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使人明智,人生總會遇到各種困境,其實很多時候,古人早已為我們遇到的困局提供了好的方法。最近由吳秀波主演的《軍師聯盟》大熱,為我們展現了在三國那個英雄輩出、群星璀璨的時代,司馬懿原本一文弱書生,如何靠一己之力衝出重圍,成為人生大贏家。
司馬懿的一生中經歷過四個重要的階段,他先後做出了五次選擇,下面為您詳細說下:
1、 曹操當權時期
《軍師聯盟》
a、 官渡之戰剛結束時:
曹操剛擊敗天下最大的諸侯袁紹,此時為了籠絡更多人才,他對司馬懿進行徵辟。這時司馬懿面臨他人生的第一次選擇,面對政壇明星和一代雄主曹操,他沒有像大多數人那樣主動投靠曹操這顆大樹。司馬懿清醒地意識到,曹操雖然在官渡之戰戰勝袁紹,且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袁紹的根基還較穩,沒有大傷元氣,在這個局勢不明朗的亂世,隔岸觀火比較明智,故司馬懿稱病拒絕了曹操;
《軍師聯盟》司馬懿
b、 赤壁新敗後:
曹操雖然在赤壁敗北,但經過幾年經營,他幾乎統一了北方,仍然是天下第一霸主。曹操此時再度徵辟司馬懿,司馬懿面臨人生的第二次選擇。他如果再次拒絕,不可一世的曹操肯定會殺掉他,甚至會連累自己的家族。在兩次徵辟間隔的八年時間裡,司馬懿對外界的局勢洞若觀火,早已看清了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傍上曹操這顆大樹,故他做出選擇為曹操效力。曹操毒辣的眼睛看清了司馬懿隱忍蟄伏下包藏的野心,一直只委以他文職虛銜。
司馬懿明白曹操對他的戒心,他判斷出曹操會選擇曹丕作為繼位人,堅定的站在曹丕這邊,並且謹小慎微,兢兢業業,幫助他平穩地渡過了曹操的晚期。
2、 曹丕執政時期
《軍師聯盟》
曹丕執政後,仍然對司馬懿心存芥蒂,但比起曹操時大有改觀。曹丕兩次伐吳時,都讓司馬懿鎮守許昌,並封為向鄉侯,次年又改任撫軍大將軍,領兵五千。曹丕在對司馬懿委以軍權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一種試探,不甘人下的野心家司馬懿,面臨人生的第三次選擇,他壓抑天性,假裝推託,很不情願地接受。最終司馬懿贏得了曹丕的信任,曹丕臨終時選擇了司馬懿、征東大將軍曹休、中軍大將軍曹真和鎮軍大將軍陳群,同為輔政大臣。
3、 曹睿時期
身為輔政大臣的司馬懿,並沒有取得曹睿充分的信任。在軍事上,深得曹操真傳的曹真獨當一面,在陳倉擊退了諸葛亮前來討伐的蜀軍,司馬懿本人在軍中也沒什麼威望。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曹真因病離世,此時曹睿不得不啟用擁有治軍謀略的司馬懿去抵擋再次北伐的諸葛亮。此時司馬懿面臨他人生的第四次選擇,第一次作為三軍統帥,他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他知道必須取勝,才能在軍中樹立自己的威信。
司馬懿冷靜地意識到,面對來勢洶洶,急於結束戰鬥的諸葛亮,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能與之一決勝負,他堅信只要堅守不出,諸葛亮就會因糧草不敷而主動退兵,最終如他所願,諸葛亮最終敗北。之後,司馬懿又用強硬手段平定了遼東公孫淵的叛亂,從此確立了他在軍中絕對的權威,而且他和大將軍曹爽一起作為曹睿的託孤大臣。
4、 曹芳時期
司馬懿與曹爽並受遺詔,共同輔政。有魏國宗室身份的大將軍曹爽,成功架空了司馬懿,司馬懿被升為太傅,奪去了兵權。這個時候,司馬懿面臨他人生的第五次選擇,回想起一生中效力於四代曹氏集團,最終卻是這個結局。司馬懿滿腹冤屈,不甘人下,最終做出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密謀篡位,自己單幹為家族建立王朝。於是司馬懿裝病消除了曹爽的戒心,並成功發動政變,自此,曹魏的兵權,就完全落入司馬懿手中。
司馬懿什麼時候產生對曹魏政權的反心不得而知,他剛開始是忠誠還是虛與委蛇也很難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司馬懿的成功,除過隱忍,更多的是他是一位實用主義者,知道在什麼時期該做什麼事情,完全沒有套路,他總是根據對方的判斷來做出自己的選擇,這也就是無招勝有招的最高境界吧,對,就是這五個字,無招勝有招!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