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是全世界海外華裔經常遇到的鳥事。即使是第三代的華裔。中國崛起,海外華裔也會感到更有尊嚴。不過這種大馬華裔聽慣了的「Balik Cina(滾回中國)」的鳥話,就算已經習慣,可是每次聽到,心裡都會感到很不舒服,尤其是大馬高官的反應,真的會鄙視他們。
希望祖國越來越強大,更多中國富豪全世界買、買、買......買到有一天再有那個混蛋又來喊」Balik Cina「時,問問他踏著的那塊地是誰買下的,如果剛巧是中國人買的,哇,什麼氣都消了!哈哈哈~


白思豪以推文回應「此等惡行應逐出紐約」。(取材自推特)

大眾新聞辱華事件波及下一代教育,值得家長注意。9日,紐約時報華裔編輯羅明瀚(Michael Luo) 在曼哈坦上東區遭到一名女子高喊「滾回中國!」他7歲的孩子聽到,不停地問「為什麼她要那樣說,我們不是從中國來的啊。」他將此事發布在推特後,市長白思豪也以推文回應「此等惡行應逐出紐約。」
在紐約時報任職13年,羅明瀚帶領的記者團隊今年入圍三項普利茲獎。他以推文表示,自己因為孩子的推車擋住一名穿著光鮮亮麗女子的去路,對方竟說:「滾回中國(Go back China)」,他追上對方反問:「真的嗎?滾回中國?」該女子拒絕道歉,還拿出手機威脅報警。當羅明瀚放棄爭論,轉身離去時,對方在其身後再次大喊「滾回你的國家(Go back your F**king country)。」羅明瀚說自己在美國出生,羅麥克表示「類似的事一直在發生,但這次讓我非常難受,並反思亞裔真正的歸屬在哪裡?」
市長白思豪看到該推文後,很快做出回應,留言表示「每個人都屬於紐約市,但你今天聽到這種言論除外。」(EVERYONE belongs in NYC. What doesn't belong here are comments like you heard today.)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8也於網站發表兩名哈佛校園亞裔學生記者Grace Li與Sruthi Palaniappan 的對談。他們認為華特斯對於華裔的偏見與100年前美國大眾對華裔的刻板印象十分的相似。即使華特斯強調一切都是為了好玩,但完全看不出受訪者有同感。華特斯將華裔看做一種消費的商品,而華埠是一個異國情調的地方。更造成華裔給外人一種刻板的印象,不懂英語,沒有融入美國的社會,溫和、軟弱。亞裔年輕人常被迫要在不同文化間擇一,但每個人都因對自己的不同文化背景有自信,不用害怕因此被主流文化疏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