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已經結束,毫無疑問2015年在摩托業界中是個新品輩出,精彩不斷的一年,而這一年的亮點產品有些什麼呢?今天屋君就和大家來盤點一下,看看15年都有什麼讓我欣賞的車型。
第九名:鈴木GSR-S1000
估計是鈴木把精力放到了汽車產品上,近幾年鈴木的摩托車新品低迷,一直處於靠老產品硬挺的狀況,在各大廠商不斷推陳出新的時候鈴木卻只是玩玩版畫,不痛不癢地改進讓鈴木迷對新品望穿秋水。當年鈴木隼這樣讓人熱血噴張的產品再也沒出現過,不管是在跑車、街車、還是越野等產品線都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傢伙。好在終於在15年鈴木推出了換代的GSX-S1000。
GSX-S1000也是鈴木繼2001年推出後的唯一一款1000cc級的摩托車。當代的街車排量早已到了公升及超公升級別,寶馬S1000R以及KTM 1290 Super Duke R等不斷地將街車的動力、技術級別向當家超跑靠攏。鈴木終於似乎感受到了GSR 750這個老傢伙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口味了,推出了全新的GSX-S1000這輛公升級街車。
作為公升級的街車,動力當然不能弱。GSX-S1000採用了05款的GSX-R1000的引擎,經過重新調校,其馬力達到了143.5匹。同其他日系車一樣,在歐洲車基本屬於標配的ABS,GSX-S1000為選配,而另外一個選配則是牽引力控制。相比頂級的公升級街車,GSX-S1000還是少了一些功能。但是換一個角度想,走街不是比賽,少一些輔助功能,騎行操控也更加純粹直接。
第八名阿普利亞RSV4 RF
相對於本田山葉哈雷等廠商的量級,阿普利亞只是個小弟,但是量小並不代表產品不優秀,阿普利亞RSV4系列是現在為數不多堅持V4引擎的傢伙。曾經的本田在V4引擎上可謂爐火純青,遺憾的是隨著神車RC211V的退役,RC213採用了直列四缸。而本田的民用產品除了VFR1200等產品使用了V4引擎外,其當家旗艦跑車CBR1000RR依然使用的是直列四缸。
對V4超跑控的車迷來說,阿普利亞RSV4 RF絕對是令人驚喜的產品,老款RSV4的車架非常優秀,而遺憾的是其引擎的動力在寶馬杜卡迪面前確實有點尷尬,12款的測試比寶馬HP4低了12匹馬力,比1199 Panigale R 則足足低了26匹!儘管V4的特性在彎道上非常棒,然而一到直線上轉速提升上來RSV4就只有吃灰,因此阿普利亞這次也著重升級了引擎。新款的RSV4 RF在其動力的升級上可謂進步頗大,在2015年的cycleworld公升評測對決中,其尾輪馬力達到了176匹!僅比寶馬S1000RR的183匹略低(自然吸氣中),比杜卡迪1299 Panigale都要高,更別說老款槓十以及163匹的新款山葉R1。
第七名山葉R1
公平地說,歐洲車確實在電子輔助方面領先很多,各種配置不斷地降低了新手入門的駕駛難度,使得重型摩托車的易騎性和安全性都大大地提高。歐洲廠商如杜卡迪寶馬等率先地引進了「電子騎行」的概念,雖然有的摩托車「老炮」可能對「電子騎行」這種概念不屑一顧,總喜歡兩沖那種神經質般的動力輸出曲線(我承認也很喜歡!)。「電子騎行」的概念便在於加入電子輔助騎行程序,幫助騎士更簡單更安全地騎行,比如彎道ABS,翹頭控制,牽引力控制等等,這些技術彌補了一些騎手的技術不足。
新款的R1在峰值馬力上並沒有多大提升,160來匹的尾輪馬力也不過爾爾,相比寶馬,杜卡迪,阿普利亞等差距還是比較明顯,但是電子系統的大幅增加使得山葉在日系廠商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嗯,16款川崎ZX-10R在「電子騎行」方面已經迎頭趕上),屋君也希望山葉能儘快地升級其引擎功率,彌補這個缺陷。
第六名KTM 1290 Super Adventure
寶馬確實很厲害,憑藉R1200GS ADV等車型硬生生地開拓了穿越車型(Adventure)這個細分,眾多廠商早就覬覦這塊肥肉,就連屋君我都覺得R1200GS系列的一枝獨秀太不好了,凱旋Tiger等對手總感覺還不夠給力。好在KTM這個脾氣爆裂毛頭小伙推出了1290 Super Adventure。不說別的,光看1290這個數字就知道不是軟貨,KTM 1290 Super Duke R的表現可是全世界車迷有目共睹的,流氓公爵豈是浪得虛名。
在屋君認為,縱置V型雙缸是大排量穿越車型最好的選擇,兼顧了低扭與高速,既能在沙漠戈壁馳騁,又能在國道高速上暢快騎行。而縱置V2也使得車身更加窄,騎手能夠用雙腿穩穩地夾住車身,對於惡劣路況下的控車相信經常玩越野的朋友最清楚。光是暴力是不夠的,因此KTM還為SADV(Super Adventure)配備/選配了完善的電子系統,包括巡航,牽引力控制,引擎制動力控制(KTM為其安了個新名字:MSR…),電控阻尼,坡道輔助甚至手把座椅加熱等配置。坡道輔助對於力量較小的新手還是很有用的,當然老鳥無視。KTM在越野領域的造詣毋庸置疑,在一些國外的權威媒體評測中,KTM 1290 Super Adventure也幹掉了寶馬R1200GS ADV獲得了穿越車型分類的第一名。
第五名印第安偵察兵Scout Sixty
玩美式機車的車迷一眼就能看出,印第安與哈雷這兩個老冤家又槓上了,印第安偵察兵(Scout)明擺著針對哈雷運動者系類(Sportster)而來,尤其是是哈雷48這款哈雷的重磅新品,哈雷48充分地繼承了老式哈雷的精髓,較高的胎高,花生油箱等等濃郁的復古風格很是討人喜歡。對於歷史比哈雷更加悠久的印第安來說,要玩復古?奉陪到底!
印第安的Scout偵察兵系列歷史就太悠久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前的1920年偵察兵Scout就誕生了,偵察兵(Scout)與首領(Chief)是印第安最重要的兩個車型。在11年北極星工業收購印第安品牌後,經營慘澹的印第安獲得了新生(北極星挺喜歡干哈雷的,勝利摩托也被它收購的)。在2015年印第安正式復活偵察兵,全新的偵察兵丟棄了傳統的風冷V2而使用了功率更高的水冷V2引擎,更加注重騎行的體驗,在騎行感受上偵察兵的轉向及操控都比哈雷48(XL1200X)要好得多。然而,對於玩風格的美式重機來說,性能與風冷的傳統誰更重要?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屋君個人認為,美式重機就不要玩性能了,保持自己獨特的風格就好,畢竟哈雷已經證明玩文化也可以過得非常滋潤。
第四名本田非洲雙缸Africa TWIN(CRF1000L)
本田作為摩托車中的老大,不管是在民用的消費市場盈利能力還是賽道的獎盃數量上都證明了自己老大的地位。前文已說KTM 1290 Super Adventure和寶馬R1200GS ADV摻和在一起,本田這個細分市場細分到變態的廠商當然也要插一腳。最早的非洲雙缸是在本田連續獲得四屆達喀爾拉力賽冠軍後推出的XRV650,承載著非洲雙缸當年的榮譽,本田製造了這款新「非雙」。
「非雙」的造型在屋君看來非常的棒,簡潔的車身,裸露的車架,輻條輪轂,漂亮的發動機護板,高高的車身無時無刻不在誘惑著你去旅行。炯炯有神的雙眼與風擋兼顧了美觀與實用。可以說「非雙」的外形沒有任何的模仿。
而對於「非雙」來說,最重要的是本田的用心,說真的,我認為本田比消費者更懂消費者,「非雙」並未採用複雜的「先進」技術,也未滿足體積控們對寬大車身的「審美」,更未為了暴力控們暴增它的馬力,但是在長途旅行時你會發現真的,本田真的比你更懂你,長途的騎行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越複雜的技術意味著越高的故障率,想想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荒野,要是你的愛駒出了問題,越先進的電子越增加你的維修難度。高寬大的車身好看唬人,的確,但是在野外惡劣的騎行條件下,高寬大車身的操控性以及通過性毫無疑問是硬傷,你知道一個人在荒郊野外長距離惡劣條件騎行的感受嗎?屋君知道,因為兩年前一次騎行,同行的一個年輕小伙子技術不好,摔了無數次,在大山中急得哭,說再也不來這個鬼地方。在野外惡劣環境中,過多的動力也是白搭,過大的功率在惡劣路況根本施展不開,徒增操控難度。
最後最重要的是本田為「非雙」加載了其最新的雙離合DCT變速箱,這是個技術在屋君看來在旅行車輛中使用時非常非常棒的,體會過長途騎行的車友都知道,有時候騎行是非常疲憊枯燥的,有時候你甚至不願去換擋,而DCT對於長途騎行簡直就是福音,你既可以像踏板一樣只管擰油門,也可以切換到檔車模式體會擋車的樂趣。
第三名本田RC213V-S
屋君第一次看到RC213V-S的圖片時就在想,這玩意兒明明就是台准GP戰車嘛。細短的側排加尾排,性感的後搖臂,以及沒有一絲多餘線條的車架。在2006年的時候杜卡迪推出了Desmosedici的復刻版Desmosedici RR(2007年開始生產),13800的轉速,最大馬力為197.3匹,而車重只有171Kg。這個數據在06年的時候是非常驚人的。Desmosedici RR一度成為摩托玩家的終極玩具,Desmosedici RR就這麼獨孤求敗著。直到到了14年年底,傳出本本田將出一款GP級復刻民用車的消息,也有說是機械增壓,渦輪增壓,眾說紛紜,但大家都估計到本田這款車有點來頭是必須的。
而本田終於解開了RC213V-S的面紗,名稱中的RC213說明了其GP復刻身份,V代表了V型四缸,製造RC213V-S的團隊正是本田HRC GP廠車的原班人馬,每一個油箱都是純手工打造,純手工氬弧焊車架,甚至為了減重,許多緊固件都是鈦合金製造,避震器等更不必多說,直上TTX25前避震與TTX36後避震。雖然美版的功率因為噪音排放等問題被限制在101匹,但是簡單的解碼便能使其恢復到歐版的兩百多匹。21年前,本田推出了售價在當年就達到27000美元的RC45,就因為片狀進氣閥產生巨大噪音而不得不縮減功率,使得未改裝時它的馬力甚至不如750s。而現在,人們願意花兩倍的價錢買一台車況不錯的rc45,而與它同年代的川崎ZX-750S和鈴木GSX-R750S卻很少有人問津。
這台車註定是經典,收藏價值也很高,當然,價格…額,還是不說了,反正也買不起…
第二名哈雷.戴維森 LiveWire
哈雷這個老傢伙說是摩托車中的「老炮」一點也不過分,一直「自以為是」地製造著自己的產品,不隨主流,什麼操控、馬力、速度根本不在乎,日本的小仿賽跑的再快有怎的,爺玩兒的是文化,懂不懂?只此一家。我達達的馬蹄不是歸人,而是過客。要不是鄭愁予是個中國人,我都懷疑這是不是替哈雷寫的廣告詞。哈雷真的很厲害,擁簇全世界不說,品牌忠誠度也非常之高。V2風冷的傳統也一直流傳。
但是,最怕的就是這個但是。哈雷這個「頑固」「守舊」的傢伙竟然要推出電動摩托車!這讓有的哈雷迷就不爽了,什麼玩意兒,沒了我達達的馬蹄這還叫哈雷?沒有我胯下風冷V2的震動就等於沒了心跳嘛。不管你爽不爽,哈雷這次還真的走到了時尚前沿,LiveWire真就這麼被哈雷公布了,而且,它的聲音還很科幻,屋君得點個贊,這聲音不錯!
聽聽這聲音是不是挺科幻的
LiveWire的推出讓廣大車迷回不了神,也驚得一些廠家趕緊研發電動摩托以免跟不上技術的疊代。因此哈雷.戴維森LiveWire可以說是2015年非常重磅的一個車型。
第一名川崎H2/H2R
H2/H2R在發布前,川崎幾天一次的透露小視屏可足足釣夠了車迷們的胃口,川崎的這次營銷真的好,滿分100我給99分。Ninja與H讓屋君可是期盼到底,再加上川崎廠徽讓人遐想偏偏,好在終於在吊足眾人胃口後,川崎正式推出了機械增壓的H2/H2R,尤其是H2R,機械增壓,300匹馬力,就這兩個參數就足以讓人瘋狂!摩托車媒體鋪天蓋地的頭條也讓川崎出了把風頭,黑色調的底漆加鍍銀的油箱表面暗黑感十足,川崎集團級的產品確實讓人興奮不已。實車出來測試後,媒體車手的評測感受也好評滿滿,H2/H2R無論是內在動力還是外形設計都可以用凌厲來形容,川崎粉大呼過癮,出了口被S1000RR壓制的惡氣。
而屋君更開心的是希望川崎這次機械增壓車型的推出會引發類似於80年代日系的渦輪戰爭。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喜歡看廠商撕逼,血拚,互毆,哈哈。然而直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廠家跟進,這難免有點不給力。毫無疑問H2/H2R是個裡程碑般的產品,也是川崎暴力基因的直接體現。當其達到14,000轉的引擎轉速限制時,葉輪的轉速竟然達到了130,000轉!你沒看錯!十!三!萬!轉!川崎很「謙虛」地稱其曲軸馬力只有190多匹,而實際上其尾輪馬力就有194匹,這「謙虛」赤裸裸的打臉其他所謂的200匹公升車,吊打山葉,本田,鈴木,川崎,杜卡迪,阿普利亞,奧古斯塔(要知道號稱200匹的山葉R1,實際尾輪馬力不過160匹冒頭,汗)…我想當你從後視鏡看到H2兇悍的前臉時,任何車手都會捏把汗。
最後屋君將2015年重磅車型的冠軍頭銜給予川崎H2/H2R!也強烈希望其他廠商來攪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