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馬資深華教鬥士陳紋達,理直氣壯教誨星洲日報網絡多媒體小屁孩記者陳勇成:捍衛獨中統考,豈容別有居心者忽悠!
尊敬的星洲網絡記者:
第一點,我是國民型華文中學畢業生;
第二點,華教的征途都是在擔驚受怕,戰戰兢兢的華教前輩與同道的護航下成長。5、60年代的華文中學改制,導致那些堅持留下延續華文教學的中學失去學生來源,苟延殘喘,一些倒下了(關丹中華中學就是例子),一些掙扎求存。43年前,70年代,已故顏清文律師發信霹靂九間獨中召開聯席會議,激發了後來的獨中復興運動,你才有機會在獨中就讀受教。

第三點,是誰為華教危機開大門 ?
是誰毀掉維護華教的長城?
是誰侵佔華教的聖殿?
是誰在為單元化教育政策護航?
是誰?
是誰?
是誰?

謹記一句
馬來西亞是法治的國家
統考之可以辦起來
華教之可以生存至今
因為
華教前輩在維護華教的艱苦歷程中
沒有一次是違規犯法的。
合情、合理、合法就是華教長存的根基。

第四點,我對身為獨中畢業生的基本要求是明理;這也是我們堅持華文教育的基本要求。對於你發表如此不明事理的言論,不只我一個人感到失望,一眾為維護華教的同道也感到痛心。
第五點,請你多了解實況,尤其是華教史實。
謝謝了!

星洲日報網絡多媒體記者,小屁孩陳勇成《識少少,扮代表》的文章如下:
陳勇成‧統考驚魂記
這些餘波,都打在了無辜的家長和學子身上。
關中生不能考統考一事純屬虛驚,教育部副部長張盛聞也已速速釐清,但關中生和家長們,想必已被嚇得屁滾尿流。看見時至今日還有華教學子在擔憂中學習,也讓我這名獨中畢業生無意識長嘆一聲。

相較國中,獨中生的花費其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月繳百元學費、外地生的寄宿費、往返家鄉的交通費等等。若家中有年齡相近的子女同時報讀,對小康之家而言,生活是拮据的。
有同學就因為家中不富裕而必須取捨,只花錢讓成績最優秀的孩子上獨中。
而留級制度,更是一些同學揮之不去的陰影,因為多花一年時間上課,就等於給家裡帶來雙倍的負擔。

加上鄰居親友們在聊天中,常會提起政府不承認統考文憑這回事。回憶當年就讀獨中的時期,有感課業繁重還算其次,最大的心理壓力,是源自父母對自己前途的期望,和當下給家中帶來的負擔。如果當時來一個不能考統考的疑雲,苦讀6年的心血就此付諸流水,不少同學應該會在課堂上昏死過去。
身邊同學的家長決定讓孩子報考獨中,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華族情意結,想要延續中文教育。
二是認為和國中相比,獨中的教育水平和風紀更佳。

而堅持不送孩子上獨中的,除了額外開銷之外,更多是因為政府不承認統考文憑,擔心孩子畢業後在就業機會上落下風。再者,就是認為獨中生以中文為教學媒介,因此在國語和英語能力上,無法與國中生抗衡。
然而,在中學畢業進入本地大專後,同學間並沒有發現國中生和獨中生在語言能力上有顯著的差別。後來踏入社會亦然,國中生和獨中生,並沒有誰貢獻的較少,或誰貢獻的更多。

由此看來,張盛聞口中所指那批「想破壞華文教育的人」的所為根本毫無建設性,動機明顯不軌。多源流或單一源流教育,獨中或國中,統考或SPM(大馬教育文憑)、STPM(大馬高級學校文憑)等課題,往往被有心人士拿來炒作,引發一次又一次的風波。惟這些餘波,都打在了無辜的家長和學子身上。
文章來源: 星洲日報/記者Apps‧作者:陳勇成‧星洲網多媒體記者‧2016.10.04
看看大馬愛護華教網民的回應:
Yang Keng Hwa
屁孩,乳臭未乾,入世未深,天真可愛 !
呂文斌
甘效犬馬之勞,也就是說是條畜牲!
邱振蘩
教育失敗下的廢物記者。
Lai Tin Choy
711.已預知了風險.更可能連3D十1也保不住.取悅主子.作最後的典當.替死鬼成了罪人.天真一族是難免的.棋子之一.用過就棄.
Tan Tai Diong
他會紅了,是屁股被屌到紅紅!
Richard Then Seea Lim
不好意思 我眼花花 x×看成吊瓜...
陳元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胡言亂語,丟獨中生的臉,想必你身為記者,所寫的一切新聞也都是昧著良心,出賣自己靈魂的XX。千萬別學馬華人渣,那麼沒教養,上街人人喊走狗……好自為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