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像欣賞與注意祭拜 {神明}與{祖先},大不相同,大家真的要切記!!!

Pei秀| 2017-02-12| 檢舉

文/命理大街獨家專欄廖翊樺老師

張先生自從父親往生之後,一直覺得家運不好,兩三個月間先是母親開始病痛纏身,甚至感冒引發急性的心肌炎,住進加護病房之後一直昏迷;而張先生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他的工廠開始出現賬面虧損,甚至不得不把舊居出售籌措資金。

後來張先生因為要搬家,所以敦請老師重新安奉祖先以及神明,當老師替他擇日安神位之時,發現神桌上供奉的錦盒有些古怪。而且張先生慎重地將他口中所謂的『舍利子』供奉在祖先牌位前方,更是讓老師吃驚。

經過詢問,原來這個「舍利子」是張先生父親的遺骨,在當初火化之後,張先生因為不捨父親,在撿骨時並沒有將所有遺骨放入金甕,而是取了一塊頭頂骨回家當成「骨舍利」供奉。

佛教供奉與崇敬舍利,是從佛祖釋迦牟尼開始。經典記載佛祖在火葬之後,遺下舍利一石六斗,其中有一塊頭頂骨、四顆佛牙、兩塊骨、以及中指指骨舍利與八萬四千顆珠狀真身舍利子,而最終被古印度各國派使者迎回建塔安葬。

因此,釋迦牟尼的舍利與骨灰被分葬於十處,經過後世輾轉流傳,現今其中一顆佛牙舍利,供奉在北京靈光寺的佛牙舍利塔。而後世高僧大德在涅槃圓寂之後,也時常出現舍利子或舍利花,多數供奉在廟宇當中。

不過張先生卻把自己先父的遺骨當成「舍利」帶回家供奉。殊不知,沒有經過修行的一般人,對於自身、對於紅塵、對於家人多半是難以割捨,心有牽掛,所以身後留下的遺骨是不能夠當作「舍利」來膜拜與供奉。而對他父親來說,遺骨不全也讓他難以安息。

因此,導致張先生總覺得家裡越來越陰沈,而一直歸咎於山區的濕氣與陽宅風水氣數已盡,卻不曾想過在父親往生之前的那幾年,家裡並沒有這個狀況,而他自己的生意也是大有發展。

而另一方面,他也認為舊房子應該是風水出問題,讓張太太總是覺得不舒服,三不五時帶著孩子回娘家暫住。所以他認為賣掉房子另起爐灶應該可以改善這些不順的狀況。若非老師發現他們供奉的「舍利子」有些古怪,相信張先生一家的狀況並沒有辦法因為搬家而改善,甚至可能繼續出更多的狀況。

張先生一家的狀況在將父親遺骨送回靈骨塔重新安奉之後,終於漸漸有了一些起色,幸好張媽媽平安出院,工廠也開始正常運作。

將親人的骨灰安置在家中供奉雖然偶有所見,不過對於多數人來說還是相當忌諱的,無論是佛家、道教,都認為往生者應當有他的去處,不應該再與陽世子孫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尤其是對於那些未曾長期與往生者共同生活過的晚輩,日夜看到先人遺骨,難免會造成子孫不安的感覺。

中國人一向都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雖然時代不斷演進,但慎終追遠是不會改變的觀念,讓往生的先人有個安居之所,無論是土葬、火葬進塔、或是樹葬、海葬,只要是符合往生者的期待,都並無不可。所以想為先人盡孝道,可以有很多其他方式,不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徒增彼此的罣礙。

如何祭拜祖先?

祭拜地點:祖先牌位前

祭拜時辰:上午十一時左右

供品:熟三牲、鮮花、果品(應時水果數種,但忌用芭樂、番茄、李子、釋迦作為供品)、

祭拜程序:

1. 上供(酒供幾杯筷子就擺幾雙)

2. 點燭

3. 獻茶、酒

4. 焚香(三炷香)

5.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紙錢拜供

6. 燒大銀、小銀

7. 撤供

祭祖供品準備:牲禮、金紙、供品

牲禮

三牲是最常見的牲禮形式 ,祭祀用的三牲多半是全雞、全魚、整塊豬肉,是最常見的牲禮形式,平時祭拜祖先或是祭祀神明、土地公、灶神等等都可以使用,算是牲禮當中用途最為廣泛的。

一般家裡如果同時祭祀神明與祖先,可以先用半生熟的三牲先行祭祀神明或土地公,等祭拜過後將牲禮撤下,再加以料理至全熟切塊,就可以再拿來祭拜祖先,不需要準備兩副牲禮。

雞頭魚尾面神明 左雞右魚不失禮

三牲雖然是最常使用的牲禮形式,但也常常看見擺錯方向,最常見的謬誤就是雞屁股朝向神明。三牲當中的全雞,要將兩隻腳後折塞入體內,而雞頭朝向神明成伏拜狀態;有些信眾認為在尾牙時被雞頭指到有殺頭(失業)之意,所以認為雞頭朝向神明是不敬的擺法,其實是極大謬誤。

而三牲中的全魚必須有尾鰭才算完整,全魚以尾鰭朝向神明,無尾或無鱗的魚類(鱔魚、鰻魚)有無後之意,而且形狀似蛇,所以並不適合用來做牲禮。而面向神明以豬肉為『中牲』,左邊擺雞右邊擺魚是最正確的擺放方式。

小三牲

小三牲是經過簡化的三牲,可以用雞蛋或雞腿代替雞,用花枝或魷魚代替魚,而以小塊豬肉或是豆乾來代替豬肉,要注意小三牲必須全熟。小三牲多半用來作為路祭或是『謝外方』之用,所謂的『謝外方』也就是祭拜那些在外面遊蕩的亡魂,通常民眾如果在外有衝煞到,回家會以『謝外方』的方式消災解厄,。小三牲也可以用來犒勞五營兵將,或是也有信眾用來祭拜地基主。

素食簡便心意到

現代人由於生活步調快速,也延伸出許多直接用素食祭祀的素五牲、素三牲或是素小三牲,多半以麵粉、大豆或是果凍製成,一般超市皆可以購得,大大減少準備牲禮的煩瑣程序。

金紙:

家中祭拜是否焚燒金紙可以因時、地制宜,由於現代缺乏焚燒金紙的場所,所以多半會在清明節祭祖的時候,或是各類法事有機會焚燒金紙的時候才會一併處理,不需要拘泥。

家中祭拜祖先以銀紙為主,為大銀、小銀。一般而言,家中祭拜祖先均使用銀紙,只有下列幾種狀況下焚燒金紙時祖先可以納受。

1. 新居入厝四個月內屬於喜事可以使用刈金,或是祖先重新安牌位的四個月內,等於祖先入厝也可以使用刈金。

2. 祖上曾經受封號,或是祖上有受封官職,則可以燒刈金。

3. 祖先在往生時有做功德的話,才納受得到大銀,如往生時未作往生功德,一般建議多燒小銀祖先才能真正收得到。

家中祭拜神明則是三色金為主:壽金、刈金、福金(又稱土地公金)。

供品:

飯菜 平時居家祭拜祖先,或是搬家入宅拜地基主,都可以使用家常菜餚來當作供品,祭祀後即可食用,也不至於造成浪費。

茶、酒 日常供奉以茶為宜,三杯清茶足表寸心。而如果不方便每日更換茶水,也可以在茶杯中放入茶葉供奉,同表誠心。而祭祀時多半會用酒,最初倒三分之一杯,祭祀中途再倒至三分之二,最後倒滿,也稱之為『酒過三巡』,之後祭祀完畢即可燒金紙。

糕、粿

傳統農業社會在逢年過節或是酬神的場合中,婦女往往需要為了炊粿而忙進忙出,這些米食點心除了是農家婦女們用巧手慧心做出來的重要供品之外,在討好神明之餘,同時也滿足了在廚房鑽進鑽出小頑童們的嘴。

粿有甜有鹹,也分有包餡與沒有包餡的,在各種祭神、喜慶、節日以及喪葬場合,都時常需要用到,而粿也具有吉利的意涵,例如:長壽、發財、團圓、子孫綿延、好口彩等等意義。而現代人通常在傳統糕點鋪,或是大型超市也可以買到這些糕粿,大大節省了準備的時間與心力。

甜粿:也就是傳統所稱的年糕,年二十四送神之後,『炊甜粿』是件大事情,農家婦女多半嚴禁孩童在一旁嬉鬧。也忌諱說出『去了』、『害了』、『糟了』這些不吉利的話,萬一『炊甜粿』失敗蒸出來的年糕塌陷,也會讓未來一年的家運『發』不起來,極是忌諱。

要注意台灣習俗若當年度家中有喪事,是不能『炊甜粿』或是買年糕,通常是由別人致贈。

發粿 :各種喜慶場合不可或缺的一味,發糕蒸後像開花的形狀,而『發』也有發財、發達、發展的意涵,所以無論敬神或是祭祖都時常需要用到。

紅圓:狀如紅饅頭,上有一顆突起。喜慶敬神或是祭祖的時候常會用到,有團圓的意味。

前圓後發好意頭

祭祖的時候許多人習慣將發粿放在最前方,祈求帶來發財的好運道,其實最適宜的擺放方式,是將紅圓(或湯圓)放在發糕的前方,如此一來,意寓著家庭團圓和諧,齊心發財,稱之為「前圓後發」,也就是團圓發財的好意頭。

如何祭拜神明?

祭拜地點:神龕前

祭拜時辰:清早

供品:半生熟的三牲、鮮花、水果(除芭樂、番茄、李子、釋迦等禁果外,任選數種祭拜即可)、清茶三小杯

祭拜程序:

1. 上供

2. 點燭(燈)

3. 神前獻茶、酒

4. 焚香祝禱(三炷香)

5.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雙手捧持金紙拜供神明

6. 燒金(壽金、刈金、福金)

7. 撤供

祭拜過神明的供品可再用來祭拜祖先。

熟不熟有關係?

祭祀神明跟祭拜祖先的牲禮差別在於半生熟與全熟,有種說法是神明有神力可以將半生熟食物再幻化為其他各式各樣的食物;而祖先則只能享用食物的原貌,所以必須烹煮到全熟可以食用的狀態才能祭拜。

而另一種說法則是與關係的親疏有關,因為信眾與神明的關係較為疏遠,古人素有『敬鬼神而遠之』的觀念,所以祭祀用半生熟即可,而祖先則屬於親人,祭祀就要用全熟來代表關係的親近。而祭祀過神明的牲禮可以再加以烹煮後拿來祭祀祖先,記得要幫祖先將牲禮切塊,如此祖先才好享用。

盼請各位~~~~~~多多注意!!! 不然 可能對神與祖先不敬阿..........

文章出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a4bd870101abow.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9866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