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澤尊王夫人
廣澤尊王夫人俗稱:聖王媽、太媽、應媽、仙妃、聖娘等。
妙應仙妃就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妻子,即是尊王夫人,大部分主祀廣澤尊王的廟宇都有配祀。
尊王夫人俗姓陳名依娘,號懿德,尤溪陳法師之女,生於五代後晉開運甲辰年(公元九四四年)正月廿三日。北宋太祖幹德年間一日,依娘之母黃氏至鳳山寺進香,見尊王塑像才貌豐雅,不禁脫口而出:「尊王,可惜你是神不是人,若是人,願將吾女依娘許配與你」。次日,依娘溪邊洗衣,見一小盒浮水逆流而來,漂至面前,依娘心中疑惑不敢拾取,遂以洗棒推送而去,如此漂來推去者再三。依娘告訴其母,母囑依娘「今後再有此事,拾回便是」。次日依娘遵母囑,果將逆流而來之小盒拾取,打開一看,內有金釵一支(乃爲尊王定情之物),依娘遂藏之於梳妝盒。北宋幹德乙醜年(公元九六五年)五月廿三日,女婚之日,路過鳳山寺下,花轎被大風捲入廟內,轎夫入廟尋找,發現依娘已座化於尊王之側。依娘之父心有不甘,便施展法術,化成洶湧洪水欲沖毀尊王之廟,尊王亦不甘示弱,化成壯漢,挑一擔碗碟入廟,當時水以淹至桌下,壯漢便攀坐桌上,隨手拋碗拋碟;拋下一個碗,水即退一分,拋下一個碟,水又減一分,後來索性將所有碗碟一齊倒下,果然滴水不剩,洪水完全退去。依娘之父在人神大戰後,一病不起,臨終時囑咐其妻在棺內四隅置炭火,依其法可使鳳山寺燒毀。尊王化爲白發長者,力勸其妻,死者不能複生,勿讓死者不得安甯,要求將炭火挾出,但由於挾得不夠徹底,故不論鳳山寺如何修建,皆不免有漏水之虞。 尊王夫人有屢次顯靈救世後,追封爲「妙應仙妃」。有次廟丈在睡眠中聽見嬰兒哭生傳出,起身查看,又無見嬰兒,經過數次情景,才向「王公、王媽」請示,才知「太保」出世,直到「十三太保」後,嬰兒哭聲才停息,因此得知有「十三太保」之故。
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在台灣的說法是保安廣澤尊王與妙應仙妃的十三個兒子,或是尊王的部將,而在大陸的說法則是保安廣澤尊王的分靈,如第一個分靈出去的,稱爲大太保,以此類推至十三太保。
大太保:龍保,北宋開寶戊辰元年(公元968年)誕生,其職爲帶父工作,監督之職行,奉祀於南安詩山-龍山宮,玉勅聖號--『玉勅代天巡狩二代欽差』。
二太保:威保,北宋開寶壬申五年(公元972年)誕生,其職爲管上界及下界之事,又守聖王之祖墳,奉祀於安溪清溪-威鎮廟,玉勅聖號--『金闕順天尊王』。
三太保:祖保,太平興國丙子元年(公元976年)誕生,其職爲武將,神力強盛,專司驅邪,犯陰之事,奉祀於南安巨門-鰲峰宮,玉勅聖號--『五常軍東方武士』。
四太保:星保,太平興國己卯四年(公元979年)誕生,其職爲負責連絡,大事皆由其連絡、處理,奉祀於南安溪頭-溪頭宮,玉勅聖號--『南北巡總指揮』。
五太保:顯保,太平興國癸未八年(公元983年)誕生,其職爲精於醫術,常常行醫,奉祀於南安殿坂-景福社,玉勅聖號--『代天行醫』。
六太保:貴保,北宋雍熙丁亥四年(公元987年)誕生,其職爲主持公道,處理民衆之控訴,奉祀於南安大廷-壽山宮,玉勅聖號--『雙忠尊王』。
七太保:巽保,淳化庚寅元年(公元990年)誕生,其職與六太保大致雷同,奉祀於南安宮下-澚頭宮,玉勅聖號--『東天王』。
八太保:震保,淳化甲午五年(公元994年)誕生,其職爲監督,在十三位太保之間察巡,負責督導諸太保,奉祀於南安溪東-溪東宮,玉勅聖號--『武燕王』。
九太保:兌保,鹹平戊戌元年(公元998年)誕生,其職不明,奉祀於南安山兜-銘鏡堂,玉勅聖號--『五常君元帥』。
十太保:離保,鹹平辛醜四年(公元1001年)誕生,其職爲負責察巡天下,奉祀於南安坑柄-坑柄宮,玉勅聖號--『查巡天下』。
十一太保:坤保,景德乙巳二年(公元1005年)誕生,其職爲文士,專辦文字之事,奉祀於南安羅埔-駐龍宮,玉勅聖號--『金封秀士』。
十二太保:艮保,大中祥符己酉二年(公元1009年)誕生,其職爲天下巡狩,到處雲遊察巡,奉祀於南安古宅-行祠宮,玉勅聖號--『童月王』。
十三太保:坎保,大中祥符丙辰九年(公元1016年)誕生,其職爲可以上天庭,到地獄,亦可管人間,配有尚方寶劍,可以先斬後奏,奉祀於南安仙境-永安堂,玉勅聖號--『天下總代巡』。
十三太保分別各守一宮,皆離祖廟詩山鳳山寺不遠,而且各宮皆在離詩山不遠之十三個村落中,每一村落一宮,以鳳山寺爲中心,形成衣各信仰圈。
範府千歲
範府千歲-簡介
代天府範府王爺,名承業,江蘇吳縣人,生於隋朝開皇年間農曆四月二十七日,詳細年籍不可考,爲五府王爺中最幼者,隋陽帝於大業二年歲次丙寅(公元六○六年)始建進士科時,曾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朝廷重用之,曆任知府、武州刺史、太原尹等職。貞觀十六年,突厥擾境,與池夢彪、吳孝寬、及衛國公李靖分三路夾擊,敉平邊患,功勳卓著,擢升爲刑部大司寇。升化後,玉帝敕封「代天巡狩」,與李大王爺、池二王爺、吳三王爺、朱四王爺同駐守人間,坐擁王船,巡狩四方,驅疫逐瘟,維護合境安靖,保護生民太平。
範五王爺博通經典,文武兼備,智勇超群,考取進士即獲知府官職,當時(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六○七年)國威遠播,日本遣使小野妹子來朝,西域國來朝,大業元年遣兵攻琉球(即今台灣)殺酋長,擄住民五千餘至福建爲奴,複遣兵攻高勾麗(即今韓國)迫其降伏,連連黷武,征伐不斷,百姓苛捐雜稅繁重,隋煬帝又爲滿足私慾,役使百姓建造精巧至極之迷樓,蓄良家美女數千供其淫樂,並爲滿足泛舟孟津及遊賞廣陵(今陽州)景色,差役百姓三百六十餘萬人開鑿運河,民怨四起,遍處出現反抗義軍,範五王爺遂與李大王爺棄官毀家紓難,迨李淵起義入關,五位王爺共同投效滅隋,並立唐朝。
一般來講有文官:臉色爲粉紅色黑胡須及黑色紅胡須。
武官:臉色爲綠色紅胡須及綠色花臉紅胡須跟粉紅色花臉紅胡須。
範府千歲有兩種造型...
一種是文官造型有黑臉也有綠色的.手執筆.
一種是武官綠色臉是畫臉譜造型.最原始的是青面獠牙.現代的沒獠牙.還加了腳踏小鬼.一般都是八家將供奉爲主公的.
範府千歲雕花臉原因有二:
1.爲國家南征北戰,因此臉上會塗上顔料掩飾(跟當兵時後迷彩妝一樣)
2.傳說範王未得到之前是蕃邦人士或中原本土境外人士,因此會雕花臉以茲區別
範府千歲,通常是載通天冠,即是元帥帽
範府千歲誕辰:(農曆)四月二十七日
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簡介】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又稱「紫微北極大帝」,「中天星主紫薇大帝」,「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六禦之一。
紫微本是道教神,全稱爲「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 紫微又叫紫垣、紫宮,在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皇宮又叫紫禁城即是這一來曆。紫微大帝在道教和佛教諸天中的形象都是一中年帝王像。是道教四禦之一,地位僅次於玉皇大帝。
紫微北極大帝在全國許多地區供奉,它來源於我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於紫微垣內。《後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所以紫微垣又稱紫微宮,後來皇帝居住的地方稱爲紫禁城。道教認爲,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爲尊貴,是「衆星之主」,「衆神之本」,因此對它極爲尊崇。《晉書-天文志上》謂:「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北極,北後最尊者也;其細星,天之樞也。」並以之爲「大帝之座」、天子之常居」。唐代孔穎達《商書說命中》疏:「北鬥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於四方,猶諸侯爲天子守上也,天象皆爲尊卑相正之法。」
紫微北極大帝信仰來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北極即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於紫徽垣內。《上清靈寶大法》卷四說:「北極大帝則紫徽垣中帝座是也。按《天文志》雲:南極入地三十六度,北極出地三十六度,天形倚側。蓋半出地上,半還地中,萬星萬炁悉皆左旋,惟南北極之樞而不動,故天得以動轉也。世人望之在北而曰北極,其實正居天中。爲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吳天,上應元炁是爲北極紫微大帝也。」《後漢書》卷四十八亦曰:「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故紫微垣即爲紫微宮,後來皇帝亦將其居住的地方稱爲紫禁城。
道教認爲北辰是永遠不動的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爲尊貴,是「衆星之主」,「衆神之本」。因此對他極爲尊崇。《晉書·天文志》稱:「北極五星,鉤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北極、北辰最尊也;其細星,天之樞也。」並以之爲「大帝之座」、「天子常居也」。唐孔穎達《書·說命》中疏曰:「北鬥環繞北極,猶卿士之周衛天子也,五星行於列宿,猶州牧之省察諸侯也,二十八宿布於四方,猶諸侯爲天子守土也,天象皆爲尊卑相正之法。」
至於紫微北極大帝的來曆,《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引《北鬥本生經》曰:「昔龍漢初劫,有周上禦國紫光夫人於上春日,遊玩至溫玉池邊,方脫衣澡盥,忽感蓮蕊九苞,一開發,化生九子,夫人護抱鞠養宮中,志願性成聖哲,佐輔乾坤,諸子洎壯冠乃各修,園地功行俱滿,白晝沖天,並受得三清貴職矣!天皇大帝,長子也,紫徽上宮紀綱,元化衆星主領。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極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道經中說:紫微北極大帝的職能是: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紫微大帝受到曆代帝王的禮相,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奉把。現在四川的大足等地,還可見到許多來代刻造的道教神像,其中就有紫微大帝。《明史-禮志四》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象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紫徽大帝的神誕日相傳是農曆四月十八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4/node100250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