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銀行日前公布第三季經濟成長4.3%,表現超越預期,但人民無感,因為馬幣又再暴跌。
其實,民眾不只是對經濟增長無感,對其他數據也一樣,比如9月通膨率1.5%,就與現實脫節,東西不斷漲價,為何官方的數字那麼低?
上周馬幣的1個月期貨盤中跌至4.5395令吉的12年新低,堪比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馬幣暴跌將再次推高進口貨物的價格,再加上燃油和食油在11月起價,對老百姓的生活負擔是雪上加霜。
物價上漲已經抵銷今年7月調高最低薪金、公務員加薪的正面效應,也破壞人們剛開始適應6%消費稅的利好因素。
馬幣再次暴跌既有心理沖擊,例如打擊民眾的消費信心,也有實際上的影響,包括大馬僱主將難以聘請到外勞。
如果國家經濟基本面如官老爺所說的那麼好,為何馬幣在2015年7月6日,跌穿3.80關口後就一直低迷?為什麼中國計劃加大對大馬的投資,沒有提振市場信心?
相信市場人士也看到大馬經濟的弱點和隱憂,只是官老爺不願承認,一直在粉飾太平。
首先,10月公布2017年財政預算案暴露了政府財務的窘境,行政開銷擴大,對收入增加的預測又過于樂觀,因此很多人都不相信首相納吉能在2020年達致「零赤字」的目標。
其次,發展開銷太少,只占總撥款的18%或460億令吉,這不足以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和轉型。
第三,納吉為了保持主權信貸評級,不敢撥出資源來提振經濟,也沒有任何吸引外資、改革經濟結構的新政策,因此預算案及訪華的豐碩成果不能帶來刺激作用。
同時,政府也無法終結一馬公司(1MDB)案,這項課題加劇西方投資者對大馬行政、司法及執法透明度的猜疑;政府一直拒絕援助外國調查1MDB案,也不利於國家形象。
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大馬經濟的弱點更是暴露無遺。
大馬已經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議(TPP)籌備了5年,寄望TPP能夠帶動經濟增長,世界銀行曾經預測大馬將是第二大受惠國,TPP可促進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達8 %。但是特朗普推崇貿易保護主義,如果他推翻TPP,大馬將失去經濟的推動器。
假如特朗普抵制自由貿易,掀起貿易戰,對依賴出口的大馬更是重挫。
而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特朗普反全球化有可能造成全球經濟陷困,我國是否有足夠的彈藥來應付逆境?
另一個不利因素是,特朗普曾經表示想讓美國完全獲得能源的自給自足,並取消石油鉆探的限制。一旦美國無限量開采頁巖油,原油價格將因為供應過剩而大跌,大馬將成為受害者。
雖然國庫已減少依賴石油收入,但是若油價再跌破40美元,明年將無法達到收取106億令吉收益的目標,到時可能又要削減津貼及發展開銷。
所以,經濟的挑戰重重,不幸的是,政府過於相信美麗的經濟數據,忽略了潛在的風險及人民的感受,以致沒有採取未雨綢繆的行動。
現在人們只能期望外圍的情況不會太過糟糕,否則一旦國家經濟衰退,以大馬社會分裂的情況,是不可能像韓國人在亞洲金融風暴那樣,捐獻黃金、萬眾一心來拯救經濟。
而且,我們也要期望紅衫軍針對凈選盟5.0大集會的行徑不會失控,否則將進一步傷害疲弱的經濟。
國陣和反對黨心裡只有政權,對經濟沒有對策,國家經濟就像是一艘沒有舵手的船,大家只能祈求風平浪靜,平安渡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