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叔從台灣回來,三個侄子爭著養,是為財還是為情,結果出人意料

三叔從台灣回來,三個侄子爭著養,是為財還是為情,結果出人意料

 

楊溝村發生了一件轟動全村的事——楊拴鎖的三爸楊報國從台灣回來了。村子裡當年打仗的人不少,但後來都死傷在戰場上,楊報國是唯一被迫去了台灣的人。他去台的時候才18歲,半個世紀來,他一直回不了家,他天天盼著回家。楊報國一直等著機會回家,所以也沒有成家,始終孤身一人。如今他回來了,卻是身患重病,他想葉落歸根,埋在家鄉的土地上。不想做一個他鄉的孤魂野鬼。

來機場接他的是三個年輕人,都是他二哥楊報軍的兒子,大兒子楊拴鎖,二兒子楊拴柱和三兒子楊拴發。楊報軍沒想到還能活著見到自己的弟弟,他激動萬分,也要跟著去機場,但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兒子硬是攔住了他。

 

 

楊報國回到家,和二哥抱頭痛哭,五十多年的相思和其間的酸甜苦辣都化作熱淚和這擁抱的溫情。激動歸激動,可現實問題來了,楊報軍早年死了老婆,自己一個人靠在給人拉沙子養大三個兒子,在這窮鄉僻壤也沒有其他收入,兒子雖然都成家了,也都過得緊緊巴巴,自己老了,不能幹活,也是輪流在三個兒子家過。如今再添個重病的弟弟,這日子怎麼過?

看到爸爸愁雲密布,老大楊拴鎖說話了:「爸,你別愁,我三爸一輩子背井離鄉,孤苦一人,如今回自家了,我們不管再難,還能不讓他老人家安度晚年嗎?爸,讓三爸跟我住,我媳婦好賴還是個赤腳醫生,三爸身體有個頭能腦熱的她也能給看看。」

拴發也說:「還是跟我過吧,我家畢竟只有一個孩子,負擔輕,大哥三個孩子,三怪還小,嫂子照顧三怪乾地里的活就很辛苦了,怎麼能讓三爸再去大哥家呢?」

老二把手一揮說:「好了,都別掙了,啥都別說了,去我家,我媳婦畢竟還有一份公職,雖然鄉村教師工資不高,好歹也是旱澇保收,你們掙得都是靠天吃飯的辛苦錢。」

看著兒子們各個都願意接三爸去自己家裡,楊報軍內心非常高興,他平日總給孩子教導要孝敬老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沒想到孩子各個都這麼懂事。

他把手揮了揮手,兄弟三個都看著父親。楊報軍說:「你們肯照顧你三爸的心我替他領了,他身體不好,行動不方便,身邊隨時離不開人,你們都忙,還是我和你三爸單過,你們到時候每家給我那些米麵油這些生活用品,我照顧你三爸。」

 

 

老大一聽急了:「爸,你看你說這是啥話,你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咋還能照顧我三爸,你說你能背動還是能駝動?你倆在一塊我們怎麼能放心呢?」老大老二也跟著說不可行。

楊報軍喝了一口水說:「我實話給你們說了,你三爸這次回來沒有一分錢給你們,他只有這一身病,只能拖累你們呀!」

老三急了:「爸,你以為我們是為了錢才爭著要我三爸嗎?我們三個早就商量好了,要讓我三爸在家裡有個幸福的晚年,雖然物質條件差點,但讓他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他這一輩子不容易,沒個一兒半女,連個說話的都沒有,我們做晚輩的,也該讓他老人家享受到天倫之樂。」說著說著他留下了眼淚。另外兩兄弟也一直點頭贊同弟弟說的。楊報軍老淚縱橫。

最後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兩個老人不能分開住,彼此可以說說這麼多年沒有說話,也好有個伴。大哥負擔重,在大哥家住一個月,在老二和老三家住三個月,這樣輪著照顧倆老人。

就這樣,兩個老人在老大家住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楊拴鎖夫婦把家裡最好的房間給兩位老人收拾出來,媳婦還在鄰居家給訂了一人訂了半斤羊奶。在老大家住的時候,老二和老三媳婦要是做了好吃的也會給倆老人送過來。

在老大家住滿了一個月,老二媳婦會提前把老人住的房間收拾乾淨,床褥鋪好,然後去把老人接來住。輪到老三家也是一樣。

就這樣,老人輪流在三個兒子家住,一家人其樂融融。楊報國內心充滿了感激,他一生無兒無女,老來卻被三個侄子照顧的這樣周到,三個侄子侄媳婦懂事孝順,他真替二哥感到驕傲。

兩年之後,楊報國老人安詳的閉上了雙目,弟兄三個按照當地的習俗給老人舉辦了隆重的葬禮。

 

 

弟兄三個照顧從台灣回來的三爸的事大家都知道,村裡老老少少都誇他們。後來這事被鄉里知道了,還特意給他們家頒發了一個敬老愛幼好家庭的匾,還把他們的事跡作為鄉村宣傳車的宣傳內容了。

弟弟死後,楊報軍把三個兒子召集到一起,拿出一個存著,說裡面有五十萬,是三爸一生的積蓄,讓他們三個分了。弟兄三個沒有一個人伸手去接存著,最後老大說:「爸,說真的,我們當初贍養三爸真的沒想過要一分錢,當初沒三爸這錢的時候,我們也把三爸照顧的好好的,如今,三爸安心的去世了,我們就更不能要這錢了。爸,錢會讓人心變硬。」三弟兄紛紛表示不要這錢。最後,三個弟兄以老爸的名義把這筆錢存起來了,把這筆錢當做家裡的備用資金,誰家有啥急事大事才可以從這筆錢里取出來救急。

直到楊報軍去世,這筆錢都一直沒人動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19092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