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母親不會老!!!

我從1978年告別父母離家外出讀書、工作,到2012年母親去世,一共34年,母親留在我腦海里的形象始終是佝僂著背,一手拉著我,滿面笑容地問這問那。

這34年間,我回家看望父母的情況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四年讀書期間,寒暑假固定時間回,固定時間走,基本上沒有什麼波瀾。

第二階段是參加工作以後的二十多年,娶妻生子,成家立業,是我人生最忙碌的一段時間。家裡的事交給太太,我基本上沒操很多心,主要精力都撲在工作上了。我所從事的行業是公用服務型,起早摸黑,很少在家吃晚飯,有時幾天都沒有和兒子見面——我出門的時候他還沒有起床,回家的時候他已經睡覺。逢年過節,萬家團圓卻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慰問一線職工或者代班。這樣一來,就把遠在上海的父母拋在腦後了,很少回家看望,就連書信也不記得寫一封。按規定,父母不在身邊每四年可以享受一次探親假,可是我從來沒有用過。有一次我連續幾年沒有回上海,信也很少寫,母親擔心我出了什麼事(還在不在人世間?),要我小弟弟寫信給我,讓我親筆寫一封信、拍一張全家的合影寄回家,這才提醒我很久沒和家裡聯繫了!後來家裡裝了電話,我下決心每月月初打一個電話回家,可是常常到了月底還沒有打,有時一拖就是幾個月。倒是小弟弟常常受母親委託,打電話過來,接通以後讓我和母親說上幾句話。

雖然也有到上海那邊的出差,但是我一般都會把出發、辦事日程、返回時間安排得緊緊的,即使回家也只能和母親匆匆見上一面。記得有一次出差去看望母親,那時母親住在大姐家。進門不久,母親就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我因為剛剛吃過中飯,而且馬上要趕飛機,堅持沒有吃就走了。這件事母親念叨了好多年,說我一個餛飩都沒吃就走了。從那以後,我每次出差上海,一定安排陪母親吃一頓飯。

有一次我和公交協會秘書長盛力到家裡看望母親。出來以後,盛力說,從我們進門到離開,你母親的視線就沒有離開過你。無論你在做什麼說什麼,你母親都盯著你看。

小弟弟告訴我,自從我去了湖南,母親就開始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後面的天氣預報,她要看長沙的天氣情況。

湖南民諺:「娘想崽,路路長;崽想娘,扁擔長。」——真有扁擔那麼長也不錯了。

第三個階段是2004年以後,我所在公司分別和上海和常州的企業合資聯營,我出差回上海的機會多了,看望母親的機會也多了。終於有一次,我和大姐陪母親去浦東新區遊玩。那是母親第一次登上東方明珠的旋轉大廳俯瞰上海市區,第一次去野生動物園看到了獅子和老虎,第一次住進賓館。母親開心得像個孩子一樣開懷大笑。可惜那次沒帶照相機,那時候的手機也不能照相。還好同去的好友彭方傑請照相師傅為我們留了一張合影。 那幾年,母親開始還能拉著我,穿過小區,到另外一條馬路的熟食店裡,買我太太喜歡吃的咸雞和紅燒烤麩,打好包讓我帶回家。天氣好的時候,我會扶著她到小區的中心綠地去散步,那裡的婆婆姥姥都認識她,熱情地和她打招呼。她也會很得意地向大家介紹:這是我的大兒子,在湖南工作。回來的路上,她就會和我說,這個是張阿姨,也是紡織廠退休的,兒子媳婦都很孝順。那個是毛阿姨……

不知不覺中,母親明顯地老了,她的背彎得更低了,已經沒有體力走去買熟食了。過去她反對用拐杖,現在拐杖不離身。但是她的精神很好,神智清醒,記憶力始終沒有衰退。她每次都要拿出兩百元錢讓我自己去買熟食帶給太太吃。每個孫子孫女外孫結婚,她都要送賀禮三千元,即使暫時沒有結婚的她也會提前準備好。

母親十四歲就進紡織廠做「養成工」,操勞一輩子。父親因為身體原因,中年時就喪失了勞動力,我們兄弟姐妹六個基本上靠母親撫養長大。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彎了母親的腰。但是她始終堅強樂觀,很少憂愁煩惱。當然我知道,她的內心,還是希望子女們多多看望她。但是,子女們長大了,各自有家庭,不可能經常來陪她。於是,每逢下雨天,母親就坐在窗前,默默地看雨。

2012年8月10日上午,小弟弟來電話:母親走了。 我仿佛突然失去了依靠,久久無語。 母親的遺物,我只保留了一塊寶石花牌手錶和一串佛珠。母親的時間觀念很強,這塊手錶長期放在母親枕頭下面,從早到晚不知道要看多少次。那串佛珠則是母親念佛的必備。母親信佛吃齋,每逢子女生日或哪個子孫輩有不舒服,母親都會折一些元寶紙錠,念上佛經,送給當事人回家燒化。我也想像,母親手捻佛珠,默默誦經,渡過了無數個漫漫長夜。

我知道,我以後再去上海,再也不會有一個老人,佝僂著背,一隻手拉著我,滿面笑容地問這問那。從此,我就成了沒媽的孩子……

2015年7月3日,我去上海參加同學聚會。晚上,大姐和小弟兩家人都來團聚。晚飯後,大姐留我在她家住宿,但是我執意要去小弟家。我住進母親曾經住過的房間,睡在母親曾經睡過的床上,潛意識裡,我多麼希望母親走進我的夢裡,滿面笑容地問這問那……

可是,一夜無夢。上海的天亮得早,五點鐘就天光大亮了。我坐在床沿默默地想,也許,母親始終牽掛著我們,她只是不想來打擾我們,希望我們都能平靜地生活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9413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