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何憑藉一句「娘子開門」,破解殺人冤案

yaya| 2017-03-03| 檢舉

看如何憑藉一句「娘子開門」,破解殺人冤案

(原題)「娘子開門」與殺人罪證

端方資料圖

破案難,破殺人命案更難,但有人就通過「娘子開門」這句簡單的話語,巧妙偵破殺人大案,成為千古美談。

清朝末年,布商錢錫卿的原配妻子亡故後,續娶呂氏為繼室。不幾年,錢錫卿也撒手人寰,只留下一個兒子叫錢少卿,是前妻所生。後來錢少卿娶杜氏為妻,夫妻感情很好。每到年頭節下,錢少卿都要去鄉下收賬,一去總是僱阿掌的船。這年年關,錢少卿又僱阿掌的船出發。黃昏時分,錢少卿即告別繼母、妻子到了船上。

誰知次日,錢少卿的妻子忽然聽到門外有人高叫:「新娘子開門。」叫得很急。杜氏開門一看,門外竟是阿掌,便問起丈夫。而阿掌不予回答,卻反問錢先生為何還不上船。杜氏大吃一驚,當即四處尋找,卻毫無音訊,心裡悲痛萬分。

沒承想,阿掌又教唆呂氏狀告杜氏,說她謀殺親夫,毀屍滅跡。姓浦的縣令不問青紅皂白,將杜氏捉拿歸案,嚴刑拷打,屈打成招,認定杜氏為殺夫兇手。杜氏的父親到省上喊冤,端方受理了此案。

端方即端午橋,是清末大臣,名方,字午橋,被譽為滿洲才子,所著各種批牘,傳誦一時。無頭的殺人案,端方竟然一審就明白了。

原來,端方是從口供中看出破綻的,阿掌來錢家叫門,開口就喊新娘子,而不是喊錢少卿。既然錢少卿未上船,為何不叫他本人,而叫他的妻子呢?這說明阿掌心裡已經知道,錢少卿不在家中。

端方一語道破天機,駁得船夫阿掌啞口無言,只得一一如實招來。原來錢少卿的繼母呂氏不甘寂寞,暗中早已與阿掌私通,為長期通姦,並獨吞錢家財產,阿掌將錢少卿害死。端方查明真相後,提筆判道:

「訊得錢杜氏伉儷情深,何從起殺夫之念?錢呂氏年居四十,身為寡孀,不應華服濃妝;更證諸船戶阿掌敲門時,口內大呼新娘子,蓋其意中已知錢少卿不在家,故於無意中洩漏口風。

及至提阿掌嚴鞠,供認謀斃少卿,沉屍於河。並與呂氏通姦三載,既污其母,又殺其子,屬罪大惡極。應坐以殺人罪梟首示眾;錢呂氏既未同謀,情尚可原,免予治罪。惟不安於室,有關風化,著鞭背三百,令入清節堂養老。

錢杜氏奇冤已白,著即開釋,隨父家居。錢姓財產,帶歸娘屋掌管。將來擇一昭穆相當之嗣子,繼承錢氏香菸。浦縣令訊案,妄用酷刑,實屬昏聵已極,著即革職離任。」

因為端午橋對「娘子開門」的準確分析,殺人兇手阿掌依法償命,紅杏出牆的錢呂氏,因未同謀沒予治罪,鞭背三百,無辜蒙冤的錢杜氏得以無罪釋放。只因為一句「娘子開門」,端方輕鬆糾正殺人冤案。

無獨有偶,流傳更為廣泛的是馮夢龍《智囊》所載的楊評事借船夫所喊「三娘子」破案的故事。

有個湖州人,名叫趙三,與週生很要好,二人相約一同去南都做生意。臨行那天,趙三告別夫人孫氏早早就上了船,見開船時間還早,就在船中睡覺。船夫張潮看到趙三帶了很多銀兩,見錢眼開,偷偷將船劃到偏僻的地方,將趙三丟入水中淹死,再駕船回來,假裝睡得很熟。

週生上船後,等了很久,不見趙三,就叫張潮去趙三家叫人。張潮一到趙三家門口,就大喊:「三娘子。」敲開門後,張潮明知故問,說趙三怎麼到現在還不去乘船?

張潮回來報告週生,週生怕受連累,向官府報了案。縣令也懷疑是孫氏害死了丈夫,但卻沒有證據,案子拖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了結。

掌管決斷刑獄的楊評事閱查案卷,看到張潮叫三娘子開門的細節,便分析說:「叩門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內無丈夫。」因此斷定是張潮殺的人,張潮見罪行暴露,只得如實供述,低頭認罪。

一句「娘子開門」,在別人看來是不起眼的事,可正是這句話為偵破殺人案件打開了突破口。端午橋與楊評事從一句「娘子開門」,偵破殺人案件。可見,邏輯推理在案件審理中的作用,這與封建社會比比皆是的刑訊逼供、屈打成招來,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按照常理,封建社會是男主外,女主內,女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樣無論是叫錢少卿家的門,還是叫趙三家的門,都應該呼喊錢少卿與趙三的名字,兩名船夫都沒有呼喊男人的名字,而喊「娘子開門」,只是因為其心裡明白,男人並不在家,故無意識地叫了女人的名字。

反過來,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去推理,船夫之所以呼喊「娘子開門」,是因為他們知道對方男人不在家,這就證明兩名船夫在說謊,有犯罪嫌疑。從「娘子開門」推導出叫門人知道該男人不在家,從邏輯學的角度分析,就是三段論推理。

這種推理的根據,是客觀事物中屬與種之間的包含關係在人們意識中的反映,它的思維方向是從共性到個性,從一般到特殊,所以,在三段論中,結論所涉及的知識範圍不超出前提所涉及的知識範圍。只要推理合乎規則,任何一個三段論由真的前提就可以必然地推出真的結論。因此,三段論是一種必然性推理。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性、普遍性知識的前提推導出特殊性、個別性知識的結論。在演繹推理中,結論所斷定的範圍,沒有超出前提所斷定的範圍,如果它的前提是真的,結論也必然是真的,不會出現前提真而結論假的情況。

通過演繹推理獲得真實可靠的結論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即前提真實、推理形式有效。有效的推理形式,保證從真的前提,得出真實可靠的結論。從邏輯的角度考察,關鍵還在於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蘊涵關係。故演繹推理是必然性推理。

司法辦案要合情合理,其中就包括邏輯推理。古代官吏端午橋與楊評事從一句「娘子開門」偵破殺人命案,就是運用三段論推理的典範。我們現代司法人員理應更好地學習、運用邏輯推理,分析推敲案件,發現案件的偵破線索與存在疑點。積極提高司法能力,攻克疑難雜案,讓審理的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歷史與法律的考驗,成為鐵案。(劉文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14362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