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者為王之「李宗偉的腿」

看李宗偉打球,許多的馬來西亞人,都有命運與共的感覺。在這個高度社會化的小國家,生活水準不是太高,因此運動的發展非常的艱辛。正常家庭不會支持小孩把時間專注在運動上,體育系之類的科系更是不會推薦。但是,有這種感覺的人,我堅信不是少數。

羽毛球稱作馬來西亞的「國球」。其實羽毛球和足球都有許多國民參與。但是可以站在世界舞台較量的羽球自然成為了國人們心中的期待。只是在這有中國,印尼,丹麥,韓國等也極力競爭的世界,馬來西亞至今仍未染指任何一項單項世界冠軍。

2008年奧運會,當時我高三去外縣市參加排球比賽。當晚是奧運男單四強賽,我們都知道,只要贏下來,就已經是追平歷史。因為大馬在奧運的最好的成績只是銀牌,而男子單打最好成績為銅牌。

身為賽會第二種子的李宗偉不負眾望,打敗了韓國選手李炫一。賽後他激動的跪在地上吶喊,那一刻,已經造就了我國歷史新的一頁。

而在隔天的夜晚,我與其他縣市的代表,一同擠在球員宿舍的一台小電視前,觀看他與第一種子中國選手林丹的巔峰對決。不只我們,我相信馬來西亞的各個角落,都在屏息期待著。

第一局宗偉發生了許多的失誤,以12-21敗掉了。必須提到,林丹在昨天的四強是對壘同樣來自中國的陳金。這幾年中國為了勝利,在同國選手對陣時,甚至會有一方提出棄權,保送自己選手晉級,使他能夠在體能充沛的有利情況下保住中國獲得金牌的希望。而這樣的手段在各國的批評壓力下,近來反而讓人懷疑,中國會內定勝利者。像昨晚的對決,觀眾都覺得兩人以慢步調的節奏回球著。林丹的體力消耗可謂已削減至最低。

狂風掃落葉,8-21,第二局宗偉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就輸了。平心而論,這樣的比數實在無法展現出世界排名前二選手的差距。平心而論,就算林丹真的是保留了較好的體力,我認為,當時的宗偉實力上是落後林丹的。那晚,是我第一次看到宗偉哭。

當時的大馬,支持聲當然也存在,畢竟這已經是歷史上的最好奧運成

績。但是,如果你了解大馬文化,你就知道,謾罵聲不會少。隔天我去上課,一向很有個性的某科老師就開玩笑的說:「我開車趕回家看決賽,結果一回家就看到他被打成狗一樣的結束了。」

這也顯示了大馬仍舊不夠完整的社會修養。不只老師,到處都可以聽到許多對宗偉的斥責聲,什麼心理素質不夠好,打球不夠拚命,一切一切的壓力都加諸在了宗偉身上。

我想,人們總是不會滿足的,這面銀牌的價值馬上就被遺忘了。甚至忘了大馬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在我眼裡不管是林丹和宗偉對決,或其他運動競技的對決,背後都存在著國家的訓練體系,運動員本身的條件等的因素。大馬社會化頗嚴重,但經濟發展沒到歐美先進的程度,因此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投注在體育競技身上。所以如果你跟爸媽說要進國家隊,或把運動當職業,甚至念體育系,大多數都會被反對。

而回到宗偉先天條件身上。他只有170公分。手臂的肌肉其實也沒達到頂尖選手該有的力量。只靠那看他自傳里說到的從小就異與常人有無限爆發力的雙腿。也正是靠著這速度無敵快的雙腿,使宗偉兼高速突擊能力和世上最好的防守接殺反應。因此每次和林丹對決,你就可以看見,和身高接近180公分,臂長,攻擊力量又大的第一男單對抗,宗偉靠的是矮小身軀下雙腿的努力跑動,還有不辭勞苦的每球不放棄的精神,雖說那場奧運決賽這些特點都發揮不出。也因為這樣,宗偉決定改變自己。奧運後的09,宗偉做了許多的力量訓練,從前後比賽的影片我們就能發現,他的手臂越來越壯碩了。打法也不再那麼消耗體能,比賽經驗使他的打法趨向用變化來控制對手。這一年宗偉也再一次在積分上排到了世界第一。

這牽扯到他的對手林丹,開始選擇性的參加比賽。由於比賽的量減低,也導致他的積分開始落後宗偉。林丹,有著如機器人般的體能和爆發力,整個羽壇無人能比,甚至有許多認為,他是羽球發展以來最強的男單選手。此外他比賽個性很鮮明,年輕時甚至在場上甩過牌子,與教練吵架,反過來說,這樣的性格使他在運動場上展現無盡的霸氣和自信。在得過世錦賽和奧運金牌後,自然的選擇在別的領域充實自己而鮮少出賽。

他和宗偉的「林李交鋒」自然有著「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節。許多

專家都坦言,若宗偉生在別的時代,已經可以是個全滿貫。但運動場就是如此的現實,銀牌始終還是和金牌有著一線之隔。因此積分世界第一的宗偉反而被巨大的批評聲質疑是個「偽第一」和「無冕之王」。面對那麼的外界壓力,宗偉不曾抱怨什麼,他總是憨厚的對待媒體,承諾會努力為大馬贏得榮譽。雖然他清楚明白,自己真的急需一個世界冠軍來證明自己。

2011年的宗偉可謂職業生涯的巔峰。在各項公開賽贏得了差不多10個的冠軍。而到了該年的世錦賽。大家都覺得該是他圓夢的時候了。順利的進入到了決賽,對手可想而知是也一直在進步的「超級丹」林丹。第一局打到加點22-20宗偉贏了。第二句或許是體能消耗,很快的就以14-21輸了。到了決勝的第三局,雙方一路互咬,宗偉憑著不放棄的不斷救球,竟以21-20拿到了聽牌冠軍點。

只是就這樣連掉了3分,21-23又輸給了自己命運的宿敵。當時大馬國人安慰自己的話,就是那一句:「幸虧這不是奧運,宗偉明年會贏回來的!」。是的,隔年的倫敦的奧運,是宗偉最後的機會。到了2012年,他已經30歲了,體能明顯在走下滑,更不用說林丹還比他小一歲了。況且別國包括中國丹麥等也一直培育出體力充沛的年輕小將衝擊他。奪冠之路仿佛已經來到了關鍵的懸崖邊。

馬來西亞惡劣的體育環境,使宗偉一直是一人獨撐。訓練環境不先進,使他時常到外國拜師,對於一些關乎國家之間的團體賽,不像中國可以一路輪休球員。宗偉則必須一直出賽為國家榮譽而戰。在奧運前的湯姆斯杯團體賽,宗偉拉傷了腳踝,出戰奧運成疑。

那時國人才發現,是否我們對他要求了過多,是否宗偉已經為這個國家承受了太大的責任,是否那一刻的我們只希望他能健康的復原就好。好消息的是宗偉能夠趕上奧運列車,只是比賽時可能要服用止痛藥。

初賽由於剛傷愈,一路跌跌撞撞,還差點輸給了世界排名很低的選手。終於一路苦戰到了四強。四強對手是中國的世界第三選手諶龍。諶龍年輕力盛,也曾經多次打敗宗偉。當時大部分大馬國人都期待,只要打入決賽就已經是個足以滿足的成績了。宗偉再次以自己的經驗和典型的不辭勞苦跑動贏得了比賽。

再次進到了決賽。 4年前北京奧運會的一幕仍然歷歷在目,不管怎樣,奧運史上兩度進入決賽已經證明他是史上前兩位最好的羽球選手。大馬心中人都清楚明白,明天的比賽,宗偉再次將遭受到最強選手林丹的凌厲攻

擊。想贏,但我們不會欺騙自己,我們都知道宗偉是弱勢的一方。

接近複製11年世錦賽,雙方戰至第三局19-19,再兩分,就能夠洗掉之前的一切批評,宗偉也能對外真正的為自己正名。只是歷史再次重演,林丹連拿兩分,成了歷史上首位衛冕奧運金牌的選手。

當時,透過電視轉播,我看到宗偉低頭跪在地上流淚。教練走過來安慰他,他嘴型似乎說了局:「教練,是我的命運註定會是這樣嗎?」倫敦BBC著名體育記者恩斯評論"You couldn't have asked for any more from Lee Chong Wei ."(意:你不能再對宗偉有更多的要求了。)那晚,聽說很多有電視轉播的地方,都陷入了莫名的安靜。依稀記得,我們家也都不說話了大概一小時,我和弟還差點哭了。

只是這樣的寂靜不是完全的。隔天仍舊有一些人開始說宗偉的心理素質不夠好,總是在大賽屢屢不敵林丹。還有重複之前世界第一名不副實的標語,而當然也有人說著,在賽前早就知道宗偉一定會輸的不負責任言論。大馬人的記憶總是那麼的短暫,我想,這個國家會落後不是沒有原因。

那些人忘了宗偉為國家贏得了兩面奧運銀牌。那些人忘了他差點不能參加奧運,更是帶著傷痛支撐著每場比賽。那些人還忘了他必須排除馬來西亞這樣不先進環境下的種種障礙。那些人更看不清體育項目,不知道他先天條件都落後給林丹,需要花更多的努力,體力,毅力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

但是這些人畢竟不占多數。我相信,許多人看宗偉打球,始終有種命運與共的感覺。馬來西亞人民不是沒有抱負,只是礙於一些政治條例的限制,一直無法真正在國際上有什麼好的表現。有時我覺得宗偉在運動場的影響力,讓外界重新知道了有馬來西亞這樣的一個國家。我想,身為一個馬來西亞人,我們沒有資格不認可他的付出,更沒有資格批評他。

只是運動場上不應該涉及任何的政治和歷史色彩。運動員的心只該放在如果把自己變得更強身上。李宗偉矮小的雙腿,支撐著多少的不放棄精神,他所支撐著的也就是所有大馬人民的心。而到底他的第一座世界冠軍何時會來到,沒有人知道。就像他自傳的書名一樣:敗者為王,或許如果失敗的人一直永遠不放棄,才會是真正的贏家。

就算這一刻宗偉決定退役,他也會是我們永遠的英雄,沒有人會去在乎他有沒有拿過世界冠軍。只是我還忘了跟你說,去年2013世錦賽他一

樣在決賽中3局不敵林丹。他卻仍舊不信命運大魔王,依然積極準備著今年14年的世錦賽(世界錦標賽每年舉辦一次,只在12,16等奧運年停辦)。他越來越老了,卻越來越學不會放棄這件事。如果又輸了怎麼辦?沒關係,我們知道宗偉會努力到大家起初都不敢相信的34歲,2016年巴西奧運會!他給我們的不是冠軍,是一份希望。只要不放棄,在比賽結束哨聲響起前,就永遠會有希望。

這就是體育運動的真諦。

文 :許溫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1339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