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的斧頭品牌驅風油 ,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Ctw| 2016-10-02| 檢舉

2016-09-28 15:37

頭暈或蚊蟲叮咬的「良醫」——斧標驅風油背後的故事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頭暈或被蚊蟲叮咬,家裡的長輩就會遞上一個標籤青白相應,還印上一隻斧頭的透明小玻璃罐嗎?

(圖:斧標驅風油提供)

還記得小時候只要頭暈或被蚊蟲叮咬,家裡的長輩就會遞上一個標籤青白相應,還印上一隻斧頭的透明小玻璃罐嗎?

到底這罐看來不起眼卻有各種神奇功能的小瓶子,卻不斷在我們之間口耳相傳以及信賴的斧標驅風油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這個故事必須從20年代的新加坡開始說起。

當時來自順德的梁潤之,因為工作的關係來到了新加坡,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德國醫師,薛米德醫生(Dr. Schmeidler)。

薛米德醫生給了他一個藥用油配方,說可以治療各種疾病,梁潤之先生被其廣泛的療效所折服,於是投入生產,斧標驅風油由此誕生了。

但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意識到這一瓶小藥油的功效,市面上同時也有很多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藥油,但梁潤之還是運用了巧思以及策略,開拓市場。首先他請了一個設計團隊來幫他設計產品的商標——即是大家現在熟知的斧頭品牌;這個包裝的創新動作,讓讓斧標品牌一舉占據了市場。

接著,為了讓消費者更了解藥油的功能,他還準備了具有詳細功效說明的小冊子在新加坡地區全面分發,這些動作在市場上都引起了效應,銷售量開始大增。

接下來,市局又再為梁潤之打開了另外一扇機會之門。世界戰爭的爆發,許多企業為了生存而掙扎,但在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貿易停滯影響很多進口藥油,也減少了競爭,由此,斧標驅風油成了人們心目中的首選品牌,一舉奠定了其在藥油行業的領導者。

50到70年代,公司的業務繼續擴張,進入亞洲以外的市場,其中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一個重要的海外市場,斧標驅風油被前往麥加朝聖者所愛用。這些艱苦的朝聖者常因為乘坐狹窄的海上交通工具而感到不舒服,患上頭痛,頭暈眼花,噁心,蚊蟲叮咬等症狀。斧標驅風油卓越的療效舒緩了這些不適。隨著朝聖者返回各自的家園,斧標驅風油的銷售量也在這些國家開始增長。

70年代左右,創始人梁潤之先生去世後,他的兒子梁慶經先生跟隨父親工作20多年後,接管了日益擴張的商業版圖。

廣告

在梁慶經的帶領下,斧標繼續秉持著創辦人梁潤之的精神以及熱忱,目前已有有五間GMP認證和先進技術的工廠,「斧標」更崛起成為亞洲藥油業的領導品牌之一 ,它也是新加坡公認的傳統品牌。

廣告

(圖:斧標驅風油提供)

文章來源: 市場情報·2016.09.28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2857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