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夜爆紅又迅速消失,曾被那英譏諷只有農民才聽他的歌!

雨夢| 2016-04-05| 檢舉

本王到現在還記得這麼一個場面,那一年城市的大街小巷上,各個店鋪都在放著同一首歌「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沙啞嘹亮的歌喉,蒼涼豪邁的西北風格撲面而來,這一年是2004年。

這個叫做刀郎的神秘歌手一下子就火遍全國!這張專輯是一張可以列入中國流行音樂史冊的專輯,那一年大街小巷都在播放這張專輯。當時本王跟朋友一起買了不少有關磁帶,但也更大多數人一樣有疑問,這個刀郎到底是誰,長得什麼樣子?

只記得他不斷的出新專輯,每首歌聽起來都是朗朗上口,像《衝動的懲罰》啊、《你是我的情人》啊……很多歌曲到現在一提起來,本王的腦海里也能立即反映出來。

16歲初中還未畢業,便從資中縣來到內江一個歌廳里學習鍵盤樂器;18歲以後在成都的音樂廳里唱歌時,組建了「手術刀」樂隊,巴蜀笑星廖健當主唱,他做健盤手,但那時歌廳生意不好,有時一晚上最多才掙20元,往後的幾年裡刀郎還去過重慶、西藏、西安等地跑攤。

95年在海南跟自己的妻子小朱結婚後,就跟著妻子回新疆發展了。但刀郎剛去新疆時發展並不是很好,《老梁故事匯》有一期就是講刀郎的。據說刀郎當時條件 並不是很好,當時家裡五口人住大概也就是十幾平米的房子,而且自己的原創音樂也不被朋友們認可,反而覺得他翻唱的新疆歌曲很好聽。這讓刀郎在很長一段時間 里都很有挫敗感。

最為苦悶的時候,幸好他的老婆一直在鼓勵支持他。無論如何生活還得繼續,為了謀生,刀郎一邊翻唱過去的經典歌曲,一邊繼續做自己的原創音樂。

就這麼唱著,還真有唱片公司找上門來,要給他出專輯,但是要改名字,羅林這個名字不行,你翻唱的是新疆的歌,不如叫買買提,要不你叫阿凡提也真行,當時刀郎覺得這不是在騙人嗎,明明我這不是新疆人,你讓我叫這名字!後來給取了一個音譯的名字,就叫刀郎。

有人錄製唱片,刀郎就一點一點的把自己的原創音樂加了進去,2004年,這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一下子爆紅全國,刀郎的歌大街小巷都在傳唱。這張幾乎零宣傳的專輯創造了當年的銷量奇蹟,據說甚至超過了周杰倫的唱片銷量。

人紅歌紅,隨之而來的卻是音樂圈兒的集體圍剿,率先發難的是歌壇一姐那英。在2010年的某次音樂盛典上,那英極力反對刀郎入圍「十年影響力歌手」,理由是「刀郎的歌缺少音樂性,除了了唱片銷量高以外不可評性。聽刀郎的歌都是甚麼人?」

甚至還說過去KTV里點刀郎歌曲的都是農民。

有人把那英評價刀郎說成是她本來就大嘴巴。本王不這麼認為,首先那英出道時候唱的歌就是《山溝溝》啊,比刀郎還要鄉土。不知道這麼長時間的那英是否忘了《山溝溝》呢?

那老師自己打自己臉也不是一兩次了,那英當年在談到有歌手上央視春晚時非常不屑的表示:我就想問問我的那些朋友,那歌你到底喜歡嗎?人耗你一兩個月,他們從來不說一句對不起,所以我覺得這個春節晚會,索性就不要上了。

然而,這個臉又被打了,除開過去在春晚上的《相約九八》,在參加了《中國好聲音》當了評委之後,那英又站在了春晚的舞台上,唱了一首《春暖花開》。

另外一個就是當年號稱有三十二場演唱會的楊坤了,他對刀郎的評價是:他有音樂嗎?刀郎的音樂根本就不是這個年代的音樂,像上世紀80年代的一樣。我個人就是覺得刀郎的音樂沒一點可取之處。

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楊老師這麼多年來傳唱最廣的就一首《無所謂》,是傳說中的一首歌曲吃一生式的人物,同在一個圈子,打人之前看看自己會少很多尷尬的。

當然,參與批評刀郎的還有樂壇的半壁江山汪峰老師,在他發布自己的新專輯時,毫不留情的表示:刀郎的成功全是拜媒體所賜,如果沒有惡炒,他根本不會有如今的虛假繁榮。無論專業、創作實力,還是作品本身,他的歌都很普通,與羅大佑、崔健那些經典之作有著天壤之別。

回 頭翻撿了一下汪半壁的專輯,沒有一首不是哭的,唯一一張專輯裡面有笑字兒,卻還是《笑著哭》,客觀中肯的說,汪老師還是有很多傳唱度廣的歌曲,比如《春天 里》啊什麼的,但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斷地提及青春、疼痛、哭喊……都孩子他爸了,還寫這麼矯情的歌,實在是挺讓人難為情的。

儘管遭受到非議,但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好,刀郎還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跟李宗盛合作,跟譚詠麟合作,那首《披著羊皮的狼》傳唱一時,在香港紅磡開辦個人演唱會。

撇開樂壇上的圍剿,可能有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就是當年火得一塌糊塗的刀郎為什麼忽然就很快消失了?馬東有一期關於刀郎的採訪,我們或許能從其中得到一些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6/node100346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