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貴表演賽D1 GP Kick Off Drift
取材潛入
該拍、不該拍通通拍
提到「Drift」這個字,無論是出現在哪個國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一定就是「Japan」,雖然目前全世界超過40個國家都有甩尾賽事的舉辦,但最早將甩尾運動職業化的當然就是日本,將D1 GP搬到東京改裝車展已經邁入第8個年頭,伴隨越來越高速化的D1 GP賽道,這些怪獸突然來到僅有120km/h左右的東京改裝車展特設賽道,對於車手們更是一大考驗,並且今年最大的看頭就是兩輛擁有超過千匹馬力的LFA&R35的正面對決!
文/蘇祺文 圖/編輯部
2001年起
甩尾正式職業化
山路、一般道路
依舊充斥著無限魅力
長時間的油門開啟時機,聆聽這特殊的甩尾節奏!!
甩尾這項技巧如果硬要說是日本人發明的,這一點筆者絕對不認同,這項技巧對於許多會下雪國家的居民來說,或多或少都體驗過甩尾的過程,「彎得過去就是拓海、彎不過去就是填海」,但要說把甩尾這項特殊的操控技巧發揚光大,那絕對就是日本人,利用後輪打滑或車輛四輪橫著移動的走行方式,多半的車主都會手忙腳亂超出身體熟知的領域,因此填海的情況總是較多。
無論在世界各地,甩尾車手都會度過一陣子在山路甩尾的時光,歷經了撞山、掉溝才有辦法茁壯,畢竟這樣的操控技巧或許不能說是失控,但總會有意外的發生。
2001年起由土屋圭市及稻大二郎所舉辦的D1 GP職業甩尾賽,看似風光的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15個年頭,但不知道讀者們是否心中有個疑問,那就是車手從何處而來?賽車學校當然會教你反打救車的技巧,但一定不會告訴你反打後油門要如同音樂般的節奏時長時短,因此許多D1 GP的車手就是由過去在山路,或是一般道路從事非法走行的素人車手。
每到金曜日也就是中文的星期五夜晚,除了山路外許多車輛較少通過的一般道路,也都會聚集許多甩尾族群大展身手,這些車輛多半是以大排氣量的渦輪增壓車居多,飽滿的低速扭力也較不容易失誤。
截至目前為止在日本街道或是山道上也還孕育著許多素人甩尾車手,不要懷疑,在台灣也有著一群人默默支持著這樣的活動,而許多D1 GP的職業車手雖然一旦職業化就被禁止這樣的非法活動,不過筆者與他們聊過,就算賽道在怎麼樣的安全,狹小的山道及昏暗的路燈對於熱愛甩尾的人來說,有著無法抗拒的魔力,畢竟這項技巧就是由這些地方所誕生出來。
D1 GP觀看重點
高潮的貼身肉搏
記得在2002年筆者第一次看到D1 GP時,甩尾已經很帥了,沒想到兩台車黏在一起甩尾原來更帥,當下就決定日後購入S13及S14的契機。直到2016年D1 GP無論是車輛還是車手技術,都絕對是與經濟下滑相反呈現正面成長,車與車的貼身肉搏也從1輛、2輛增加到好多輛,除了魄力更是無敵外,只要前方車輛一有失誤,全部撞在一起的爽度更是無敵,不要說筆者壞心眼,看賽車哪有不期待出包的道理?
許多電影或是活動都會以甩尾+街景作為設定,兩者的突兀程度所製造出來的新鮮感相當吸引人,畢竟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看過甩尾。
甩尾最大的魅力就是那長時間的油門開啟,伴隨而來引擎的聲浪及滾滾白煙,另外相當貼近觀眾護欄的賽道設計,讓觀眾幾乎是一伸手就能觸碰到車輛的距離,觀看者的心跳絕對是比平常加速好幾倍,看著一輛怪獸怎麼不收油門朝向你拋過來,任誰瞬間都想要落跑,不過很可惜滿滿的觀眾會將你卡住,除了保佑車輛順利轉過去之外,沒有別的解套方式,而如果是在出彎處觀看,這些動則500-600ps以上的D1 GP廠車,絕對是會故意將輪胎皮磨掉射在你的臉上。
肉搏戰、貼緊緊,甚至有時候故意用反打中的前輪去碰觸前車施加壓力,這就是D1 GP車手的技術,超貼近的東京改裝車展特設賽道,2017年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來聞香一下。
一般Grip都會撞車了,Drift當然撞更大且更加壯烈,這也是第一排觀眾的福利,運氣好搞不還能夠撿到破掉的空力套件請車手簽名作紀念。
有點甜甜、辣辣又香香的日本SG也是重點項目之一,好險現在相機都數位化,沒有底片用完的疑慮,就放膽、用力的拍吧。
貼近觀眾,出生於一般民間,甚至可以跟觀眾打成一片,這都是甩尾車手的特色,不會因為職業化的關係變得難以接近。
拜媒體資格所賜,觀戰的地點都不需要跟觀眾擠來擠去,並且有時候可以跟D1車手聊天,順便摸摸看D1廠車好不好摸。
當天活動的內容都會張貼在採訪區域內,活動前也都會與車手們進行溝通確定當天行程無誤。
這就是福利,想要跟SG那麼貼近的拍照嗎?可惜公司沒缺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99158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