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雲是一名農村老人,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被人收養為童養媳,成年後嫁給了那家的憨兒子。她一輩子的青春年華都在照顧自己的憨丈夫度過,和丈夫沒有孩子,丈夫去世後不久,她撿到了一個男嬰,收為養子,取名劉輝。
劉輝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為了給養子治病,劉華雲在她三歲的時候就去了縣城,給人當保姆掙錢。當年她的僱主是一名大學教授,叫張凱東,張教授看到劉華雲的家裡困難,又獲悉她要養活撿來的孩子,對她和養子幫助很大。不僅借錢給劉輝做了心臟手術,還安排劉輝在城裡讀書。
劉輝打小愛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劉華雲在張凱東家當了十幾年保姆,張凱東也一直很關心劉輝,直到去世前還關心著劉輝的學習。劉輝沒有辜負劉華雲和張凱東的期望,不僅考上名牌大學,還讀了研究生。
畢業後,劉輝留在省城工作,結的媳婦也是省城人。結婚前幾年小兩口在外租房子住,劉輝不好意思開口讓母親和自己住在一起,兒子出生後就送到岳母家,他和媳婦平日多數時間在岳母家。養子說了,等他買了新房,一定把老人接到城裡住。
老人盼星星盼月亮般,期待著養子買新房,直到孫兒上小學三年級,養子終於住進了新房。養子住進新房的第二年,老人在村裡人羨慕的目光中,跟著養子去了大城市。養子買的房子並不寬敞,兩室兩廳,80多個平米,還是分期付款。
第一天吃晚飯就給老人鬧了一個大紅臉,養子在廚房炒菜,讓老人先在餐廳里坐。家裡的餐桌是小型西餐桌,只能坐四個人。老人剛一坐下,兒媳婦養的那隻泰迪狗便死死的盯著老人,衝著她叫,小狗個頭不大,卻是一副狗仗人勢欺生的模樣。坐在一旁的孫兒見狀說,「奶奶,您坐的位置是泰迪狗的呢!」
老人心想狗怎麼還能上桌?但還是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見她站了起來,那狗一跳就上了椅子,兩隻圓溜溜的眼睛盯著老人。老人顯得尷尬,坐在一旁的兒媳婦視而不見。老人一看桌上沒自己的位置,就隨便吃了點兒。
養子上班的公司離家比較遠,早晨去晚上回,中午不在家裡吃飯。兒媳婦工作是個閒差,上班離家近。她嫌老人做的飯不好吃,中午不想回家吃飯也不提前給打電話,在農村節儉慣了的老人,就免不要經常吃剩飯剩菜。
老人在家的待遇,遠不如泰迪狗,兒媳婦對那狗說話都是輕聲輕語,對老人總是頤指氣使。小狗吃的東西也比老人好得多,平日吃飯上桌子不說,每天下午兒媳婦會提前下班,先給狗做一頓吃的,雞腿、火腿腸、豬肉……,而且她每次做的,那狗都吃不完。
老人覺得兒媳婦太浪費了,實在看不下去就委婉說了一聲,沒想到兒媳婦當即就指著她說,你與我老公沒血緣關係,有什麼資格說我?我浪費東西又不是花你的錢?……兒媳婦惡狠狠的衝著老人一頓吼後,老人以後再也不敢說了。
兒媳婦每天喂飽了狗,就拉著狗到外面溜圈,差不多晚上7點半鐘才回來。然後,給狗洗澡,用吹風把狗身上的毛吹乾。吃了晚飯,把飯碗一丟,又開始逗狗玩耍,兒媳婦每天花在狗身上的時間遠比照顧自己的兒子時間多。
老人在養子家每天比在農村還忙,要做家務、買菜做飯,還得洗一大家子人的衣服。雖然老人已年過七旬,但做點兒事兒她也不會怨言,可是兒媳婦對她從沒有好臉色,就讓老人覺得在城裡住得很不舒坦。
半年後,老人終於不願再住下去。那天兒媳婦看見老人在吃她喂狗剩下的東西,本來那隻狗已吃飽走了,老人見裡面還有肉,怕浪費掉了,就拿起來吃,結果被兒媳婦看見了,頓時對老人不依不饒,破口大罵,讓老人十分傷心……
養子回來後,老人已把東西收拾好了,他看見老人在流淚,猜想到老人恐怕和媳婦鬧矛盾了,心想婆媳之間有些小矛盾也很正常。在送老人上車前,他就問老人,為何這次非要離開不可?老人流著淚說,她過得不如家裡的小狗。
母親辛辛苦苦把自己拉扯大,卻只在自己家住了半年,就含淚回家,養子心裡很難受。回到家,看見媳婦又在逗那隻泰迪狗玩兒,想起母親臨走時說的話和平日媳婦的言行,頓時火冒三丈,指著媳婦說,「你以後跟你的狗過吧!明天,我們就離婚。」
媳婦一聽愣了愣,說:「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老太婆,你要跟我離婚?你可別後悔。」
養子不想跟媳婦爭吵,此後一段時間,兩人一直處於冷戰狀態。老人獲悉養子為了她要離婚,就勸他不要離,養子心裡很矛盾,不知道該不該離婚。親愛的讀者,您有什麼好辦法,可留言交流。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