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史上的黑科技(2) 本田渦輪玩得最溜
在大肆宣傳節能減排的今天,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可謂大行其道,特別 是在近幾年中,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排量不斷降低,從原來常見的1.8T、2.0T發動機,到現在的1.6T、1.4T甚至是1.0T發動機,渦輪增壓技術正 在高速發展。越來越多原來使用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型換裝了更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就連有著自吸王、高轉王稱號的本田也開始推廣渦輪增壓車型,但這並不 代表本田的反應慢以及對市場的妥協,相比於本田的自吸發動機,人們可能並不知道,早在三十多年前,本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就已名震天下了。
在 進行本田渦輪增壓技術介紹之前,關於本田的自吸發動機不得不簡單介紹一下。上世紀80、90年代,正是日本的經濟泡沫時期,各日系廠商不斷推出自家的高性 能車型,而有著F1奪冠經歷、世界頂尖高性能發動機製造水平的本田自然也是其中一員。於1999年問世的S2000車型所搭載的F20C發動機創造了當時 自吸發動機的最高升功率,91.9kW(125Ps)的升功率霸占了自吸王稱號十年之久,直到2009年才被法拉利458的94kW(128Ps)超越。
既 然本田的自吸大法如此之好,為什麼堅持了許久的眾多自吸車型都將換裝渦輪增壓發動機呢?甚至連本田高性能車系中僅存的思域Type R都在最新款的FK2中搭載了2.0L渦輪增壓發動機,即使它在紐北獲得了「最速前驅量產車」的稱號,但是在大多數本田粉的心中,呼聲更高的卻是「說好的 高轉自吸呢?」
在 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本田一直是個技術宅的形象,看不到鋪天蓋地的廣告與宣傳,但卻總能在各種領域都找得到本田的影子,這樣一家喜愛鑽研技術的廠家,除了自 吸高轉、變速箱平順、省油,當然還有「皮兒薄」,我們幾乎沒有嗅到過關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一絲氣味,難道說這個能造飛機、會玩機器人的本田玩不轉渦輪增 壓?還是說看破紅塵,不屑於使用渦輪增壓技術呢?
不管本田是出於何種目的遲遲不推廣渦輪增壓發動機,作為消費者,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好不好就夠了,當然在新款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上市之前我們也無法評價它的好壞,但是我們可以為大家講講本田的渦輪增壓歷史,至少讓大家知道本田是個什麼都玩的真技術宅。
自吸王要玩渦輪?
對 F1感興趣的網友可能知道,2014年開始F1允許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而2015賽季本田就重返F1,攜手麥拿輪車隊,不過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實際上,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在本田涉足量產車領域之前,本田就參加了1964賽季的F1比賽,並憑藉性能出眾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稱霸F1賽場多年。
隨 後直到1968年,本田都沒有太好的表現,並隨著一場賽車事故而退出F1賽場。1983年,渦輪增壓技術的引入使得F1賽車的動力性大大提升,本田作為發 動機供應商重返F1賽場,這一次,本田帶來了最大功率超過441kW(600Ps)的1.5L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11000rpm。
1987 年,在大多數F1發動機僅有八九百匹馬力的時候,本田的1.5L V6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已經達到了772kW(1050Ps),並幫助威廉士車隊輕鬆奪冠。而年度車手的前三名均採用了本田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賽車, 從此也確立了本田渦輪增壓發動機在F1賽場上的統治地位。
眾 所周知,提升發動機動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增加排量或者提高轉速,顯然本田選擇了後者,而展現廠商技術實力的最好方式也莫過於此。不僅對零部件的強度、精度 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還對裝配工藝有著極高的要求,而促使本田稱霸F1賽場的核心也在於此,誤差小於50mg的活塞質量、可承受1275倍重力加速度的連 杆、經過高轉速動平衡處理的曲軸、全鎂鋁合金的缸體再加上極精密加工裝配技術。
1989年,本田在F1賽場上的統治地位迫使國際汽聯修改比賽規則,全面封殺渦輪增壓發動機,以求打破這種局面。
本田渦輪增壓發動機稱霸F1
既 然本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稱霸F1賽場,為何在量產車領域卻很少聽見它的聲音呢?實際上本田並非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量產化不感興趣,只是這 些搭載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鮮有進入國內市場,並且銷量較低,所以人們對於本田的渦輪增壓技術了解較少,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在本田的造車史上都有哪些搭載過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代表車型。
作為本田的高端車型,Legend車型在1988年曾推出過V6 Ti型號,當然,與City Turbo系列一樣,該車型僅供日本國內市場。
而 在當年的宣傳中,本田宣稱該款發動機的動力輸出如絲般順滑,儘可能減少渦輪遲滯等不良駕乘體驗。即便此時的本田已憑藉性能強悍的渦輪增壓發動機稱霸F1賽 場,但是民用版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成本控制以及穩定性依然沒有得到解決,隨著C32A V6發動機加入Legend車型,V6 Ti版本的Legend也在慘澹銷售了兩年後悄然下市。
即使經過了兩次略微失敗的試水,但是本田並沒有放棄對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研發,這一次,本田更是將試驗對象瞄準了旗下高端品牌——謳歌。
編輯點評:結 論很明顯,本田不光自吸玩得轉,渦輪增壓一樣稱霸F1賽場,不過成本以及穩定性的問題似乎一直在困擾著本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量產化,三款試水車型分別代表 了本田的低、中、高端車系,但是都沒有收到較好的市場反饋。不過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本田這個技術宅會為我們帶來怎樣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呢?還請持續關注 愛卡汽車網,我們會在2月為大家帶來新鮮的本田新動力總成試駕文章,敬請期待。
三十多年量產車渦輪增壓歷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