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奶奶搖著大蒲扇講了許許多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其中有一個禿尾巴老李的故事尤為深刻。因為這禿尾巴老李,不是人,也不是別的動物,而是一條善良的小神龍。小的時候聽完這個故事糾結了許久,一個威猛強大的小神龍,竟然叫禿尾巴老李,讓人特別的生氣。記得小時候還因為這個,和奶奶生過好幾天的氣。
依稀記得故事是這樣的。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莒縣寨里河北李家村有一對李姓夫婦,男的叫李老蔫,女的叫翠花。夫妻兩個忠厚老實,為人熱情。可是人到中年膝下依舊無子。這樣讓家族觀念很強的李老蔫十分的傷心,一連幾年總是鬱鬱寡歡。李老蔫媳婦翠花,看到自己的丈夫整天的沉默,內心十分的自責。
每月的十五,翠花總是要到觀音廟上香,祈求觀音娘娘送子。這天十五,翠花獨自一人準備到觀音廟上香,走到半路,突然電閃雷鳴,下起傾盆大雨。翠花在雨中奔跑,剛剛跑到觀音廟大堂之中,突然天上紅光一閃,一道閃電擊打在翠花的腹部。翠花只覺得胸口有點發悶,腹部一陣痙攣,就昏睡過去啦。
昏睡中,翠花做了一個夢。夢見天宮南天門守將,御前侍衛統領,一個威猛高大的神龍,因為貪吃王母娘娘的蟠桃酒,耽誤了開天門。被玉皇大帝貶下凡間,轉世輪迴。觀音娘娘憐惜其忠厚善良,做法保住了神龍的神脈,讓其投胎到凡間。
翠花一覺醒來,對自己的所作之夢甚是詫異。沒幾日,翠花竟然覺出自己懷孕了,而且一孕就是三年。翠花生產之時,李老蔫匆匆帶著接生婆趕回到家中,只見床前流了一灘血,翠花倒在血泊之中,已經沒了氣息。
而就在房樑上盤著一條小黑蛇,這蛇渾身黢黑,只有一對眼睛亮晶晶的,渾身都是鱗片。李老蔫嚇了一條,隨手摸起窗戶上的一把鐮刀,朝房梁扔去,『嗖』的一聲將蛇的尾巴砍了下來。那蛇一聲悲鳴,騰空而起,直上雲霄。
李老蔫第二天將妻子埋葬在村後的墳地里,誰知道墳地里竟然起了大霧,而且一連三天,大霧不止。人們隱隱約約聽到大霧之中,墳地里有嗚咽之聲,甚是悽慘。三日後大霧退去,村民發現翠花的墳墓被堆的老高,像一座小山。而墳前亮晶晶的一片,堅硬無比,墳的周圍像被碌碡滾了一樣,鋥明發亮。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都說:「翠花生下的不是蛇,是一條神龍。神龍為感娘親的生育之恩,來為娘守墳三天,哭出了眼淚、流出的鼻涕都化成了亮晶晶的石頭。」
小黑龍圍著娘親的墳墓盤旋了許久,遲遲不肯離去。鄉親們看見禿尾巴的小黑龍如此的重情重義,就給他取了個親切的名字「禿尾巴老李」。
禿尾巴老李,感念娘親的生育之恩,隱居在龍山修煉。一旦周邊發生旱情,就飛上雲端,行雲布雨。從此之後整個莒縣周邊不旱不澇,風調雨順。
禿尾巴老李,心細如髮。為了均勻的行雲布雨,將鄉親們的土地滋潤的更加透徹,他總是飛的很低很低。有一次,它壓低身段,掠過雲端,行雲布雨,由於沒有尾巴調節而失去平衡,最後在低空搖擺。
龍山深潭中有一條潛修的蛟龍,曾經在天庭因為瀆職被禿尾巴老李貶下凡間。這時候看見禿尾巴老李在低空中搖擺,便從深潭中突然襲擊,將禿尾巴老李咬傷。老李受傷跌落雲端,人們看到此龍五丈有餘,粗如石磨,只有半截尾巴。鄉親們認定是禿尾巴老李,便紛紛擔水為其潤身。後來東南方向一團黑雲漂來,降下大雨,禿尾巴老李借雨騰空而去。
蛟龍咬傷禿尾巴老李之後,惡龍先告狀,將禿尾巴老李告上天庭。玉帝將禿尾巴老李調到天寒地凍的東北白龍江。白龍江鎮守是一條作惡多端的白龍,此龍習慣於在此興風作浪,便不肯與禿尾巴老李調換。
於是在江內白龍和禿尾巴老李進行了一場廣為流傳的大戰。當地百姓都是闖關東的老鄉,通過親朋好友的口耳相傳,都知道禿尾巴老李的高尚品德,對白龍的興風作浪,深惡痛疾。所以在江水中翻騰大戰之時,有白浪翻騰,鄉親們就往浪花裡面潑污穢的糞便;當黑浪滾來時,紛紛往江里扔煎餅、饅頭。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禿尾巴老李將白龍打的大敗如流水,並最終在白龍江站住了腳,並一直待下去。
白龍江在禿尾巴老李的治理下,變成了一條造福鄉親的母親河,於是大家從此改稱這條江為黑龍江。禿尾巴老李特別的想念山東,特別是莒縣的老鄉。只要知道那條船上有老鄉在過江,禿尾巴老李便會一路護航,任何水中的小妖小怪都會退避三舍。
直到現在還有江邊的老艄公開船之前還要問一句:「船上有山東人嗎?」,如果回答說有,老艄公就會起錨過江,自信滿滿。如果沒有,老艄公就會小心翼翼,如果起來風浪,老艄公會根據情況,適當的調整渡江的時間。
禿尾巴老李非常的感念親恩,每年六月初八,也就是母親的忌日,禿尾巴老李都會回山東祭奠母親,他每次回來,都回帶來的風雨和冰雹,往往能緩解山東六月的暑旱。
禿尾巴老李,在山東各地有各個版本的傳說,不過不管哪個版本的傳說都從不同的角度折射了我們山東人民的勤勞樸實、剛正率直,以及嫉惡如仇、懲惡揚善、不畏強暴的脾氣。可以說禿尾巴老李身上的性格,就是我們山東人身上所擁有的性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13722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