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身安全是車輛安全性最重要的部分,是在碰撞事故中保證生存空間的根本。
日本汽車一直在強調它的可潰縮安全車身。那我們就來看看它們的潰縮區。
我們先看看日本的幾款車型的情況。
本田思域
c-ncap碰撞成績。(數據均來源於C-NCAP官網)
下圖是拆車坊給出的思域車身結構拆解圖片和說明。

思域前保險槓共有兩層槓鐵,外層槓鐵在碰撞中最先起到變形吸能作用,後部槓鐵的厚度與強度比前部槓鐵都要大,這種設計在正面碰撞中可以逐級吸收能量,減少對車體的破壞力度,但保險槓外殼內沒有保護材料。思域後保險槓採用金屬材質,但結構簡單,僅為一橫梁,與車體接合方式也很簡單。當車輛遇到追尾碰撞時,緩衝效果可能不明顯,撞擊力度在很大程度上會直接傳遞到車身,給後排乘員帶來危險。
第7代凱美瑞
c-ncap碰撞成績。
技術說明:凱美瑞前保險槓結構由保險槓外皮、泡沫緩衝層以及金屬槓鐵組成,金屬槓鐵為B型結構,與常見車型不同的是,縱樑與保險槓鐵之間沒有傳統的吸能盒設計。
日產騏達
說明:騏達後保險槓外殼的裡面,是由三塊發泡材料構成的緩衝層。三塊發泡材質浮置於車尾,與車身金屬結構並無固定,且外表並無包裹,使用一段時間後,這裡很有可能成為噪音源之一。取下泡沫塑料,後面是一個由薄鋼板構成的凸起物,靠兩根螺絲與車體固定,它的後面,是位於車底盤的「大樑」。也就是說,如果發生追尾事故,撞擊力量有可能透過泡沫塑料,擠壓到車體。此處距離後排座只有1米左右,緩衝空間並不寬裕。
小結:縮水的前後槓,在最高的時速也就64公里/小時的碰撞測試時剛剛好。而大部分致命的事故都是發生在高速行駛。這時,前後槓的潰縮吸能效果必然比不縮水的全尺寸防撞鋼樑潰縮吸能差。
看到這裡,很多專家會說了,汽車前後部就是用來潰縮的,只要乘客倉鋼板強度高就行了。我查遍了日系3大品牌的安全車身推廣資料及拿到的內部資料,上面除了可潰縮吸能車身還是可潰縮吸能車身,根本就沒提過它的車身鋼板強度具體數據。試問如果它在車身鋼板強度上面真的有優勢,以日系一貫擅長市場推廣的作風不會大說特說的嗎?
而發明安全車身的德系品牌對安全車身的做法則比日系品牌厚道。全尺寸前後防撞鋼樑加上使用了1000兆帕-1500兆帕的熱成型超高強度鋼,說得明明白白的,沒有藏著掖著的。難道各位專家會認為日系汽車具有用了好材料不說的高b格嗎?你信嗎?
也有人會說了,可是網上調查車主都說日本車好,日本車安全啊?
別忘了,能上網填問卷調查的都是那些活得好好的。那些真正不滿意的日系車主可能都已經再也沒有機會表達不滿了。
試問天天鼓吹日係安全的專家,日系車安全,你真信嗎?
我自己拆了上一代騏達,照片供大家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87830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