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瑞士宣布從7月1日開始,所有公共場所再也不允許出現穆斯林罩袍或蒙面面紗。無聊的極端穆斯林恐怖組織又要發動聖戰了嗎?

張無忌| 2016-07-08| 檢舉

歐洲瑞士宣布從7月1日開始,所有公共場所再也不允許出現穆斯林罩袍或蒙面面紗。無聊的極端穆斯林恐怖組織又要發動聖戰了嗎?

瑞士因此也成為歐洲眾多禁止穆斯林罩袍國家名單中的最新一員。瑞士並非唯一宣布禁止女穆斯林罩袍的國家,在這之前,法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德國、義大利、俄羅斯等等,也已經先後頒布法令,明確禁止穆斯林穿罩袍出現在公共場所、醫院、學校、政府機關、旅遊景點、購物中心等等。

甚至連伊斯蘭國家如土耳其、突尼西亞、敘利亞也都明文禁止穆斯林在公共場所穿戴罩袍。因為他們裁定罩袍只是中東某些地區的民俗,無關伊斯蘭宗教教義。

歐洲各國陸續禁止罩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於安保考量。想想看,穿著鬼魅般的罩袍站在街頭的穆斯林,你分得出他是男的還是女的?邪惡的穆斯林恐怖份子穿上密不透風完全看不到臉面的罩袍大搖大擺公然穿街過巷,誰知道?

因此,禁止罩袍這種掩蓋邪惡罪犯服飾的行為,最應該受到明令禁止。

沙烏地阿拉伯駐瑞士大使館在其官方聲明中,鄭重提醒本國公民,從7月1日開始,在瑞士提切諾州穿著布爾卡罩袍(阿拉伯國家及一些伊斯蘭國家女性傳統服飾)或尼卡帛(穆斯林女性蒙面面紗),將被視為違法行為。

從7月1日開始,該禁令將在這個瑞士義大利語區的所有公共場所付諸實施。沙地大使館在推特上發布了這條公告。

位於瑞士西南部的提切諾州政府表示,從7月1日開始,在盧加諾、洛迦諾、穆加蒂諾、貝林佐納、阿斯科納、門德里西奧幾大城市,全面實行在公共場所穿戴罩袍 (及蒙面面紗)的禁令。州政府同時指出,如違反禁令,將會面臨高達1000瑞郎(約4112令吉)的罰金,而對於慣犯,罰金則會相應提高。

布爾卡(Burka)被視為最嚴格的宗教穿戴。這種傳統罩袍將女性身體從頭到腳包裹得嚴嚴實實,在阿富汗流行。身著該服飾的女人,只能透過眼前的一小塊由布料或馬毛做成的網紗看到外界。

2014年12月10日,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在公共場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規定。

罩袍,是穆斯林女子在公共場合穿著的服飾,通常為黑色,主要由全身長袍、頭巾和面紗組成,穿戴著全身被遮住,只露出眼睛。

哪些國家禁穿面紗罩袍?

2014年12月10日,烏魯木齊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了在公共場所禁止穿戴蒙面罩袍的規定。罩袍(burqa),是穆斯林女子在公共場合穿著的服飾,通常為黑色,主要由全身長袍、頭巾和面紗組成,穿戴著全身被遮住,只露出眼睛。

其實,許多國家此前已經禁止在公共場合穿戴罩袍或面紗。

法國

法國議會2010年通過《禁止在公共場所掩藏面部法》,對在公共場所蒙面穿罩袍的人處以150歐元的罰款,禁令2011年正式生效實施,法國也因此成為歐洲首個明令禁止穿蒙面罩袍的國家。法國多數議員認為,罩袍是壓制婦女的象徵,而且有侵犯人權之嫌。

法國政府表示,這一禁令不只是針對面紗和罩袍,更重要的目的是「幫助所有人融入社會」。時任法國總統薩科齊形容穆斯林罩袍將女性「變成屏障背後的囚徒,使之與社會生活割離,剝奪了她們的所有身份」。

法國是歐洲擁有最多穆斯林人口的國家,大約有500萬穆斯林。這項禁令頒布後在法國民眾中引起爭議,一些穆斯林認為,這一法案剝奪了他們的「衣著和信仰自由」。不過,2014年7月,歐洲人權法庭裁定,法國頒布的這一禁令有效,圍繞罩袍的紛爭暫時告一段落。

比利時

在法國之後,比利時政府2011年也引入了類似禁令,禁止伊斯蘭遮面面紗以及任何阻礙個人在公共場合展示身份的服飾。而在此之前,比利時多個地區已經禁止穿著罩袍。

比利時政府認為穆斯林遮面服飾與法治原則相悖,禁令則有助於社會融合。

西班牙

在西班牙,2010年以來,巴塞隆納等十多個城市先後禁止在超市、圖書館等公共場合穿著穆斯林遮面服飾。

義大利

義大利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禁止在公共場合遮擋面部,不過當時是出於安檢原因。而當面對穆斯林遮面服飾時,這一禁令並未在全國範圍內嚴格實施。不過,義大利政府內也不時會出現討論,希望將這一禁令擴展到穆斯林罩袍、面紗上。

目前義大利諾瓦拉等一些城鎮已經禁止穿戴伊斯蘭面紗。

德國

德國沒有在全國範圍禁止穿戴穆斯林面紗,不過2003年,德國憲法法院裁定,各州政府可以對學校教師實施類似禁令。

之後,德國16個州政府中有一半已經禁止教師穿戴伊斯蘭面紗和頭巾。德國黑森州從2011年開始禁止所有公務員穿戴頭巾或面紗。關於實施禁令的原因也是各種各樣,從社會融合到道路安全等。

荷蘭

2007年,荷蘭在學校和公共運輸中禁止穿戴遮面面紗。這一禁令隨後擴展到大學及涉及到需要面對面交流的特殊職業。同時法庭工作人員也禁穿穆斯林遮面服飾,理由是要維護「中立」形象。

俄羅斯

2013年,斯塔夫羅波爾成為俄羅斯首個禁止穿戴穆斯林遮面服飾的地區。

突尼西亞

早在1981年,突尼西亞就禁止女性在學校和州政府辦公室穿戴伊斯蘭服飾。不過,這一禁令基本沒有得到貫徹,直到2006年,突尼西亞政府開始嚴厲打擊穿著罩袍,以打壓極端主義。

土耳其

為了表明建設現代化、世俗化國家的決心,土耳其數十年前就禁止公職人員穿戴頭巾。不過2013年,這一禁令放鬆,允許女性穿戴頭巾遮擋頭髮,但不是遮面。

敘利亞

敘利亞政府2010年禁止大學教師穿戴伊斯蘭面紗。當時推出這一禁令的原因是,大馬士革政府擔心極端主義年輕穆斯林學生中盛行。不過2011年,阿薩德總統又收回了禁令。

加拿大穆斯林議會(Muslim Canadian Congress)要求聯邦政府頒令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眾地方穿著長袍(burka)及戴上面紗(niqab)。議會指出,該些遮蓋女性臉部的中東服飾是 「中古時代」及「厭惡女人」的極端主義象徵,當中並無伊斯蘭教根據。

議會促使聯邦政府禁止女性穿著該兩項服飾,從而防止女性在公眾地方將自己臉部遮掩。該會表示,任何支持性別平等的社會均不會出現遮掩女性臉部的做法。

關乎公共安全

議會發言人哈薩茵(Farzana Hassan)接受訪問時表示:「將臉部遮掩無疑隱藏一個人的身分。」哈薩茵形容有關議題關乎公共安全,原因隱藏個人身分是刑事罪犯的慣常行為。

哈薩茵補充指出,穆斯林女性在公眾地方遮掩臉部的有關傳統,是植根於中東地區文化多於伊斯蘭信仰。

她表示,伊斯蘭宗教文本,包括《可蘭經》(Qur'an),均沒有規定女性需要遮掩她們臉部,甚至具爭議性、極端保守的伊斯蘭教法(Sharia law)規條內也沒有該項規定。

哈薩茵表示,建議中的服飾禁令並不包括頭巾(hijab)。

源自文化習俗非宗教

加拿大伊斯蘭議會(Canadian Islamic Congress)前任主席艾馬斯利(Mohamed Elmasry)表示,他同意該項傳統源自文化習俗而不是宗教教誨,但基於有關做法在加拿大並不普遍,因此問題在加國而言並沒有太大意義。

艾馬斯利並不認同穿著長袍及戴上面紗會構成安全威脅。他指出,只有少數居於加國的穆斯林女性認為需要在公眾地方將自己臉部遮掩。

艾馬斯利表示,該些女性有權選擇是否遮掩臉部,若果當局制訂禁令的話,便將限制表達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1642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