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大馬,仍有相同的能耐,抵禦風暴嗎?

洪翠蝶| 2016-10-27| 檢舉

經濟風暴2017降臨大馬能不能力挽狂瀾呢

從一個依賴天然資源的經濟體,變成由製造及服務業主導,獨立至今,大馬經濟已經歷不少轉變。

世界銀行表示,大馬是個高度自由的中高收入國家,是過去的25年內,全球100多個國家當中,13個年均成長超過7%的國家。

赤貧人口降至少於1%

世銀表示,大馬經濟成長具有包容性,同時也成功根除赤貧,赤貧人口從1960年初的50%下跌至少於1%,在區域內比較,除了奇蹟般的韓國及中國以外,大馬經濟成長速度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雖說如此,但這一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3次萎縮都「爬出泥沼」

在過去的20年來,大馬經濟曾經3次萎縮,分別發生在1998至1999年、2001及2009年。

先撇除2001年的一季萎縮不談,1998至1999年及2009年出現的經濟萎縮,都是受世界性金融風暴拖累,而每次,大馬都能爬出泥沼。

10年一次的金融海嘯像是現代傳奇,若此詛咒屬實,夢魘般的10年詛咒將近,大馬又是否能再次全身而退呢?

歷史能引為借鏡,在探討大馬能耐之前,不妨也回顧在過去的20年來大馬經濟曾出現的問題,而大馬又從3次教訓中學到什麼?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

金融市場過份自由

亞洲金融風暴可說是近20年來每個亞洲人都關注的事,會特別讓人記憶猶新,在於這風暴來得太忽然,連烏雲都還未集起就來個措手不及。

1996年初,在發生金融風暴之前就有一些人表示大馬經濟可能會過熱,但當時的副首相拿督斯里安華不斷強調,大馬經濟絕無問題,並能持續以同等速度成長。

當時的大馬金融過份自由,在1996年時,大馬曾被譽為世界上第三自由的經濟體,經濟發展更一度逼近亞洲4小龍(台灣、香港、韓國及日本),官方及經濟學家都預計,1997年時經濟能攀至巔峰。

惟事與願違,1997年時經濟成長並沒寫新高,相比起1995年第二季時的12.33%成長,大馬在97年成長介於7至8%之間;而債務,則因家債及消費貸款不斷攀升,不具生產力貸款也成長到讓人擔心的水平。

索羅斯伺機攻擊亞洲

當大馬債務高企時,外資開始蠢蠢欲動,因亞洲金融風暴變得家喻戶曉的索羅斯看見亞洲經濟的脆弱點,伺機攻擊亞洲市場。

擒賊先擒王的想法並不是索羅斯的信條,索羅斯認為經濟就像一個桌子,必須由桌腳支撐才能成立,要攻擊一個經濟體,不需要直接從最強的出手,只要攻倒一個桌腳,整個桌子也會坍塌,而這隻最易攻破的桌腳,就是泰國。

當時的泰國基本面不夠穩健,但泰國中央銀行卻以外匯儲備硬撐泰銖,在看見機會後,索羅斯開始攻擊泰銖,泰銖也很快地就潰不成軍,在第一支桌腳倒下後,其他的亞洲市場也跟著倒地,大馬市場也遭殃。

馬幣急潰外債翻天

在大馬,作為第一步,投機者在岸外市場不斷賣空馬幣,馬幣兌美元因而大瀉,一度貶值4.88。

馬幣大跌令政府及所有企業外債變高,此外,當時大馬最大的問題在與把所有流入的外資都以長期投資對待,無分辨長期投資的資金及熱錢,加上大部份企業都向銀行舉債發展,外資大舉竄出使資金及貸款到期日出現斷層;流動資金就如人體內的血液,在忽然缺血下,結果可想而知。

大馬經濟因而萎縮5季,1998年第一季時萎縮1.5%、第二季5.9%、第三季10.2%,第四季萎縮11.2%,1999年第一季萎縮1%後,在第二季才開始恢復成長4.8%,大馬經濟即走向恢復之路,以全年計算,1998年金融海嘯後經濟萎縮4.8%。

在發生金融海嘯後,大馬失業率飆升至5%、私人消費也首次見跌,1997年第四季萎縮0.33%,在1998年第一季萎縮加劇至9.09%、第二季為8.98%、第三季12.30%、第四季10.53%,在1999年第一季再萎縮2.66%後,第二季終於重拾成長動力。

掛鉤美元救經濟

為拯救經濟,政府宣布將馬幣及美元掛鉤,並實行部份資本管制,讓馬幣只能在國內流通,同時,政府成立國民資產基金(Danamodal)為銀行注資及國家產業基金管理公司(Danaharta)收購呆帳,同時進行金融改革。

對於政府實行的措施到目前都仍有爭議,但大部份經濟學家仍認為,當初政府的對策為明智之舉。

無論如何,在亞洲金融海嘯後,國行學到了很大的教訓,通過金融改革增強金融系統,讓大馬金融系統變得更為有韌性,往後的經濟萎縮,都不是因國內金融出現問題而造成。

2001年網絡泡沫

盲目追求科技

在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大馬經濟快速恢復,1999年第四季及2000年第一季經濟更一度成長11.6%,部份因馬幣與美元在金融風暴期間兌卦在3.80令吉,遠低於風暴前水平,導致出口出現U型反彈,以出口帶動經濟成長。

但好事多磨,在享受了2年經濟高速成長之後,就遇上下一個金融問題,但這次禍不在亞洲,而是美國的網絡泡沫。

免費網絡服務致虧損

在2001年數碼時代剛起步,許多以網路為主的公司紛紛上市,這些公司的策略在於提供免費服務,直到創造足夠的品牌認知後才開始想盈利問題,在網路時代,策略是先激起流量,不在乎盈利表現。

當時的投資者對於科技存有過份信心,完全忽視傳統的估值方式,本益比超過百倍的網路公司不在少數;企業始終需要靠盈利支撐,在納斯達上市的一些以網絡為主公司成功吸睛,但卻連連虧損,最後這被吹得越來越大的泡沫,終於被戳破。

但問題是,美國資本市場出現泡沫,又為何會影響到大馬市場呢?

原因在於美國股市泡沫影響大馬出口。

大馬對美出口萎縮

在亞洲金融海嘯後,大馬與美國貿易量激增,在1999至2000年期間,大馬與美國貿易大揚20%,從原本的180億令吉走高至216億令吉,美國也因此成為大馬最大出口對象,占當時總出口額的58.8%。

當初除了是大馬最大出口對象以外,美國也是大馬最大的紡織品貿易國,在泡沫幻滅後,首當其衝的領域就是紡織業,紡織品出口立刻走跌10%。

除了紡織品以外,大馬當時最大出口商品,即電子及電器商品也在期間大跌;當時,電子及電器商品占總出口的58.8%,除了電子及電器商品以外,家具、旅遊及金融也受到衝擊。

美國突如其來的泡沫也讓大馬措手不及,出口忽然轉成萎縮8至10%。原本政府還預計大馬經濟能成長7%,就這麼一來,不成長之餘大馬經濟還出現萎縮,在2001年第三季,大馬經濟稍微萎縮0.4%。

因為大馬出口把所有的蛋都放在美國這籃子上,美國走緩的後果,就是把大馬也一併拖下水。

經濟雙位數成長結束

在網絡泡沫後,當時國際貿易及工業部政務部長拿督胡亞橋就立刻表示,大馬應該減少對美國的出口依賴,以防出現相同的情形。

網絡泡沫的發生,雖然讓大馬經濟短暫萎縮,但大馬經濟穩健,光出口無法拖垮大馬經濟,政府在2001至2002年期間增強支出,在短於一季的時間,大馬經濟就恢復,但是就此失去超高速成長動力,從網絡泡沫開始(除了在次貸風暴後反彈的一季外),大馬就不曾取得兩位數的經濟成長。

以目前經濟而言,大馬確實已成功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後來大馬出口就開始轉向東協市場;目前,美國占總出口的10%左右,大馬最大的貿易國,轉為中國及新加坡。

2007年美次貸風暴

美降息房貸易批

美國次貸風暴可說是網絡泡沫的續集,而這一次,也影響大馬經濟。

在2001年發生網絡泡沫後,美國聯儲局決定降息以刺激成長,低息率使賺幅提升,銀行非常積極地放貸以增加收入。

房價攀升

在當時,就算一些沒工作、沒貸款記錄,欠缺穩定收入的人都能獲得房貸,畢竟所有的銀行都會認為,產業是有資產支持的借貸,就算出現問題,也能以資產抵押。

房貸來得太容易,令很多人都去買房,而房價也因而攀升,結果就是銀行認為房市向好,所以又再放出更多的錢讓人去買房。不幸的是,美國在2006年通膨太高,聯儲局就大幅升息,這時,很多人開始付不起房貸,導致許多銀行受影響。

次貸效應在2007年開始發酵,市場在當時已開始擔心,而到持有6千億美元資產的雷曼兄弟在2008年9月一夜之間宣布破產時,整個風暴才正式掀開序幕。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國行前總裁潔蒂就在10月1日表示,這次的金融風暴可能會影響大馬經濟,但當時,政府及經濟學家都認為大馬經濟能持續成長。

油價走高通膨高企

在海外發生問題,最直接的影響就出現在出口上。大馬出口立即出現萎縮,出口出現問題,也影響製造業的營運,一些公司開始裁員,在2008年末,失業率攀升至3.7%,後來更不斷上盤至充份就業水平以上。

除了製造業及勞力市場出現問題,當時油價不斷走高令通膨高企,許多家庭都沒能力消費,也是自金融風暴之後,大馬首見私人消費嚴重走緩,萎縮0.79%。

每月注10億推動經濟

政府這時通過財務政策,刺激大馬經濟,當時,政府表示將每月投入10億令吉推動經濟,國行也因此下調隔夜利率,在短時間內就下修1%。

幸運的是,當次貸的糖果衣債券在美國上架時,大馬的金融機構並沒買入這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貸款,當時,惠譽(Fitch)就表示大馬相關投資重低於1%損失,雖然是金融風暴,但憑國行完善的金融體系,除了股市之外,金融市場沒出現太顯著的問題。

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雙管齊下,大馬經濟很快就恢復,但卻留下了一個後遺症,因政府通過增加財政刺激經濟,所以在2009年就寫下7.9%的財政赤字,使國債攀升。

總結

基本面強勁渡難關

在20年來,大馬就只有在大環境出現危機時見萎縮,而這些危機都不是經濟基本面造成的,罪根究底,這都跟「錢」相關。

1997年時,造成亞洲金融海嘯的起因為泰國要把泰銖及美國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不斷花錢將撐貨幣令外匯儲備不斷流失,大馬則因為海外持久性資金與遊資分不清,在遊資忽然抽離後造成國內資金出現問題。

網絡泡沫及次貸風暴,起因都是資本市場,但大馬經濟過份依賴出口,在2007年國家銀行前總裁潔蒂就表示,次貸風暴對我國經濟的衝擊並不直接,但不否認,我國緊急與世界精密連結,美國次貸骨牌效應將會令我國出現波動。

結果就如潔蒂而言,不僅只是次貸,在每次金融風暴後,大馬經濟雖然會暫時走跌,但很快就可復甦。

說大馬基本面強勁不為過,大馬經濟如小草,風暴來臨時或會因而折腰,但只要雨過天晴,大馬經濟就能再挺直腰。

但目前的大馬,仍有相同的能耐,抵禦風暴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3193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