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東隆宮溫府王爺-中軍府安座繞境 與 中軍府審判惡鬼 (附影片)

Pei秀| 2017-08-22| 檢舉

東港東隆宮主神王爺姓溫,名鴻,字德修。生於隋朝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農曆己巳年十一月一日)。屬山東濟南府曆城縣白馬巷人,書香門第,自幼聰穎,稍長文武兼備,交遊廣至四方,風雲際會,適逢於唐朝貞觀年代,太宗皇帝李世民微服出遊,遇險困危,溫鴻捨身救駕,功居其首,皇帝賜他進士出身,其時與溫鴻義結金蘭之救駕者三十六人,一併賜封進士,皇帝酬功任他出仕山西知府,到任後政通人和,清廉愛民,興學育才,地方大治,民稱父母。

後來時值鄰近地方賊寇作亂,勢甚猖獗,民不聊生,官兵出剿無功,群臣乏策,最後皇帝派溫鴻統領軍隊討伐,三十六進士亦領精兵一同進剿。溫鴻用兵如神,舉兵直搗賊穴,賊酋授首,群賊四竄,主帥下令招撫,數萬叛軍來歸,自此國泰民安。溫鴻班師回朝,受上誥賞,策封王爺。

太平盛世,三十六進士奉旨巡行天下,宣揚大唐德威。一次乘船出巡不幸在海上遇險,其三十六義兄弟全部罹難無一倖免,據當時幸運生還的水手與侍從目睹,三十六進士喪生之時,有聞仙樂飄奏,海上即時呈現一片祥雲紫氣,世人咸認溫鴻之死乃解脫而成神,貞觀皇帝得聞此一訊息,痛失功臣之餘,復信其成神之說,乃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祠春秋致祭,敕封永享人間香火,並下旨建巨舶,名為「溫王船」,內奉溫王爺及其結義兄弟之神位,於清醮畢送入海中,王船上有禦書「遊府吃府,遊縣吃縣」八字,敕告天下,凡溫王船所到之處,百姓府官一體奉迎,均應殺豬宰羊設祭,大事供祀,以慰溫王在天之靈。

溫王成神之後,經常在閩浙沿海地區顯靈,每常船隻在海上遇到驚濤風險時,若見檣懸「溫」字旗字之巨船出現,立即風平浪靜,履險如夷,自後王船所及之處,必造福地方,庇謢百姓。中國福建的泉、漳二州,對於溫王爺在海上顯靈護航之事,皆耳熟能詳,人人稱頌。臺灣早期因地廣人稀,溫王爺未曾在台出現,直到鄭氏東寧、清國統治兩代,移民渡海來台者日眾,出海的漁民恆以溫王爺為其精神之所寄,約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東港地區設置巡檢署,中國福建泉、漳兩州人士定居東港時均奉祀溫王爺以保平安,迄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距今近三百餘年,東港海岸上發現神木漂來,神靈顯示溫王欲在臺灣定居,東港居民相信王爺是為地方造福,興隆有望,將神木興建溫王爺廟,名為「東隆宮」,此即臺灣溫王信仰肇基之始。

東港東隆宮壬辰正科中軍府開光巡境安座大典中軍爺..溫府王爺巡境回駕

東港迎王-溫府王爺夜巡

王爺前鋒-中軍府

中軍府是王爺的前鋒,輔佐王爺辦事、傳遞聖令。在代天巡狩千歲蒞境前先行前來視事,使一切祭典事務能依序進行,所以都在祭典前一年安奉。安座中軍府代表平安祭典開始進入準備的階段,同時中軍府也將監督王船的建造。

中軍府的令座共有三座,排列方式:正科中軍府令座放中央,左邊為前一年值年中軍府,右邊為前二年值年中軍府。

當正科中軍府到來安座,而東港地區有幾座廟宇亦作中軍府的安座儀式,如靈帝殿、震隆宮、汕尾嘉蓮宮、後塭嘉蓮宮、震靈宮等,等到送王時,這些廟宇亦必須送中軍府同坐王船離境。

依據地方人士口述,中軍府有輔佐溫府千歲對於許願者之祈願事項登案紀錄,轉呈代天巡狩千歲爺鑑核,除此以外還有掛枷拆枷

東港東隆宮乙未正科值年暨值科中軍府開光安座遶境七角頭

押鬼入中軍府--紫竹觀日巡抓鬼夜押入中軍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10232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