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另有名稱與台灣的厲鬼及厲壇制度有相當的關係。但是,在新莊的善信從未將文武大眾老爺和厲鬼畫上等號,而且將文武大眾爺視為審判、緝拿及號令群鬼的神格。新莊的大眾爺信仰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在於新莊的大眾爺分為文、武大眾爺二職。
文人老爺為白臉,文生面孔、長鬚,身著文官冠服;武大眾爺亦為黑臉,但為武人臉孔,長鬚,身著武官冠服,大眾爺的由來在現有的文獻上並沒有找到相關的記載,但是在新莊的耆老中流傳有一則傳說,如下:相傳唐朝時,大宗李世民一次兵敗逸逃,在黑夜中被敵軍追殺,最後李世民藏匿到一隱密處而逃過一劫。在第二日醒來時發覺此處原來是一處亂葬崗,因此將其中兩門有名有姓的大墓封為「文武大眾爺」,而其他不能辨識的便封為「大眾爺」。
文、武大眾老爺屬陰神,且有支配其他鬼魂守護地方的守護神神格,此外尚具有判定陰陽曲直、緝拿惡鬼、懲處惡人的司法神神格
在新莊地藏庵中,文武大眾老爺較主神地藏王更受 新莊一帶善信的崇拜,更俗稱地藏庵為「大眾廟」,且將農曆五月初一文武大眾爺遶境的活動為新莊的大拜拜,由此可見「文武大眾老爺」在新莊人民心中的重要性。
新莊地藏庵繞境-新莊區正日隨手拍
文武大眾爺出巡典故
大眾爺廟文武大眾爺聖誕舉行的「暗訪」、「遶境」慶典及地藏王誕辰的「延壽法會」、「超度法會」活動,廟中配有專門的法師,會帶領有需要的信徒,在地藏王菩薩、文武大眾爺殿前作法事、科儀,頗得民眾好評,為主要吸引信徒的原因。在日治大正元年(一九一二年),由新莊當地人士組織的俊賢堂所發起, 藉由文武大眾爺出巡的儀式過程,針對當地疫情進行禳災儀式。每年農曆五月初二為其聖誕,在前一日-農曆五月初一舉行繞境,並且於農曆四月三十日舉行繞境前的「暗訪」,俗稱「迎五月初一」。但這裡所指的「新莊」並不是指新莊市全境,僅包括新莊街、中港厝、頭前三個角頭而已,其餘營盤、福營、後港、丹鳳、迴龍及西盛並不包括在內,樁仔林也僅是一部份而已。因為台灣早期都市都發展皆以地理環境上優越的水運位置,形成河港聚落,新莊在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淤塞後才漸漸沒落。但以形成規模聚落的新莊街、中港區、頭前區仍然是地方發展上的重要地方。
大眾的平安祈福祭日,也就是新莊一年一度的大拜拜。農曆五月初一會在新莊巷道間繞巡,以「明察」與「暗訪」的方式,為境內驅邪解厄。文武大眾爺繞境時,由當地人士裝扮成傳說中為地藏王菩薩的左右護法-增將軍與損將軍,於神轎前開路、清道,擔任「押陣」的任務。因其受命於文武大眾爺出巡時擔任所有陰將陰兵的領軍將軍,故俗稱「官將首」,可以說是整個出巡儀式的中心;隨行還會分發鹹光餅(又稱平安餅)與平安符,保佑民眾健康平安。早期是將串成ㄧ串的鹹光餅,掛在八家將的脖子上,供百姓趨前搶食,俗稱「打八將」,演變到後來,則變成由祈福者或是主祀者買來鹹光餅於拜拜後,直接分給大眾吃,以祈求大家平安。
新莊大眾廟官將首
暗訪
「暗訪」就是神明夜間巡視轄區,暗查民間隱情的宗教儀式。暗訪的主要目的在掃除危害地方的妖魔鬼怪,確保地方安寧,而民間俗信陰界孤魂野鬼只能在夜間活動,因此暗訪必須在夜間進行。一般而言,通常在文武大眾爺的誕辰是農曆五月初二,在前兩、三天(即農曆四月二十九、三十日)地藏庵便會舉行「暗訪」,然而暗訪是由七爺、八爺、家將及文武判官和土地公等副駕為主;鎮宮主神並不參與,主神只在廟會當天遶境遊行,因此陣容比正式的廟會遊行還小。不過,暗訪活動與一般遶境遊行最大不同是整個儀式都在肅穆、陰森的氣氛中進行;夜間出巡之目的在掃除妖孽,當然不可鑼鼓喧天大張聲勢,因此暗訪行程都充滿怖慄之氣。按照傳統習俗,暗訪隊伍所經之處,民家紛紛熄燈閉戶、緊關門窗,以防惡煞侵入;現代的暗訪已成為民俗活動之一,宗教氣息減弱,民眾也不忌諱地在旁圍觀,有些「熱情過度」的信徒更是鳴放鞭炮以示歡迎,傳統暗訪那種陰森、怖慄之氣已蕩然無存,也不再具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日訪
農曆五月初一的平安祈福祭日 農曆五月一日為文武大眾爺聖誕,集結於大眾廟,兵分二路舉行盛大的遶境活動,開始後,地藏庵儼然成為新莊街、中港厝及頭前三個角頭的信仰主軸,民眾更將農曆五月初一的文武大眾爺的行列稱為「新莊大拜拜」。隨行「官將」會沿路分發鹹光餅及平安符,希望吃鹹光餅之後,大家都健康,平安符可免除家中災禍。
南殿一樓主祀:【文武大眾老爺】
民間所稱「大眾爺」正如本庵前民國八十六年重修碑記所載:「或客死異域,暴骨荒郊內外塚地,孤魂無依;憫其香菸不繼,名姓湮沒,乃於乾隆二十二年眾議建庵以垂永祀,或文或武並稱大眾老爺。」通常是與孤魂及厲鬼信仰有關。清代更令臺灣各地官府「設壇北郊,每年三月清明、七月中元、十月朔日,祭奠無祀鬼魂,名曰厲壇。」可見「祭厲以求平安」之風俗相當普遍。
新莊文武大眾爺雖源起於祭祀無主孤魂,但地方善信並未視之為厲,反而認為大眾爺具有鑑察、緝捕及審判惡鬼之神格。本庵文武大眾爺為具像,左文右武,著文、武官服,其主要職司除緝拿惡鬼、鎮境安民之外,兼亦有賞罰人間善惡之能力;地方信眾亦頗為感應大眾爺「協尋失物」或「協助緝兇」之靈驗,常有以人間之事託請,皆得庇助,此點由本庵前殿虎門廳信眾所張貼之「感謝狀」可知。又本庵雖名為「地藏庵」,然各地信眾更經常以「大眾廟」稱呼,可知文武大眾老爺所受之崇祀。每年農曆五月初二為大眾老爺誕辰,四月三十晚之暗訪及五月初一日巡,自大正元年舉辦至今,俗稱「新莊大拜拜」。
南殿一樓挾祀:【文判官、武判官】
「文判官」及「武判官」編制常見於職司審理裁罰或「代天巡狩」之神祇,如城隍爺、溫王爺等,本庵「文武大眾老爺」既有鑑察、緝捕及審判陰陽之神格,因此亦挾侍有文判官、武判官。
文判官一手持卷宗、一手執筆,負責調查、簿載陰陽界一切善惡之事,供文武大眾老爺參理裁決;武判官則是一手持令牌、一手執兵器(本庵武判官立像為左手持金間),在主神裁決後接令,負責執行當事者應得之賞罰。
南殿一樓挾祀:【增、損將軍】
本庵文武大眾爺駕前「增將軍」、「損將軍」的職稱,並不常見於一般神祇之挾侍,就功能而言,或許較接近於城隍爺部下的獎善司、罰惡司,不過增、損將軍為武官,和文職的獎善、罰惡司並不相同。
損將軍為綠臉武將,左手持三叉尖槍,右手持文武大眾爺令旗;增將軍為紅臉武將,兩手分持虎頭牌及手銬;二將合稱「官將首」,負責帶領眾官將,在文武大眾爺出巡時為其護駕開道,並緝捕兇鬼惡徒交大眾爺懲治。
增、損將軍原本分列左右各一,後因農曆四月三十「暗訪」及五月初一「日巡」之扮將操演變化,增將軍乃一化為二,成為中尊損將軍持尖槍和令旗、左班增將軍持火籤及手銬、右班增將軍持虎頭牌及手銬之三人陣勢。
南殿一樓挾祀:【謝將軍(七爺)】、【范將軍(八爺)】
在本庵正殿兩側及文武大眾爺殿各有一對大型「七爺、八爺」神將,左邊為白袍長身的謝將軍,俗稱「七爺」,右邊則是身型較矮著黑袍的范將軍,俗稱「八爺」。相傳七爺、八爺為城隍爺部將,專職捉拿欽犯至堂前受審,約相當於神界「刑警」的角色,因此除城隍廟之外,無論大小廟宇內,或迎神繞境活動當中,以及八家將、什家將團等,幾乎都可見到七爺、八爺的形影;在臺灣民間信仰中,此二神將可算是向城隍爺「商調外借」最多的官差。
民間廣為流傳一則關於七爺、八爺因重義而受封為神的傳說故事:此二人在世時為結拜兄弟,有一次相約出遊,忽遇雷電交加,眼看驟雨將至,兩人急忙到橋下躲雨。七爺因為身材高大,腳程快,便趕回家中取傘,要八爺在橋下等候。不料雨大水急,河面暴漲,但八爺為免友人返回橋下尋不著,仍然寸步未離約定地點,竟而溺斃;未久七爺帶著雨傘趕回,發現拜弟為守信而殞命,便投河相殉,結果因身高而無法滅頂,最後只好在河邊大樹上吊自盡。天帝知道此二人因守信、重義而死,便封其為城隍爺部將,專職捉拿陰陽兩界的惡鬼和犯人。
一般廟會迎神所見的七爺、八爺,除大型神將外亦有真人扮演者,通常七爺左手持枷、右手執扇,頭戴無常帽,上書「一見大吉」等字樣;八爺左手握虎頭牌、右手執扇,頭戴寫有「善惡分明」的無常帽。「七爺、八爺」為民間對此二神將較普遍的俗稱,在臺灣南部地方某些神將團,同樣造型和職司的神將並不一定稱為七爺、八爺,而是稱為大爺、二爺,其姓氏也有陳將軍、沈將軍等不同說法。關於七爺、八爺的姓名,民間也有一說,七爺名叫「謝必安」,似有提醒人們「謝神則必安」之意;而八爺名叫「范無救」,正用以警惕準備作姦犯科者「犯法定無救」;其實這也就是民間宗教信仰「獎善罰惡」,鼓勵為善及約制惡念的本質。
本庵七爺、八爺香火神位,係陪祀於南殿一樓大眾爺殿。正殿兩側的七爺、八爺大型神將,則是明治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一一)間,辜顯榮為還願謝恩,和其秘書張長懋二人親自到福州所買回,當時同一個師父刻了兩組,辜顯榮先選此對神將購予本庵;另一對則是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靈安社所買去。
南殿一樓配祀:【虎爺】
虎爺常見於保生大帝駕前配祀,相傳係因保生大帝醫治食人猛虎,感化後收為隨護及座騎;不過在民間信仰中,一般王爺級職的神祇或土地公,亦常配有虎爺;本庵虎爺係配祀於文武大眾爺神龕下。
由於傳統信仰中,認為「虎」有極強的驅邪壓煞能力,因此民間並未將之視為神明的座騎或隨駕,往往將其職司定位於「神將」角色,而尊稱為「虎爺」或「虎爺將軍」,祭拜時以生肉或生雞蛋為供品。
本庵董大爺廳所陳列之「虎頭鍘」刑具,亦被視為「虎爺」而受信眾香火。
每年農曆五月一日是新莊文武大眾爺的繞境,也是新莊一年一度的大代誌,不過,我是沒去過,也只聽過文武大眾爺,卻不知道他的廟名應該是地藏庵,自從今年知道有這樣的繞境,便打算來嘗個鮮,在我想像新莊距台北很近,卻保有著自己的屯墾移民文化,如今的新莊雖是大樓林立,但這樣的大眾爺生日出巡,可也是不得了的,於是那天費了一番工夫才找到,進到廟裡,祝壽香客人潮滾滾,我自己觀察一下,原本是供奉地藏王菩薩為主,但也有收留一些大眾爺(便是因為生病或爭鬥,客死這塊土地,沒人祭拜的不知名大眾),久而久之,這裡也稱為文武大眾爺廟,所以他也算是陰廟,但也有地藏王菩薩,所以也算是正神廟,總之,便
是陰陽兼容吧。
(上面是地藏王的神轎,眾人等待被鞭炮轟炸中)
(陰陽司是由真人扮演,黑白同臉,也饒富趣味)
而這新莊地藏庵正是官將首的起源地,有著神奇色彩,陰廟的性質,他也有類似城隍爺的文武判官、陰陽司的配置,這我也不算清楚,只知道他們繞境是分組的,應該是分三組,各有編配,路線不一,至於為何要如此,應該是考慮地緣廣大,一組人馬要繞境完整,可能會搞到半夜三四點,這樣也不好...因為第一天夜巡,我沒有全程參與,這次我打算用照片+說明簡單介紹一下我看到的部分,不過提醒下方有乩童血光照片,不喜者勿入...
(鍾馗及七爺、八爺、千里眼、順風耳眾神將一字排開)
(土地公轎一般是開路先鋒,也有用哪吒三太子的)
(神將展氣勢,對拜...)
(陰陽公及包青天的神將,包青天的神將很少見)
(龜將軍與蛇將軍-額頭可分辨,是玄天上帝的部將)
(財神爺的神轎,看到的人,今晚他們會把手上的元寶送到你家)
(醒獅的表演,有喝啤酒、咬紅包...很忙的)
(土地公及招財進寶童子)
(請看那位對拜的八爺,腳上居然穿夾腳拖,實在不夠莊重))
(伽藍及韋陀-佛教護法神)
(鞭炮煙霧中,神龍若隱若現)
(乩童出現了,果然是拼誰的血流的多...)
(地藏庵本廟的七爺八爺,感覺格外莊嚴)
(看他們服裝應是官將,不是家將,人數眾多,臉譜也不像什家將)
(他們是誰??真的把我也考倒了)
(哨角隊後,便是官將首,中間是綠面損將軍,兩邊是增將軍2位)
(文武大眾爺的牌位,看的出來歷史很悠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