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幾近消失的汽車科技

要說起當今汽車界的黑科技,人們想到的不是無人駕駛系統就是雷克薩斯的磁懸浮,至少也得是奔馳的魔術車身系統,而一二十年前的汽車「黑科技」,早已被「一代新人換舊人」。當年的「黑科技」如今看來儘管不再「高大上」,甚至已經銷聲匿跡。但在當時信息、貿易都不夠發達的年代,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黑科技」比如今只能在螢幕中看到的「黑科技」更接地氣,同時他們為當年「初出茅廬」的中國車市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汽車的窗戶。他們不該被遺忘,應該被紀念。

後輪隨動轉向

代表車型:雪鐵龍富康 塞納 馬自達929

當二十年前富康為國內市場第一個帶來後輪隨動轉向時,效果驚為天人,但很多人甚至開到換車也沒弄明白這是怎麼實現的。原理其實不複雜,所謂後輪隨動轉向,並不是說在後輪布置了一套跟前輪一樣完整的轉向機構,而是在後輪、懸掛、車身之間設計了一些橡膠軟墊,通過橡膠把懸掛與車身柔性連接,同時利用橡膠高強度的彈性,在汽車轉彎時橡膠形變來帶動車輪做很小角度的轉向。

這樣一個技術讓富康、塞納、愛麗舍等更加不容易甩尾或側傾,即使在急轉彎時也非常平順,實際效果甚至超過了很多獨立後懸掛的車型。隨著PSA底盤技術的發展和一系列電子輔助設備的應用,後輪隨動轉向已經基本淡出國產法系車型(目前國內市場仍有部分寶馬、奧迪長軸距車型配備)。但擁有後輪隨動轉向的法系車,憑藉皮實耐用維修簡單的優勢,依舊被眾多玩家視作入門改裝、賽車界的不二之選。

翻燈

代表車型:三菱3000GT 馬自達MX5

翻燈,也叫跳燈,最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隨著七八十年代扁平設計的轎跑流行和美國交通法的推動,翻燈「黑科技」達到極致。當翻燈跳出的瞬間,讓人產生「車活了」的錯覺。國內的翻燈車型主要集中在90年代,雖然數量不多,但各類日系、美系翻燈車型還是通過各路渠道扎堆進入國內,三菱3000GT、老款的馬自達MX5應該是最能常見的典型,在當年被國人視作時尚、前衛、運動的象徵。在那個年代,你要不開台翻燈車型,都不好意思給人說你開的是跑車。

翻燈給汽車造型上帶來的魅力是革命性的,對汽車審美、設計的影響也遠超今天的LED大燈、日間行車燈。但出於特殊的結構可靠性和對行人保護的因素,這項當年的「黑科技」在90年代後期迅速隕落。儘管如今在國內翻燈幾乎絕跡,但他在國人的共同汽車記憶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動安全帶

代表車型:福特天霸

很多人不愛用安全帶的重要原因就是,傳統被動型安全帶需要自己動手佩戴與解脫,特別是短途使用,不夠方便。20世紀80年代,通用、福特,大眾、奔馳、豐田等汽車公司相繼開發出自動式安全帶。而國內能見到的採用了自動式安全帶的汽車便是90年代大規模進口的福特天霸。天霸獨一無二的安全帶肩帶部分由電動機驅動,與車門開關聯動,當打開車門肩帶自動滾向A柱,而當關上車門時,肩帶上部的固定件就返回到B柱的規定位置上,乘員也就被自動佩戴上安全帶。整個過程,乘員不需要做任何動作,大大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從實用意義上說,自動安全帶是安全帶界前所未有的「黑科技」,特別適合我們國家安全帶使用率低的現狀。可惜,由於不是三點式安全帶和事故中逃生需要的考慮,自動安全帶在當時未能大範圍推廣。其實,如果有廠商願意投入精力,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自動安全帶「起死回生」並不是沒有可能。

自動收縮天線

代表車型:桑塔納2000、奧迪100、尼桑公爵王

這個在今天讓你感覺簡單到想笑的裝置,在當年絕對是個拉風的「黑科技」。車輛行駛中當打開收音機,A柱前方的天線自動伸出,無不引來路人的矚目。一時間,德系、日系各路車輛都將自動伸縮天線作為「標準配置」。要說原理,以當今的眼光來看並不複雜,當打開收音機,伸縮天線底部殼體中的電動機同時通電轉動,將天線推出,轉到位時行程開關自動將電路斷開;當關閉收音機,電動機反向通電,反向轉動,將天線收回,收到位時行程開關自動將電路斷開。

儘管拉風,但突兀站立的天線不僅影響空氣動力學,在高速行駛時更有斷裂的風險,因此,隨著隱藏天線的普及,伸縮天線已經不在新車中裝配。

儘管這些曾經的「黑科技」以當下的眼光看只是些簡單的配置,甚至已不再適應如今的用車環境。隨著黃標制度的日趨嚴格,這些配有「黑科技」的老車將越來越多離我們遠去,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都曾「獨擋一面」, 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讓中國人的有車生活變得美好了一些,更是構成了中國汽車文化的共同記憶!向曾經的「黑科技」致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8738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