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公司推出「省電卡」招搖撞騙,受騙者誤信可省下30%至60%電費,砸入大筆資金投資上當,相信400人已被騙與涉及款額達

「省電卡不省電」‧逾70人申訴受騙

2014-10-22 17:16

(柔佛‧新山22日訊)因誤信「省電卡」能帶來功效,逾70名申訴受騙的消費者在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的帶領下,於昨早11時前往柔州貿消局投報,希望當局協助討回公道。

這批消費者在新山安沙大廈前舉牌抗議,要求「省電卡」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出面對質。

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總會長梁遠久透露,有關公司是於去年10月開始在吉隆坡運作,主要推銷的產品是「省電卡」,一張要價是980令吉,另一個版本則是2千500令吉。

「該公司聲稱把省電卡貼在家中的總電控制器,就能夠省下20至30%的用電量。然而消費者者在購買後大多沒有得到效果,甚至有人的電費反上漲。

「該公司規定一套省電卡的價格為10張8千780令吉,有的人甚至花了10多萬令吉來購買。」

他透露,目前該協會收到的投訴有逾100人,其中80多名受騙者有呈交相關資料,以便提呈給貿消局作進一步的調查。

他說,受騙者來自柔州各地及馬六甲,他們年齡介於19至40歲,有的還辭掉工作全職投入售賣省電卡。

賣省電卡公司獲直銷執照

400人加入涉款400萬

梁遠久透露,這家售賣省電卡的公司是今年6月才取得直銷執照,而且原本是申請三線制度,實際操作時卻是雙線制。

他相信,至少有三四百人加入了該公司,涉及的款項可能超過400萬令吉。

他指出,這家公司的營銷手法,首先是安排飯局讓有興趣者參加,在飯局上只介紹產品,不介紹銷售方式。飯局結束後,有興趣者才會取得進一步的資訊。

他透露,在接獲投訴後,該協會曾在上個星期前往這家省電卡位於吉隆坡的總公司,與負責人見面。負責人表示要給一些時間與律師團談談如何解決,結果至今仍無下文。

他表示,貿消局已接受有關文件,並將展開調查。他也呼籲反貪局介入調查。

黃木川:花3萬購4套省電卡

黃木川(29歲,傳銷業)透露,他是於今年4月透過吉隆坡的一名上線,接觸到這個省電卡。當時該上線聲稱省電卡的功效卓越,受到國能的認證。

他指出,他召集了幾名朋友一起做,剛開始便投入了3萬多令吉購買4套省電卡,陸陸續續也組織了100人的團隊,也曾到該公司去聽講座。結果省電卡根本沒用,雖然團隊中有人收到獎勵金,但大多沒拿回成本,整個團隊估計至少損失150萬令吉。

徐箔璜:用後逾月都沒效果

徐箔璜(46歲,餐館業者)透露,他在4月份通過朋友的介紹,出席了一場大型講座時,知道了省電卡這個產品。

他表示,由於餐館的電費每個月要5千多令吉,因此他便試試看,以4萬多令吉買了5套,自用之餘也介紹朋友使用。

「當時對方聲稱省電卡4小時內可啟動,後來等到一個月都沒效果,對方便怪我們使用方式錯誤,還說要叫我們的拉電技工到吉隆坡受訓。」

他指出,技工受訓回來之後,省電卡依然沒發揮功能,後來對方派了該公司的專業技工,前前後後從吉隆坡來到永平5次,仍然沒有解決問題。

「我意識到自己可能已經受騙,便打電話給該公司負責人,結果竟然遭對方恐嚇,還說公司有部長級人物和律師團的協助,叫我最好不要亂亂來。」

他透露,有朋友花13萬令吉購買配套,結果血本無歸。

吳先生:逾10下線花費10多萬

不願透露名字的吳先生(26歲,電訊業)表示,通過朋友的介紹,他購買了2套省電卡準備在住家使用,結果之後才發現上當。

他指出,有10多名下線總共花了10多萬令吉,結果現在卻落得賠錢的狀況,他也不敢向其他客戶收錢。

「我原本是抱著想省電的心態,自己用了不錯才介紹別人,哪知道居然是騙局。我向公司詢問以討回費用,公司也以一再拖延的態度應付我。」

(星洲日報)

(新山22日訊)老千滾出來,還我血汗錢!

直銷公司推出「省電卡」招搖撞騙,受騙者誤信可省下30%至60%電費,砸入大筆資金投資上當,相信400人已被騙與涉及款額達400萬令吉。

更有受騙者「看準」賺錢商機成為全職,召人入會和轉售「省電卡」給商店與工廠,以獲得分紅與賺取利潤,詎料「省電卡」致富法失效,反而連同100名下線團隊虧損150萬令吉。

受騙者發現「省電卡」無法省電時,而向直銷公司投訴,對方則會每月派送1名公司技術員前來查看,同時總以「上一位技術員裝不好」為由搪塞藉口,受騙者最終才意識受騙。

召14人有1.7萬花紅

約70名來自新山、峇株巴轄、永平、昔加末與馬六甲受騙者,昨日在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總會長梁遠久陪同下,前往柔州貿消局呈交投訴資料,希望當局調查此事。

梁遠久受詢時說,他已接獲80個同樣案例的受騙者投報,逐一開檔案調查與收集有力證據,決定召集受騙者集體投報。

該直銷公司相信於去年操作,作業方式是通過舉辦飯扃說明會,講解「省電卡」如何省下大筆錢,許多人信以為真入會。

會員只要付8780令吉即可獲得10小張的「省電卡」,將「省電卡」貼在漏電保護器上,控制電流量頻率,即有省電功能。

會員只要做到7個對碰,即召到14人,可獲高達1萬7200令吉花紅。

梁遠久與受騙者昨日與柔州貿消局官員進行約1小時閉門會議後,該局承諾會介入調查。過後,他再陪同受騙者到新山中央警署集體報警。

林總裁曾出版企業激勵書

「省電卡」直銷公司林姓總裁曾是出過兩本企業激勵書的作者,想不到搖身一變,成為人人漫罵的老千。

許多自稱受騙者在柔州貿消局底樓大廈向記者申訴,他們被這名樣貌堂堂的斯文男子欺騙,而覺得可恨。

一名女子指出,該總裁出過兩本書,一本是中文版,另一本則是英文版》。

她也說,該總裁以前的洋名與目前不一樣,令人納悶。

一些現身的受騙者高舉該名總裁肖像與他出過書籍封面照的手牌,大聲怒吼表示抗議,同時看板肖像皆被塗鴉。

稱有靠山部長

勸告不要搞事

「省電卡」直銷公司自稱有部長級人物做靠山,勸告投資者勿搞事。

對此,梁遠久希望反貪污委員會介入調查,以確定是否有大人物背後操縱整個直銷集團。

他已於本月中與該直銷公司華裔男總裁反映投資者的情況,對方宣稱「省電卡」產品沒有問題,並希望給予幾天時間,待他與直銷公司律師團討論後才回應。

「但投資者早已失去信心,才會向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投訴,目前只有通過正確管道討回公道。」

梁遠久說,該名總裁還出言恐嚇投資者,暗示直銷公司有靠山,不許他們投訴或報警。

他說,目前該直鎖公司已慢慢移師至泰國,希望當局快速調查。

以豐厚分紅

誘年輕人入會

「省電卡」直銷公司以豐厚分紅,利誘年輕人入會。

據一名投資者透露,該公司於今年6月表揚大會,表揚一名女子因介紹多人入會而創下業績,獲得70萬令吉分紅。

梁遠久說,這令許多年輕人信以為真,以為可在短時間內致富而入會,詎料最後血本無歸。

「該公司自稱今年6月獲得AJL直銷執照,才誤導更多年輕人,以為這是合法的直銷公司,而相信所推出的『省電卡』產品。」

據了解,會員入會資格必須至少買一套「省電卡」,包括會員注冊費是8780令吉,可獲10小張,或4大張,或5小2大的「省電卡」。會員若要轉售「省電卡」,也須以公司規定價出售,分別是大張售2500令吉以及小張售980令吉,這些卡可用7年。

商人駁斥投資者控訴

今要見貿消部官員

報導:劉麗敏

(新山22日訊)Wingslab Marketing私人有限公司總裁林高宇,駁斥投資者聲稱受騙的控訴,並將在明日(23日)到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門向官員尋求見面,以保護公司名譽。

這名35歲商人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他將在下週安排一場全國記者會,以向投訴會員們作出解釋。

林高宇指出,他一手創辦的直銷公司已在2012年開始營業,國內外已有約400名會員。

「如果我的產品有問題,為何公司可以生存至今?」

他針對受騙者作出的投訴回應說,該公司沒有說不願意退款,但受騙者沒有出示完善的文件資料,包括前3個月電費與使用「省電卡」後的電費,以及「省電卡」保家書證明。

林高宇說,投訴會員的電費沒有下降,是因為用在電量超載的工廠,以及「省電卡」絕對不能碰到地線。

召100人入會受騙

★黃木川(29歲,「省電卡」產品直銷公司全職會員)

我是覺得直銷公司售賣的「省電卡」產品有利可圖時,就轉當全職會員,並召集100人入會,想不到最後是一場騙局。

我花了逾3萬令吉,買入4套「省電卡」,並連同100人的下線,總共虧損150萬令吉,也是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接獲最大騙額的個案。

我是用了「省電卡」約2個月後,才意識到受騙,曾向直銷公司投訴,至今都沒回應。

多理由推卸責任

★徐箔璜(46歲,海鮮樓餐館業者)

今年4月經朋友介紹,接觸到這家直銷公司,因為誤信可省下大筆電費,而投資逾4萬令吉,買入5套「省電卡」。

我把「省電卡」貼在餐館的漏電保護器上,發覺電費沒降低。

我找直銷公司理論,對方說可派技術員重新安裝,當我再投訴時,又說電壓太大,必須貼多幾張「省電卡」,最後又說技術員裝不好等理由推卸責任。

雖然我所賺的分紅讓我回本,沒造成損失,但覺得應挺身而出指證。

沒誠意解決問題

★吳先生(26歲,手機業者)

今年4月接觸到這家直銷公司,我是抱著為家裡省電的目的購買兩套「省電卡」,成為會員之一。

後來,我召到約10人成為下線,總共投資逾10萬令吉,但最後我只獲2000令吉分紅的介紹費。更甚的是,當我發現「省電卡」沒效用,而向直銷公司理論和要求退貨時,對方又要求我出示所有電單的收據為證據,我才慢慢意識到,對方根本沒誠意解決問題,深覺受騙。

商人駁斥投資者控訴

今要見貿消部官員

報導 : 劉麗敏

Wingslab Marketing私人有限公司總裁林高宇,駁斥投資者聲稱受騙的控訴,並將在明日(23日)到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門向官員尋求見面,以保護公司名譽。

這名35歲商人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他將在下週安排一場全國記者會,以向投訴會員們作出解釋。

林高宇指出,他一手創辦的直銷公司已在2012年開始營業,國內外已有約400名會員。

「如果我的產品有問題,為何公司可以生存至今?」

他針對受騙者作出的投訴回應說,該公司沒有說不願意退款,但受騙者沒有出示完善的文件資料,包括前3個月電費與使用「省電卡」後的電費,以及「省電卡」保家書證明。

林高宇說,投訴會員的電費沒有下降,是因為用在電量超載的工廠,以及「省電卡」絕對不能碰到地線。

(新山20日訊)柔甲逾百名公眾投資「省電卡」計劃結果紛紛觸「電」,損失超過150萬令吉。

這群投資踢到鐵板者,明日將通過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的協助,集體到柔州貿消局舉報,隨後到新山南警區報案。

相信只是冰山一角

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全國總會長梁遠久說,明天出面反映問題的公眾將有百人,但實際上相信只是冰山一角。

他說,通過這項快速致富「金字塔」模式者,投資個案損失最多達25萬令吉,一些公眾還是通過借貸來參與投資。

他說,該相信起源於東馬的公司總部設在吉隆坡,目前據知布城貿消部也接獲投訴立檔調查。

「全國各地都有人聲稱被騙,全柔和馬六甲至少有300、400人涉及,總損失或高達400萬令吉。」

他今日接受《南洋商報》專訪時指出,由於事態嚴重,該會已向貿消局查證,當局回應指這是不正當且不合法的經營手法。

疑受騙要求退錢不果

他說,該協會自6月起,接獲不下百人投訴,要求退錢不果,因此希望通過該會協助,要求貿消部嚴正關注此事,為此該會將收集資料,呈報給貿消部總部,並知會國家銀行監督此事。

梁遠久披露,他本人不久前曾到吉隆坡與有關公司負責人交涉兩次,該公司負責人也聲稱有直銷執照,他呼籲該公司必須解決問題。

直銷省電卡 捲走400人400萬

公司名字應該是wingslab!!!!!

(新山22日訊)一張附在總電擊開關的晶片卡就能省電?為數近百名的消費者,誤信打著科技公司名號,實以直銷手法經營業務的公司推出的「省電卡」配套,砸入大筆資金投資,相信已有400人上當,涉及款額達400萬令吉。

據了解,這批事主聲稱誤信可省下30%至60%電費,因此不惜「重金下注」,也有人「看準」賺錢商機成為全職,召人入會和轉售「省電卡」給商店與工廠,以獲得分紅與賺取利潤,豈料「省電卡」致富法失效,反而連同100名下線團隊虧損150萬令吉。

近百名誤信上述推銷手法的柔佛及馬六甲消費者,週二在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全國總會長梁遠久的陪同下,前往柔佛貿消局總部投訴,並集體向警方報案。

1套8千直銷經營

據了解,推出「省電卡」的公司總部位於吉隆坡,該公司聲稱引入來自德國的「省電卡」,能減低電流傳輸過程中的消耗,或降低諧波(harmonic wave)產生,達致節省電節源的目的。

據悉,該公司除了出售「省電卡」,同時也鼓勵購卡者以直銷方式拉人進入銷售網絡,以此獲得「介紹費」,以補足購買成本。

投訴者之一的徐箔璜(46歲)表示,本身擁有2間海鮮樓,因生意需要,所以用電量極高,今年4月通過朋友介紹,得知省電卡能省電,誤信而用了4萬多令吉買了5套「省電卡」。

「每套省電卡的價格介於8780令吉,在嘗試了過後無效。我通知該公司的負責人,他卻表示是因技術人問題導致不能省電。過後我甚至派送拉電技術人員到該公司上課了解安裝過程,惟最終仍然無效。」

稱有大人物撐腰

他說,在投訴後,該科技公司的負責人甚至還恐嚇他,指該公司有政治人物做後台,希望不要把事情搞大。

雖然如此,事主並不因恐懼而罷休,並坦言雖然自己因拿了介紹費而已經補回虧損,但身邊的朋友也因聽信「省電卡」花了將近13萬令吉購買裝置,所以他需要勇敢站出來為朋友討回公道。

另一名投訴者黃木川(29歲)透露,自己原本是從事傳銷業,在今年4月接觸了「省電卡」的介紹後,便全職賣起「省電卡」,並招攬身邊的朋友加入團隊,下線更高達100多人。

他說,雖然在幾個月後發現該「省電卡」無效,並將問題反映給公司,但該公司的負責人卻以敷衍的方式拖延時間,至今還沒下文。他相信,目前自己虧損了將近150萬令吉。

勿貪小便宜 節能設備才能省電

電費高漲致使市面上出現「省電卡」,惟一名擁有30多年經驗的合法電氣承包商林道祥接受《東方日報》訪問時認為,市場上沒有任何省電工具能有效省電,只有採用綠色節能的設備,嘗試減低電流量的消耗程度。

他指出,市場上有電壓穩定器或一些省電工具流入市場,但民眾需加以判斷產品的實用及合法性。

「民眾也切勿因貪小便宜而非法偷電,如國能員工檢查電錶時,發現有關人士涉及偷電,將受到嚴厲的處分。」

他說,如果真正要達到省電的方式應該從生活習慣做起,比如使用節能省電的節能燈管、太陽能裝置或沒用電後就即刻關掉電源,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減少電流量的消耗。

對於「省電卡」一事,他表示的確曾有人接觸他推銷該卡片,惟他並不相信一張卡片就能達致省電作用。

冀反貪局介入

另一方面,梁遠久透露,相信受「省電卡」事件影響的消費者超過300至400人,涉及的金額更高達400萬令吉之多,大多數事主都非常年輕。

他說,出面反映問題的事主大約有80餘人,但該會自今年6月起,已接獲百人投報「省電卡」公司疑涉及非法直銷。

他透露,該售賣省電卡的公司是於今年6月拿到直銷執照,並以快速致富「金字塔」的模式經營。

梁遠久說,該會要求貿消部嚴正關注此事,為此該會已收集好資料,呈報給貿消部總部,並希望反貪局能介入,因該公司的負責人在接獲投訴後,曾經恐嚇受害者表示自己有「政治後台」,希望投訴者不要把事情搞大。

【『專利』電器產品的迷思】

假設你發明了真正的省電器, 真正辦到了節省40% 以上。

你會怎麼做?

1)只有你知道怎樣生產。

第一時間向全世界195個有利可圖的國家申請專利!

2)現在全世界都不能複製你的產品了,你要怎樣賣出你的產品?

A) 如iphone 6 面世一樣, 叫人拍好隊,守次序的購買。插隊的就用警棍毆打他!

B) 把售價提高,以直銷方式,慢慢的人傳人介紹出去?

C) 開記者會,發布會,公告世界。然後指定某些代理商,大量的批發給他們。 以求把產品迅速鋪滿全國, 全世界!

==============

為什麼king saver 的省電卡,沒有批發給大馬的電器批發商。反而是以人傳人的傳銷方式來經營?

就好像你不會在醫院診所,買到有問題的保健品一樣!

省電卡賣給電器店,很快就會穿幫。

通過直銷,傳銷,誇大功效。提高暴利才是安全路線!

看看philis ,sharp , sony ,samsung ,LG的產品

都懶的跟你說功效, 你要買就到各大電器代理購買!

產品光明正大的上電視,上報紙,上國際廣告!

一個省電的曠世偉大發明,不但沒有記者發布會,沒有上媒體, 報章登廣告都省回, 沒有讓家喻戶曉,真的需要那麼的神秘?

投資者往往就是想著插頭香,做前鋒,賺最多的心態。

卻不會思考上面的疑問。 投資一些自己聽不懂的產品,卻又怕被人笑孤陋寡聞, 只好 不懂假裝懂, 要面子的大手筆投資下去!

=======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道理。

多問幾個人,好過聽一個『專家』的財路!

好的投資永遠都在,永遠不怕遲!

《馬來西亞省電卡一案迴響》

近日看到報紙報道,說我國有一群人花大錢買了「不能省電的省電卡」,然後鬧得沸沸揚揚的。

版主想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點基本的電工知識,希望大家轉發,從而減少類似的事件的發生。

把圖中的環形電流測量表,掛在國能的電錶旁邊的火線上(火線 = life wire),就能顯示當時流經該電線的電流量。然後再把想購買的省電器安裝上去,看看電流量有沒有下跌,就能顯示產品有沒有省電的作用。如果省電器確實有作用,表中所顯示的數字值就會下跌。

操作時為了更準確的測量,建議關掉會自動開關的電器,比方說冷氣和冰箱(冷氣和冰箱一旦達到所設定的溫度,就會關掉最耗電的壓縮馬達),要不然就打開冷氣房的門窗和打開冰箱的門,讓它們一直在最耗電的狀況下穩定工作。

註:如果是店鋪和工廠,就是採用三相電力(3-phase) 供應的系統。會有三條火線(3 live wires)。請把測量表掛在和想測試的省電器所使用的同一條火線上。

《最後,版主勸請大家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還是花錢請個電氣師傅來幫你測量吧。這個測量表可是電氣師傅們的必備工具哦。》

【你會購買這種產品嗎?】

這是某一家省電卡直銷公司,提供給我他們的營運方式:

我們姑且不說該省電卡的功效,是否如預期般神奇!

我們以消費者,暴利,營運方式的角度。來檢查一下這種產品是不是因該存在在這個市場。

前提,這是一家擁有18年直銷執照的公司,本身銷售玉床,能量牌之類,觸摸不到,肉眼觀察不到功效的產品!

三年前更換公司名字,把重點放在經營省電卡裝置!

省電卡真正在市場開始銷售,我個人認為少過1年!

所以不是省電卡公司職員,會員,代理員說的:我們公司已經21年了, 怎麼會亂來!實際上新公司名字不多時少過三年!

============

A【公司有三個省電卡營運方式:】

1)傳銷:一名傳銷商只能以RM1500購買2張省電卡。

(10天 Cooling Period). 自己用一張、一張賣給顧客。

公司提供有條件無效退錢保證。顧客必須在購買省電卡後20天內安裝在總開關、必須拍照安裝地方並電郵給公司。同時也要把前五個月電費單電郵給公司。

2)五個月後如發現沒有效果、公司將無條件退還給顧客。

會員可以賺取直接利潤 20%。領袖可以賺到組織利潤。

B【傳統式】

一名會員經過訓練後都可以參與傳統式營運方式。他必須以RM4500買一套裝省電卡(15小張和1大張)。本錢大概是RM230。每賣一張可賺RM520。我們有很多年輕人都全職賣省電卡。上線也可以賺取領袖利潤。

C)【工廠】

公司與欲安裝省電裝置的顧客(工廠)簽約7年。

顧客必須支付產品總數費用的30%而已。70%由省電公司承擔。

日後省到的電50%給工廠和50%給公司。

介紹人將可從公司所賺到的20%、安裝人5%和區代理5%共7年。

這三名代表人每月都一定要做售後服務。

我們的省電卡和其他有什麼分別?

一。我們的省電卡是兩層次省電卡。中間有一層水晶。

二。我們可以測試能量從卡射出來。

三。我們可以測試減底Radiation

============

好了!這個省電卡的營運計劃,在第一代省電器面市時就已經存在的了, 第一代已經打包收工。。

因為第一代省電插頭,被人打開內部,只是普通的一個電容器,叫做condensor. 被發現欺詐後,消失無蹤!

從上面大家可以看到, 省電卡每一張750元(有520 元的暴利!)

那麼一間小家庭,最少要安裝1張卡,節省電費平均只有20%來說,

電費200元節省40元。

這張省電卡要19個月,你才回本(你已經付出750元購買省電卡)

回本後,你才開始真正的省電日子

那麼不巧,省電卡一般上只是保家1年使用(warranty)

如果是雙層排樓, 小型工廠,大型工廠

你需要投資多少錢來安裝省電卡?

========

不省電怎麼辦

該公司會告訴你, 你的電器一直在舊啊,去年的電器,今年就是1歲了啊!很多人因為裝了省電器,心態覺得省電了,用電就會粗心,更加浪費電。。等等藉口。

=========

【直銷往往給人暴利的印象】

直銷產品往往給人暴利的印象,好比8888元鹿胎素。

69800 必勝致富投資。這些都是暴利產品,會員為了高佣金,不惜誇大產品功效。

實際上,消費人協會絕對有權力干涉產品售價。 只因為

【沒有人投訴啊!】

華人都是各掃門前雪的心態,沒有傷害到自己或家人的事,最好不管。造就了這些暴利產品,誇大功效產品到處都是!

消費人協會的成立,就是要保證消費者權益!試問有多少個人知道!

===============

省電卡到底生省不省電?我不知道!科技日新月異!需要專人鑑定!

也許給你看示範那張是真的,後面賣給顧客是假的!

電流消耗本來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節省電流不是只有大馬渴望。

日本冒著危險也要建立福島核電廠,解決能源危機!

如此偉大的發明。 豈能滯留在大馬?

各位會員們,用戶們,針對近日在報章媒體與社交網站鬧得沸沸揚揚的某家售賣省電卡的公司被認為進行金字塔模式的詐騙課題,我們只能夠深表遺憾!

由於省電卡本身已經是被認同而且普及化的商家與住戶的日常用品,難免會被有心人利用來做資金盤,投資盤之類的快速致富模式!

俗話說,掛羊頭賣狗肉,各行各業各種商品,如外匯,虛擬股,保健品,網站,網絡廣告,海藻種植,房地產投資等等都曾經被不法之徒採用來作為表面掩飾,背後進行各種各樣的非法投資,非法集資模式,採用省電卡來作為資金盤投資也不會是什麼新鮮課題了!

所以針對本次某公司引起的省電卡風波,更加讓我們醒悟,我們賦有教育國人教育用戶的使命,傳達他們正確的思想,找對正確的公司,使用正確的省電卡,避免掉落各種各樣的快速致富的圈套,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省電卡,已經是一個「領域」了,在「節能環保」領域下的一個「系」了,已經非常龐大,賣省電卡的公司已經不勝枚舉了'

經過這次風波,只會讓省電卡越來越出名,許多不知道有這種產品的人,如今恍然大悟,所以省電卡在大馬的春天,越來越靠近了。

即時新聞 2014-10-22 16:43

(新山訊)逾70名民眾申訴,他們誤信一家在吉隆坡運作的直銷公司本身推銷的「省電卡」,以為可以有效節省電源,因此有民眾以980至2萬5500令吉不等的價錢購買一張「省電卡」,過後才發現這張卡根本無法發揮效用,有的電費不減反漲,估計被騙數額超過數百萬令吉。

週三上午11時,這批民眾在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的帶領下,前往柔州貿消局投報,希望當局協助討回公道。

他們事後也在柔州貿消局位於新山安沙大廈前舉牌抗議,要求「省電卡」公司的有關負責人出面對質。

據了解,受騙者來自柔州各地及馬六甲,他們年齡介於19至40歲,有的還辭掉工作全職投入售賣省電卡,結果血本無歸。

投訴者黃木川(29歲,傳銷業)透露,他今年4月透過吉隆坡的一名上線,接觸到這個省電卡。當時該上線聲稱省電卡的功效卓越,受到國能的認證。

他指出,他召集了幾名朋友一起從事省電卡直銷工作,剛開始便投入了3萬多令吉購買4套省電卡,過後陸續組織了100人的團隊,也曾到該公司去聽講座。

「結果省電卡根本沒用,雖然團隊中有人有收到獎勵金,但大多沒拿回成本,整個團隊估計至少損失150萬令吉。」 (光明日報)

精明消費人協會促受害者投報‧嚴打快速致富非法傳銷 2014-09-24 15:27

柔佛‧新山23日訊)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促民眾提防快速致富,並吁請所有消費受害者與該會聯繫,提出投訴。

該協會近日所接獲的快速致富與非法傳銷公司投訴案例頻繁,該協會成立至今4個多月來已接獲21宗案例。

今日該會總會長兼柔佛州分會會長梁遠久為該會近期活動召開新聞發布會;與會者還有署理會長姚國緯、顧問黃偉平和副會長羅福隆等等。

他促請民眾,盡快聯絡該協會進行投訴,以收集資料呈上給有關當局,以採取進一步行動。

他表示,該協會已經跟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合作嚴打快速致富與非法傳銷,希望各社會人士對非法傳銷公司有所提防。

梁遠久表示,該會成立於今年5月14日,旨在成為消費人與國家的橋梁及耳目。

第二期《精明消費人指南》11月出版

他說,該協會已出版第一期雜誌《精明消費人指南》,下一期將在11月份出版。此雜志內容有消費人應有的權利、消費人投資理財等訊息。

他披露,該會也配合上述雜誌推出「消費人認證滿意品牌」,針對消費者的利益或關心的事項進行測試與調查,將提升及維持最好的商品標准和服務給廣大的消費者。

此外,該會將在近期推出《食來運轉在柔佛》旅遊指南,內容有吃喝玩樂的訊息及柔佛州的旅遊景點、介紹當地美食等。

欲知詳情者,可聯絡:07-358 8216/013-676 8535。馬來西亞消費人協會投訴熱線也是撥打上述電話。電郵則是[email protected]

該會目前接獲投訴還包括:餐館衛生問題(26件案例)、汽車買賣合約合同問題、修車服務事項(4件案例)、家俱服務問題(17件案例)。旅遊服務與配套問題(12件案例)、補習中心與幼兒所(3件案例)。

新聞發布會上,該協會也移交一筆4千140令吉的義款給病黎方寶慶,由他妻子鄧秀英代表接領。義款是該會福利組林素玉移交給鄧秀英,由梁遠久與黃偉平見証。

方寶慶是於今年7月28日,遇一場車禍而情況危急,需要一筆醫藥費,該協會此次捐助方氏,旨在拋磚引玉,希望引起更多民眾提供協助。(星洲日報‧大柔佛)

(柔佛‧新山7日訊)近年來快速致富和非法傳銷的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起,單是標榜「黃金投資」的公司在我國至少有超過180家,有者甚至還鑽法律漏洞繼續經營,讓消費者和投資者防不勝防!

這類型快速致富公司的特點,通常是沒有實質產品、聲稱能給予高倍率的回酬,以及採用雙線或金字塔型的銷售方式,欺騙投資者並謀取暴利,然後逃之夭夭。

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高回酬必然伴隨高風險,投資者本身也應負起責任,切勿輕易相信甜言蜜語,最後墜入金錢陷阱,害人害己。

快速致富及非法傳銷

精明消協接21宗投訴

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總會長梁遠久透露,該會自去年5月14日成立至今,柔州接獲快速致富和非法傳銷的投訴,就多達21宗。

他指出,這些案例中,大多數是黃金投資和老鼠會,最近還有雲數貿、中國南寧投資計劃和一些網路虛擬貨幣等。

「其中有一宗是今年9月,有一組人投資了五六十萬令吉,購買了一家在新加坡製作3D眼鏡的公司的股票,結果最後才發現是騙局。」

他披露,該公司聲稱將在英國上市,股價將上漲5至7倍,結果卻不了了之,更甚的是該公司撤走了新加坡分行後,目前吉隆坡的公司仍在營業著。

誤信黃金投資騙局

婦女到處舉債險丟命

梁遠久表示,墜入這類金錢陷阱,如果損失的是個人錢財也就算了,大部分受害人會到處舉債,連累親朋好友,最後鬧得眾叛親離,非常不值得。

他舉其中一個例子,一名57歲的婦女因為誤信黃金投資騙局,不止耗盡自己的存款,還用房屋抵押,前後注入了20幾萬令吉,結果血本無歸。

「該名婦女還到處借大耳窿,搞得丈夫揚言要離婚,借錢給她投資的親戚朋友也和她鬧翻,她也差點走上自殺一途。」

他說,該協會只能協助該婦女報警,同時把有關案件交給貿消部和國家銀行去處理。

避免無故損失錢財

培養消費者精明消費

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是於去年5月14日成立,梁遠久也是創辦人之一,他的理念就是建立一座橋梁,協助消費者與政府單位如貿消部溝通,解決消費相關的問題。

他認為,與其一再地替消費者解決問題,不如一開始就培養消費者「精明消費」的觀念,才不會無故損失錢財。

有鑑於此,該協會推出了由貿消部認證的《精明消費人指南》第一期,內容包括講述消費人應有的權力、該協會資訊和投資理財等。

此外,他透露,該協會出版的《食來運轉在柔佛》旅遊指南,不只介紹本地吃喝玩樂的地方,同時認證本地的一些商家,讓消費者或旅客能避免被「砍菜頭」。

「我們與柔州旅遊局合作的這本旅遊指南,目的是為了推薦優良餐廳、酒店和旅遊景點,相信能促進本地的旅遊。」

梁遠久說,該協會還推動「消費人認證滿意品牌」獎項,對旅遊相關領域的商家進行調查和審核,達到一定標準即頒發獎項。

「我們審核的項目包括衛生、服務、創新、產品及環境等,這些獲獎的商家會提升本身素質,也能增加消費者的信心。」

鑽法律漏洞申請執照

快速致富公司超過180家

梁遠久指出,據他所知單是類似黃金投資的公司就有超過180家,其於金字塔和老鼠會則不計其數。

他說,這些公司有辦法取得執照,是因為他們「掛羊頭賣狗肉」,申請執照時提出的文件符合直銷法令,但在實際執行時卻是非法的。

「我國法令規定,傳銷公司只要是以三條線的方式進行就屬合法,然而有許多公司在拿到執照後就變成雙線或金字塔,鑽法律漏洞。」

他表示,這種誤導性做法,讓政府的執法單位很難去察覺非法情事,只有等到有民眾被騙或掌握實質證據後才能揭穿。

他披露,有的公司是在其他國家如菲律賓和韓國等註冊,這些國家通常不願與我國執法單位合作,造成執法更加困難。

「我們也發現一些被欺騙的民眾,對所謂的投資公司還抱有一線希望,但這些都是自欺欺人,他們顯然都已經信心動搖,只是不願承認自己被騙。」

旅遊配套貨不對辦

協會助協調溝通

談到旅遊,梁遠久發現本地消費者經常面對的是,在購買旅遊配套時「貨不對辦」,他認為這是一部分旅行社在面對惡性競爭下產生的問題。

他透露,該協會至今接獲了12件相關的投訴,尤其是在旅遊展銷會期間,消費者購買了旅遊配套後,旅行社才告訴消費者「無法成行」。

「旅行社告知的理由是人數不足,隨後要求消費者更換行程或配套,不過要額外付費。有的不接受的便向我們投訴。」

他說,該協會通常會扮演協調者的角色,讓雙方溝通解決;若無法達成共識,就把事件帶到消費人仲裁庭去解決。

他認為,旅行社為了促銷配套而草草訂下便宜價格,最後卻無法兌現承諾的作法,的確是有誤導消費者之嫌。

全國16分會柔有16支會

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目前全國有16個分會,柔州分會中還有16個支會,讓消費者能更方便尋求協助。

梁遠久透露,該協會還與新加坡消費者協會(CASE)合作,協助解決新加坡人在本地遇到的問題。

「到新加坡工作的本地人也非常多,假如他們在新加坡面對工作方面如僱主或薪資待遇等問題,也可以向我們尋求協助。」

馬來西亞精明消費人協會總部:

地址No.16-A, Jalan Molek 2/1,

Taman Molek,

81100 Johor Bahru, Johor.

電話013-676 8535(熱線)、

07-358 8216。

辦公時間星期一至五,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洲日報‧大柔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8/node10262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