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量跑車,街車輪胎的選擇和使用,你都了解嗎?
本文大部分內容同樣適用於大部分小排量車型
相信很多車友,包括有些已經玩了幾年車的車車友,對於自己的輪胎選擇,還是每次都會糾結。我到底該選哪款輪胎?
每一款輪胎的設計,軟硬,胎紋,都是有一定用途目的定向的。
這裡有幾個車友最常見的誤區:
1:全熱熔輪胎=抓地力好,堅定的使用賽道用競技熱熔胎。
2:為了能使用更久,只選用最耐磨的輪胎。
我們先來說一下熱熔胎,顧名思義,這種輪胎在與地面劇烈摩擦的時候,升溫速度比較快,溶解溫度比較低,胎面「融化」呈膠凝狀,從而提供絕佳的抓地力。各廠家配方不同熔解溫度也有差別。一般多用在對輪胎要求比較高,又不那麼考慮成本的場合,比如封閉賽車場。
上圖是純粹的賽道熱熔光頭胎,為了獲得最大的抓地力,沒有任何花紋。,排水性能為0.
記住:在乾淨乾燥的摩擦力較好的路面上面,同樣的輪胎膠質,一定是花紋越少抓地力越好。
而且這種輪胎需要達到很高的工作溫度才能發揮最佳抓地力,我們跑賽道之前都會拿暖胎器給輪胎加溫到90度。
那麼,街道,山路,是不可能保證路面乾淨,沒有水的,溫度更不用說了,所以這樣的競技專用輪胎,溫度很低的時候,會變的極硬。完全不適合在除賽車場之外的地方使用。
第二種全熱熔運動輪胎
例如上圖中我平時使用的輪胎(我騎車不代步,只有跑山或者賽道騎),倍耐力sc2 v1,俗稱超級惡魔。,還有香牌的k3,普利司通r10等等。這種輪胎是可以賽道,街道兼顧的輪胎,升溫後抓地力僅次於光頭胎。橡膠配方兼顧了街道的溫度,氣溫在大約25度以上經過駕駛暖胎之後基本可以放心使用。(我個人使用數據,各種因素可能造成差別,僅供參考)
有很少的花紋,一定的排水性能。
這個輪胎的耐磨性同樣是非常一般的,因為軟嘛!對於氣溫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溫度太低,同樣會變硬抓地力急劇下降。
下圖我朋友的這條輪胎,因為放在院子裡,北京這幾天夜裡氣溫降到了0下十六七度,早上起來一看,悲劇了:
裂出這樣的紋路,看著都不軟了吧?
這幾天整個北京,熱熔胎放在室外的,幾乎無一倖免。
室外溫度超過零下5度一定要放在室內存放。
所以這一類型的輪胎,只適合摩托車拿來純粹的玩具,只在天氣好的時候騎這輛車,只去路面乾淨的地方,只有溫度合適的時候才騎它的車友。
第三種也是一般最常見的街道「半熱熔」輪胎。
「半熱熔」是大家給取的一個俗稱,顧名思義,實際是廠家在兼顧溫度,排水等等相對複雜路況實用性的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來研發抓地力強的橡膠配方。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復合輪胎,整條輪胎都是同樣的橡膠。另一種是「中間硬兩邊軟的」,為了中間更耐磨,過彎的時候兩邊較軟,獲得更充足的抓地力。
例如象牌m5,從中間到兩邊最軟標註好了1-5:
在我用過的這些街道運動輪胎裡面,我個人覺得還不錯的是米其林2ct 象牌m5
倍耐力惡魔2代,最好的是普利司通s20.
我很少這麼直接的向車友推薦這種關係到生命的東西,之所以敢推薦是因為確實真的很棒。
我的13款cbr1000rr原廠帶的就是這款輪胎,之前對這輪胎並不了解。只是大概了解了一下廠家介紹:更寬闊的觸地面積,更佳的排水紋,更強的抓地力云云.....
騎去跑山之後,我感到非常驚訝,它的胎形弧度帶來的過彎舒適感幾乎比超級惡魔競技輪胎差不了多少,咬地力喔感覺不到絲毫的差距(跑山達不到賽道那樣的強度也有原因)。輪胎升溫非常快,快速過彎感覺極穩。之前的象牌m5和米其林2ct都或多或少出現過輕微打滑的跡象。
然後就是秋天溫度下降之後的騎行,輪胎升溫依然快!過彎依然從容。
只是輪胎的耐磨性並不不是很好,大概七八千公里的樣子。但是還奢求什麼呢!如此的抓地力,排水能力,四季溫度適用。
很多同學不都在找這樣一款輪胎麼?既能壓彎又能行街,沒錯,就是它。
後來珠海賽道對s20進行了賽道測試,創造出了一分42秒的圈速,可能玩賽道少的同學對這個沒概念,珠海1分42秒,算是專業賽車手的速度了,別忘了這是一款定位全天候的街道用輪胎!
測試車手是萬里達山葉車隊的李鄭鵬:
李鄭鵬測試S20報告:(轉自http://www.moto-one.com.hk)
李鄭鵬不久前才測試新款R10 EVO賽道專用胎,在今次測試初期,由於溝通出現問題,李鄭鵩一直以為再次測試其他新款賽道輪胎。事實上,他的Yamaha YZF-R6早已更換了街道用的S20。經過數圈後,李鄭鵩的車速越來越快,圈速也由超過1:50秒逐漸下降至1:43秒,在最後一節更造出 1:42.686,比編者原先估計快接近2秒時間。
這個不少車手需要賽道專用輪胎才造出的圈速,使用街胎的李鄭鵩在短短10多圈後也能造到,完全改變了編者對街胎的想法。完成首節的測試,李鄭鵬回到維修站後即時向工作人員表示輪胎有點怪怪,此時才愰然大悟一直使用街胎試車。而完成兩節測試後,編者立即問他的測試報告。
所以...強烈推薦!!!
放心大貓沒有收什麼廣告費。
另外最新升級款s21即將到來,大家可以等等看。
最後給大家普及一個不少人有誤區的小知識:輪胎的使用極限.
之前有幾個車友,騎行碰見的,說輪胎到鋼線了,該換了,大貓看了一眼,冷汗就下來了.....真是極限了,就差爆胎了。已經漏出輪胎裡面的鋼絲!
其實不是這樣的,見上圖,你觀察你的輪胎,胎紋裡面會有一個這樣的小凸起,這就是廠家設定的最低磨損高度,記住哦。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