脅的感覺纏繞著我。

幸好,後來有一些律師挺身而出協助我們,最後我們硬是挺過來了。

這段期間,當局沒有騷擾我的家人,他們只是警告內安扣留者的家屬,說若跟我們接觸,那他們就不能會見被扣者了,所以願意接受我們幫忙的家庭少之又少。

回憶與亡夫的故事

這段有驚無險的經歷,令瑪麗亞陳堅定相信社運才是她的最終歸屬,因而辭去了私人企業的工作。

瑪麗亞陳與亡夫尤努斯早在70年代已在倫敦認識,但直至茅草行動後才擦出愛火,共結連理,兩人育有3名孩子。

尤努斯於2010年病逝,得年59歲。

我丈夫是馬大學運份子,政府在70年代鎮壓學生運動時,他被迫潛逃流亡海外,直至1983年才返馬。

1987年,他在茅草行動下被扣,這是(政府)對他的清算。

尤努斯是在1974年警方進入馬大大逮捕時,與同學希山慕丁萊斯漏夜潛逃。

尤努斯周遊香港、澳洲、巴勒斯坦等國家,最後成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突擊隊成員。

他之後在英國深造,攻讀社會學,後受瑪麗亞陳參與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留學生組織聯合會,談論大馬學運與政局。

我們在英國已認識對方,我倆均是學運份子,但我們當時還未成為伴侶。

尤努斯在外國奉獻給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他很關注國際政局;他回國後,參與國內政治與監督選舉,他人生盡頭的最後幾年,用在監督阿富汗、斯里蘭卡、菲律賓、泰國與尼泊爾的選舉上。

鼓勵女性改變地位

瑪麗亞陳在2005年與一批志同道合之輩,成立雪州蘭社區自強協會,旨在提升女性的政治醒覺與推動女性參與政治。

我與尤努斯參與的運動性質相仿,甚至可說是有所重疊,因此我們這些年來總是互相支持。

社運是長期的鬥爭,改變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落實的。

我在這些年看到許多經由我們培訓的女性改變,能夠更好的支配本身的生活,這是讓我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

她表示,政府也是在婦女組織爭取長達8年後,才決定改善與[強.姦]有關的3項法律,包括證據法令、刑事法典與刑事程序法典,然而它修法改變的幅度並不大。

我不知本身還可以做多久,但希望我有生之年能夠看到我們這一代爭取的能夠落實,以便惠及我們的後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461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