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六十多歲了,一個人住在偏辟的鄉村,聯繫很不方便,又不肯搬來和我們同住。當我和妹妹提議給他買個手機時,父親連連搖頭說:「都黃土埋到脖子的人了,哪還用得著那現代化的玩意兒。」
我和妹妹都在外地工作,獨留父親一個人在老家,甚是不放心。趁周末回家的時候,幫父親買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手機。父親雖然嘴上連說:「不要,浪費。」但滿臉的笑意讓我知道父親心裡其實很高興。雖然很想在家多陪陪父親,但因有事纏身,僅在家一天就匆匆地返城了。
一天早上,剛起床,就收到一條簡訊:天冷了,要多穿件衣服,早上別不吃飯就去上班。多麼熟悉的話語,瞪著號碼愣了半天,才想起是不久前給父親買的號。不禁呆了,更多的是感動。難以想像,大字不識幾個的父親在那近乎封閉的小村裡,是怎樣折騰著學會發簡訊的,就為我曾說一句發簡訊比打電話便宜嗎?撥了號碼,但又匆忙掛了,一時竟想不出要和父親說什麼才好。
就這樣,三五不時的能收到父親發給我的溫馨的提示,遙想父親艱難的用漢拼給我發短訊的情形,我心裡便有股暖流涌動。每次也都想著一定要給父親打個電話,但最終還是沒有打。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戀愛,甚至忙著無聊,不知不覺就到了秋天。
回到家裡後發現父親明顯的瘦了,且時不時地盯著手機發獃,我和妹妹也納悶了。不會是沒有話費了吧,不能發了。我似有所悟,忙問父親,父親說:「丫頭,你說手機發簡訊便宜,但管不管用呀?我發了簡訊出去,但總是沒人回。」在父親傳統的思想里,便宜總沒好貨。我聽後臉涮地紅了,羞愧得直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怕父親傷心,忙吞吞吐吐地說:「可能是信號不好吧!」父親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十一假期過後,第一件事,就是給父親打個電話。我心裡總有個結,覺得不打心緒不寧。「爸,我幫你換個手機吧!」只聽父親在那端樂呵呵地說:「不用,這個就挺好,你的聲音清楚著呢?就像你在我旁邊一樣!」聽到這兒更加愧疚,下意識地說:「還是換個吧!現在有可以拍照的,信號又好。」「真的不用,能聽到你的聲音的手機就是最好的!」說了句有事,就匆忙收了線,怕父親聽到我的哭聲又掛心。
父親老了,老了的父親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子女平安。有空常給家裡打個電話,報聲平安,對年邁的父親來說算是晚年最好的禮物了,而作為子女卻常常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到,每想到此,我心裡便充滿了愧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