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發生在農村的一個真實故事。在劉元華老人的眼中,孫子劉凱就是他的一切,可是十年前孫子不辭而別後,就杳無音信。為了尋找孫子,劉元華離開家鄉,整整找了8年,身體被拖垮了,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實際上,孫子不辭而別的直接原因就是劉元華曾生氣的時候,對孫子說過一句「他不是自己的親孫子」話,於是一直嫌棄劉元華太窮的孫子,不辭而別,說是去尋找他的親生父母。
劉元華一直生活在農村,窮了一輩子,和媳婦生了一兒一女,靠著幾畝地養活了他們。兒子大了之後不想一輩子困在農村,20歲就開始在外面打拚,後來還娶了城裡的媳婦。
劉元華原以為會跟著兒子去城裡享福,但兒子結婚沒兩年,卻把兒媳婦給弄死了,最終被判了死刑,執行了槍決。兒子出事後,劉元華和老伴就去城裡撫養不到2歲的孫子劉凱,但兒媳婦的娘家鬧得厲害,經常到兒子家中鬧得不可開交,他和老伴不得不帶著孫子,遠離家鄉,找了一個沒有人認識他們的鄉村落腳。
劉元華和老伴傾其所有,供孫子讀書,卻從沒有告訴孫子關於他父親和母親的事兒。也許因為他們對劉凱過於溺愛,讓劉凱打小就養成驕陽跋扈的性格,從上學的第一天,就不斷惹事,讓劉元華大為頭疼。好不容易盼到孫子長大,考上了大學,可孫子花錢如流水,絲毫不考慮家庭條件,可為了孫子,已年過六旬的劉元華和老伴不得不去城裡打工掙錢,即便這樣依然無法滿足孫子的揮霍,孫子對他們的意見也越來越大。
孫子大學畢業後,卻沒有出去找工作,劉元華就不得不說他幾句,孫子卻說現在找工作哪有那麼容易?為此,兩人吵了起來,劉元華一氣之下,就說:「我和你奶奶都老了,掙錢也不容易,你不是我們的親孫子,養了你這麼大,以後也管不了你了……」
就因為這句話,孫子聽進去了,第二天早晨便不辭而別。老人以為自己激將幾句,孫子會出去找份工作,但孫子走後就再也沒有回來,而且老人無論如何也聯繫不上。在孫子離開家的第三年,老伴病逝了,臨終前老伴還拉著他的手,說他們家只有孫子一根獨苗了,讓他把孫子給找回來。實際上,如果不是為了老伴,他早就出去找孫子了。
所以,辦完了老伴的喪事,劉元華便開始了尋找孫子的征途,可茫茫世界,哪裡有孫子的蹤影。可是劉元華發誓,不找到孫子就不回家,在外奔波了8年也沒找到,身體也被拖垮了。8年後,他帶著一身病回到了女兒家,沒過多久,他給孫子留下一封遺書,便遺憾去世了。
孫元華並不知道,他的女兒在他離家的第三年,就收到一封從監獄寄來的入監通知書,他的孫子劉凱跟著一幫人瞎混,出了命案犯罪入獄了。女兒也曾試圖通過各種途徑,通知父親,可父親沒有手機,行蹤又飄忽不定,就一直沒有聯繫上。父親回來後,女兒看到父親病得太厲害了,怕父親受到打擊,不忍心告訴父親劉凱服刑的消息。
劉元華去世的第三年,劉凱刑滿出獄,姑姑去監獄接的他,同時帶去了老父親去世前交給孫子的東西:一份親子鑑定書,還有老人的一封遺書。看完了老人的遺書和那份親子鑑定書,劉凱才知自己的確不是劉元華的親孫子,不禁雙膝一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那麼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事情還得從老人的兒子劉剛身上說起。
原來劉剛雖然娶的是城裡的媳婦,但她的媳婦打心底里並看不起他,加上劉剛打工掙的辛苦錢根本滿足不了她的開銷,二人之間的矛盾就不斷加深,在一起也經常吵架。而且,她的媳婦還不守婦道,與別的男人拉拉扯扯。雖然劉剛早有所聞,但為了他的那個家,他一直忍讓著媳婦。
兒子出生後,劉剛在家裡當牛做馬,侍奉媳婦照料兒子,他想他們之間有了孩子這個紐帶,家庭的關係應該會緩和。豈料兒子一歲之後,媳婦經常不顧家,也不照顧兒子,就讓劉剛很惱火,與媳婦開始吵架。媳婦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刺激他,說他沒本事,兒子都不是他的。這話讓劉剛徹底無語了,於是偷偷的帶著兒子去做了親子鑑定,鑑定的結果,竟真如媳婦所言兒子不是她的,想想自己在媳婦面前受到的窩囊之氣,一怒之下殺了媳婦。
兒子和孫子的那份親子鑑定,劉元華其實早就看到了,但他一直收藏得好好的,就連老伴他都沒有告訴,直到臨終前他才告訴女兒,還說如果找到孫子,就把東西給他,也許他真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親,或許生活能夠有所改觀。
只是劉凱在裡面的這些年裡早就看開了,覺得太對不起爺爺和奶奶了,因而他不會再找親生父親,而準備找一份工作,踏踏實實做人。
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18856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