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華小的土著學生比率已經高達18%,未來10年將成為國內主流學校 ? 為什麼土著家長寧可選擇華小呢?
(陳仁傑)根據國家教育諮詢理事會所耗費兩年的研究顯示,我國華小的土著學生比率已經高達18%,有望在未來10年取代國民學校,成為國內主流學校。
筆者對此論證不敢苟同。其實從以前到今天,華小一直是不同種族就讀比例最高的各源流小學。無可否認,土著生占據華小生很大的比率是將來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但是否能夠取代國民學校成為主流,一切尚言之過早。
政府向來對國民學校照顧有加,全面支持國小的發展,因此國小理應比其他源流學校更有吸引學生優勢,然為為什麼土著家長寧可選擇華小呢?所謂事出必有因,根據報道,來自中上階級的土著家長是鑒於5種原因拒絕將孩子送往國小,包括較差的教學質量、單種族化的行政管理丶過於回教化的學校環境丶嚴重的紀律問題和學校沒有獲得良好的維護及電腦過時。
辦學素質成首要考量
在這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社會,辦學素質已成了家長們為孩子選擇學校的首要考量因素,學校過於宗教化則會讓人卻步。
華小向來注重教學素質,而且校風紀律極佳,再加上擁有各種完善的基本設備,因此備受土著家長的青睞。土著家長信賴華小的教育水準,身為華裔的我們應該引以為傲。然而多年來,有鑒於國內那奇葩的種族政治因素,華小面臨了不少危機,如缺乏制度化的撥款、校地不足、師資睏乏、遭遇政府部門小拿破崙們的一再刁難等。
此外, 華小也時常淪為一些政客撈取政治資本的籌碼,屢屢成為攻擊對象,被指責為團結的絆腳石。然而,相比於國民學校僅有4%的非巫裔學生,擁有18%土著就讀率的華小擁有更多元化的學生,來自不同族群的學生能夠在同一個環境下互相交流,彼此尊重、彼此了解、彼此學習,拉近彼此之間的關係,促進各族人民的團結。
總而言之,華小非華裔生有日漸增加的趨勢,證明了華小並非單元化的教育機構。教育本該秉著有教無類的精神,以塑造知識及品德兼備的國家未來主人翁為最終目標。
作為國家教育系統的一分子,再加上如今備受土著家長的肯定,教育部應該承認華小培育國家棟樑的作用及成就,為華小提供更多的資源,而不是將發展華小的責任讓華社來承擔。
原載《南洋商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23933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