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台灣開基祖廟「學甲慈濟宮」,四年一科的「學甲香」謁祖大祭典,將在15日登場,展開為期3天的刈香大祭典。廟方今天為神像更換造價約500萬元、純金打造的神衣,宋江陣、金獅陣在廟埕熱鬧開館,宣告祭典將至,歡迎旅外鄉親返鄉參加。
廟方董事長邱福進指出,為讓開基保生大帝在出巡時能「穿新衣、戴新帽」,有信徒特別樂捐製作黃金神衣,總共使用100兩黃金打造,金光閃閃,也令人大開眼界。
出巡大祭典前夕,學甲謝姓獅團金獅陣、中社宋江館、中洲惠濟宮宋江陣、田龍館宋江陣等各莊頭的陣頭,今天陸續來慈濟宮開館,象徵向神明秉報已經完成演練。廟方說,本周五起將有為期三天的「學甲香」、「上白礁」刈香等系列活動。(王志弘/台南報導)
陣頭在廟埕展演開館,現場熱鬧滾滾。王志弘攝
--------------------------------
學甲香犁大轎
------------------------------------------------------
保生大帝略傳(摘錄保生大帝傳)
保生大帝誕生於宋太平興國四年(西曆九七九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辰時。名吳夲,字華基,別號雲東,為上界的紫微星君投胎所降世。大帝父名吳通(受封為協元成君),母黃氏,為玉華大仙投胎降世。家住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世代均勤修功德樂善好施。
保生大帝(少時曾由崑崙山西王母傳授仙法)官任宋朝御史,精通天文地理、醫術、禮樂行政。因懷志濟世而辭官,在世妙方醫病救人。曾在山林中作法就被虎咬死被棄山中的書童救活,而感動官任知縣的書童的原主人江仙官及其上峯張師爺等二人辭官,作為徒弟跟隨大帝修身學道。 大帝的救人濟世事蹟不勝枚舉(詳見 保生大帝傳)。
大帝於景祐三年(西曆一○三六年)農曆五月初二日昇天。
大帝昇天後又失有救駕濟世聖蹟而受到宋、元、明歷朝各代皇帝褒封。舉例如救宋朝高宗皇帝而受封為大道真人。又因顯聖殺退賊兵受寧宗皇帝封為忠顯侯。因救旱轉為豐收而於嘉定年間改封為英惠侯。復因每建奇功而受歷朝皇帝分別封為靈護侯、正祐公、沖應真人、妙道真君、孚惠真君、普祐真君等又因鄱陽救駕,受明太祖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明朝成朝時曾化為道土,入朝實報「住白礁鄉名吳夲」而以絲線過脈在門外診病醫癒皇太后重症乳疾,後騎鶴飛去。是時的太子仁宗皇帝於即始知是慈濟宮真君,乃予晉封為「保生大帝」並賜龍袍一套及敕造幾乎與皇宮無異的煥然一新的慈濟宮殿於白礁鄉。
自古以來神者很多,但是在生具有超凡的身世,高深的醫術及學問與保國救民濟世的功蹟,成神後因顯聖救駕救世而再受歷朝各代皇帝敕封者僅有 大帝也。
保生大帝神像之由來
慈濟宮保生帝神像是宋朝時代雕塑之開基古祖廟神像,迄今已歷八百年。相傳大帝昇天後神靈顯赫,雕塑原始神像有大大帝、二大帝、三大帝等三尊,神學甲慈濟宮保生大帝神像即是其中一尊二大帝(稱開基二大帝),另二尊,大大帝即在大陸白礁祖廟,三大帝即在青礁奉祀。
三百年前保護鄭王忠貞軍民來學甲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攻臺時,很多忠貞軍民隨同來臺,其中一部份自大陸福建白礁鄉迎請 保生大帝神像(由李姓者奉請)作為保護神渡海來臺,並由鄭軍運糧官陳一桂(鄭成功之姑丈)兼督領眷船及民船隊等來到學甲西面四公里處之頭前寮溪畔登陸後定居學甲開基立業;並建廟奉祀保生大帝,迄今已歷三百二十二年。
學甲地方有三百餘年前,除有極少數零星之移往民外,尚屬一片廣大之草原。當自頭前寮登陸之鄭軍民眾及攻破臺南安平荷軍後之部份鄭軍,解甲會合此地定居,懇拓荒地,開基立業後,就中並有很多學問高深者紛設學堂教育子弟。後來又求大陸之族人戚友陸續移來此地定居,因而住民愈多,求學風氣亦愈盛,乃定名此地為「學甲」以永念學業之發祥地。目前學甲及鄰近地方住民大部份為鄭軍之後裔。鄭成功之姑母係葬於現距學甲西面七公里處之狗氤氳山丘。頭前寮是當時無荷蘭駐軍之安全地區,因前鋒隊登陸後建寮駐紮而得名。現今該地之居民大多數為謝姓,故又稱為謝厝寮。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