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了校方配給的牛奶後肚瀉發燒,進院昏迷數周,並因四肢的16根指趾發黑而一度被醫生判定或需要截肢才能保命的12歲華小巫裔女生,不過其父拒絕醫生截肢的建議......
莎基拉四肢的指趾發黑。
(柔佛·昔加末14日訊)喝了校方配給的牛奶後肚瀉發燒,進院昏迷數周,並因四肢的16根指趾發黑而一度被醫生判定或需要截肢的12歲華小巫裔女生,其父拒絕醫生截肢的建議後,已將女兒接回家休養。
父拒截肢接回家 病情有起色
女生回家的一周以來,病情已略有起色,指趾發黑的部份並沒有再擴大,而且胃口轉好還可以翻身,讓她的家人看了大感欣慰。
這名女生是就讀勵志華小6B班的莎基拉,她於7月26日早上約10時在學校喝了配給牛奶後,當天中午12時開始肚瀉。
她的父親安努華(54歲)表示,據他向女兒的同學了解,女兒在一小時內去了廁所5次。當天女兒原訂補習直至下午4時,不過他得知消息後就於下午2時到校接女兒回家。
他說,女兒回家後開始發燒並四肢無力,他於隔天7月27日早上,把昏迷不醒的她送到昔加末核心醫院,入院後就進入加護病房。
他表示,女兒昏迷一周後,四肢指頭開始轉黑,當時醫生就建議為她截肢,不過他拒絕醫生的建議。
他的女兒於8月14日從昔加末核心醫院轉院到新山班蘭醫院加護病房就醫,當時他第二度拒絕醫生截肢的建議。8月24日女兒甦醒後,她回到昔加末核心醫院普通病房,3天後因病情惡化再度進入加護病房,後來病情緩和而轉入普通病房。
安努華說,院方指其女的病情,可能是中毒肚瀉、細菌感染或鼠尿病而致,由於他對醫院提供的藥物和治療沒有信心,他於本月6日把女兒接送回到位於德甘的住家,自行用傳統宗教療法,如用清水洗清發黑的四肢指趾。
他稱女兒的胃口有轉好,可以吃粥,而且可以自行翻身甚至坐起來。只是,由於女兒雙腳趾頭仍未復原,因此仍然無法走路,而女兒的腦部顯然受創,目前無法如常說話。
他表示,女兒後腦勺的5仙硬幣大小、深2吋的傷口,自從回家後有癒合的跡象。
目前,鄰近診療所醫務人員每天來檢查女兒病情,勵志華小的教師們已數度前來探望。
衛生總監:早已感染細菌
「女生指趾發黑無關牛奶」
衛生總監諾希山今日澄清,早前因喝了牛奶而腹瀉被送入院,並面臨截肢風險的小六女生,其實在被送入醫院前就已被細菌感染,與學校所提供的牛奶無關。
他在受詢時對馬新社說:「報道指病人服用不適的藥物和喝下牛奶而導致她指趾發黑和壞疽是不實的消息。」
另外,一名拒絕透露姓名的私人診所醫生也表示,因喝牛奶而導致壞疽是不平常現象。
「那位女童不可能因喝牛奶而生壞疽;有可能是因為壞疽或其他併發症而導致腳受傷。」
大馬醫藥協會(MMA)推測該名女童可能是因喝了牛奶而引發併發症,而有關情況為敗血性休克(septicaemic shock),會導致壞疽。
該協會主席周志明向馬新社表示,該女童或許是因敗血性休克導致低血壓,而使腳生壞疽。
詢及是否有其他治療方法,他說,唯有截肢才能保住女童的性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26109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