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何時,家裡的小黑蟲兒突然多了起來….
打開米袋,有一股輕微的霉味兒…
拿起一米粒,不再圓潤光滑….
而是多了白道溝紋,泛白而掛灰…
淘米時,零星的米粒漂浮於水上,有的竟還是黃褐色!
捏一捏,疏鬆易碎…
…

有了這些特徵,說明你家大米
開始變質了!
變質大米,小心吃了中毒!
家裡的大米,由於儲存不當,天熱潮濕,受水浸泡等原因,特別容易滋生黴菌並積累毒素。黃麴黴毒素和黃變米毒素是常出現在大米里的毒素,它們會導致大米變色,團成塊狀,甚至散發出強烈的刺鼻霉味。
人在短時間內大量吃這種大米,會引起急性中毒,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熱,嘔吐,黃疸,腹水等。而少量長期食用則能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很多文獻研究,都曾報道吃霉變大米中毒案例:



三個案例中的患者中毒都是吃了因為儲存不當而導致發霉的大米。儘管案例二患者先將霉變大米用開水浸泡半小時,再用清水淘洗三遍,最後蒸熟食用,可結果還是無濟於事。
這是因為真菌毒素非常耐高溫,即便被蒸煮也很難有效去除。

所以,我們該怎麼做,才可以避免吃到發霉大米?買什麼樣的大米比較安全?回家後,把大米儲存在哪裡比較好呢?
如何防止吃到霉變大米?
購買建議
採購包裝上印有「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的大米。 超市的包裝大米優於農貿市場的散裝大米,因為包裝袋可有效避免陰天潮濕而導致的大米發霉。 儘量買小包裝大米,不要一次性買太多。米粒堆積容易產熱,造成昆蟲、微生物繁殖。 挑米時,選擇完整且有光澤的大米;避開有破損、有破紋、有破洞和顏色不正常的大米。

儲藏建議
別把新舊大米混合、別把袋裝與散裝大米混合。 將大米置於通風且乾燥的位置,遠離煤氣灶等熱源,以及窗戶和潮濕區域。 將乾燥大米倒進密封儲物罐中儲藏,或者使用乾淨衛生的塑料瓶擰緊儲存。 別把大米直接放在地上,最好用鋪墊物將大米與地面隔離。建議選擇光滑且堅固的鋪墊物,如小架子,讓大米高出地面0.5米,使米袋底部空氣流通,預防地面潮氣上升而引起的大米霉變,同時還可使大米免遭昆蟲與蟎類的侵害。 別把大米靠牆,因為牆體返潮。
比如可以這樣(下圖)

大米如有以下情況,不用太慌:
大米里有個別小蟲,用篩子篩掉即可。 發現個別大米發黃、乾癟或破損,用手挑出來。 有發芽的大米,也要扔掉哦~

提醒一句:別因為捨不得,吃了長霉的大米,反倒是看病更貴呢!
文獻:
1. 姜龍,柴永山,曲金鈴,孫國宏,楊福厚,白艷鳳,食用稻穀儲藏特性與乾燥技術概述[J]中國稻米,2015,21(3),44-47
2. 孫長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2017,人民衛生出版社。
3. 《穀物和豆類儲存 第1部分:穀物儲存的一般建議》(GB/T 29402.1-2012)
4. 《穀物和豆類儲存 第2部分:實用建議》(GB/T 29402.2-2012)
5. 《穀物和豆類儲存 第3部分:有害生物的控制》(GB/T 29402.3-2012)
6. 任輝,金玉玲,張超峰,霉變大米引起學生食物中毒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 (5),557
7. 范青霞,孔亞明,馬洪喜,一起因食用霉變大米引起的食物中毒調查[J],醫學動物防制,2005,21(10),777
8. 封劍楠,一起霉大米引起的食物中毒調查報告[J],中國衛生監督雜誌,1999,6 (1),22-23
9. 楊建伯,真菌毒素與人類疾病[J],中國地方病學雜誌,2002,21(4),314-317
圖片來源:123RF圖庫、維普文章截圖
原創:小新新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6/node20941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