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是一種精神歸宿

卡洛斯| 2016-01-30| 檢舉

摩托車是一種精神歸宿

摩托車作為曾經霸占大半個中國的交通工具,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新能源電動車的普及以及國家相關政策的限制,摩托車在國內市場的地位正在極具的發生轉變。多數人選擇更加舒適安全的汽車和環保便捷的電動車作為出行工具,而留下來的少部分人不在單純的將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而是作為其休閒娛樂的可靠夥伴,漸漸的形成了屬於中國自己的摩托車文化圈。

如火如荼的俱樂部文化是摩托車友們最佳的精神歸宿。他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擁有不同排量和品牌的摩托卻因為愛好走在一起。他們不在是呼嘯而過的馬路殺手,而是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利用摩托車獨特的吸睛方式傳遞社會正能量。通過組織不同的賽事,既能讓大眾更多的了解摩托車文化又能更好的為摩托車品牌做市場推廣,因此獲得了不少一二線廠商的贊助和支持,摩托車俱樂部文化不斷的發展壯大,成為當前摩托車文化圈中的中流砥柱。如今的俱樂部分化不在單純的以騎行為主,像摩托車收藏,摩托車改裝都逐漸發展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圈,進一步豐富了摩托車的俱樂部文化。

第二種文化屬於各大摩托車廠商組織的騎行文化,這種文化目的明確,方式簡單贏得不少摩托車友的喜愛。相比於俱樂部大雜燴般的將不同品牌聚集在一起不同,騎行文化大多只有一個到兩個廠商旗下的產品參與,通過招募專業騎手和民間摩托愛好者參與進來,駕駛摩托挑戰不同的環境和路況檢驗機車質量達到宣傳目的。雖然各大廠商組織騎行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廠商卻能玩出不同的花樣。跨省、出國、探索、弘揚傳統文化、緬懷革命先烈等等方式與騎行相結合。每一次騎行都是一次未知的探索,每一次騎行都和當下熱點和關注度相結合。所以說騎行文化是搭乘固有文化的順風車,用騎行的方式重新喚起對中國乃至世界不同文化的認知。

最後一種是屬於「在路上」的個人文化。其實我們很難將一個人的行為上升到文化的範疇。但是因為他們孤獨卻又堅韌的風格,「在路上」時傳達出獨特的感悟和人生體驗。小編願意稱作他們為「個人文化」。限摩令的出台,無法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等諸多因素限制了我們了解他們的身影。但是確實有這麼一群人,通過親身的騎行經歷用自媒體的方式為大家展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默默的將摩托車文化傳達給更多的人去了解和關注。

在網際網路興盛的今天,摩托車文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熟識和了解。在2015摩托車市場不景氣的條件下,各家廠商如何培養品牌意識提高摩托車獨有的文化軟實力也許就是下一個突破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8730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