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的觀念 騎乘的技術 prelad 避震器預載調整

摩托車的觀念 騎乘的技術 prelad 避震器預載調整

今天我們談避震器,也就是預載preload調整,有人說,大型摩托車好難騎,很難操控又笨重。真搞不懂為什麼有人的技術可以那麼好,感覺操控自如,這大cc數的車子在他手上感覺像小車一樣輕鬆,其實這關係到太多的因素,我們怎麼舉例也舉例不完。但是有一點卻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preload預載的調整,原廠的預載多半都是考量雙人的情況下做設定,所以在我們操控起來都會有點過重,導致操控不靈敏。而國內普遍都沒有調整避震器的習慣,都是靠個人去遷就車子,如果你的體重跟車子本身的設定本身就差很多那就會導致操控變的很難,就好比我們的球鞋明明指穿us8號,我們卻買了雙us12號的鞋子,當然別說跑!!連走都可能跌倒。就因為國內普遍技術不普及,這個不需要靠專業的技師,我們也可以調教成合適我們體重的設定直,也能夠「大幅改善」我們的操控靈敏度了。

拜託這個可能你得花一點時間了解並且去調,但是以我的經驗。我幫車友調整完以後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原來他們的車子是這麼的好騎,感覺不像原本的車子似的。我並沒有誇張,誇張的是很多人不願意去把一台動輒一兩百公里的速度怪物,調整成適合自己的設定。

所以我們今天討論的是:避震器的預載調整

預載的概念:

預載也就是當我們在組裝避震器的時候,「彈簧」得先「壓縮」在裡面才有辦法裝。而這個彈簧的壓縮越多(彈簧擠壓)也就是預載越強,那裝起來我們的避震器,就會比較「硬」車身當然也就比較高了,反之!!如果我們的彈簧壓縮的少,那裝上的避震器也就比較軟,車身當然也就相對比較低。

圖一

前避震 圖一裡頭綠色的部份彈簧的壓縮就是我們所謂的預載preload

圖二

後避震 圖二 裡頭黃色的部份彈簧就是我們所謂的愈載preload

圖三

彈簧因為我們調的 松 跟 緊 都會產生不同的壓縮,各位可以看到這是利用特殊工具讓我們愈載變得非常的緊。

以現今的避震器,很多都是可以調整preload預載的,還有回彈阻尼、壓縮阻尼,這都關係到一台車,好不好操控,好不好入彎,或者在顛簸的道路,時速很高的情況下都會有不同的變化。

圖四

我們要調整前避震的預載就是照片裡頭:Preload Adjuster(預載調整) Rebound Adjuster(壓縮阻尼) 都是可供調整。

實際操作: 專業方法(一)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一些數據!! ( 前避震的三個長度)

1:測量避震器的凈長 完全無施加壓力的避震器 Free Sag 長度---->為(F1)

(如果你沒有好的工具,建議的方法是,熄火入一檔,請兩個好哥們,幫你抬起兩端的車把。你趕快量)

2:測量避震器的長度 把車子放下來的壓力避震器 Static Sag 長度---->為(F2)

(這量這裡最簡單,只要保持車子垂直不要偏即可)

3:測量避震器添加(你穿裝備)的避震器 Ride Height長度---->為(F3)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第二數據!! (後避震的三個長度)

1:測量避震器的凈常 完全無施加壓力的避震器長度---->為(R1)

(如果你沒有好的工具,建議的方法是,熄火入一檔,請兩個好哥們,幫你抬起兩端的腳踏或者延伸鋼樑。你趕快量)

2側零避震器的長度 把車子放下來的壓力避震器長度---->為(R2)

(這量這裡最簡單,只要保持車子垂直不要偏即可)

3:測量避震器添加(你穿裝備)的避震器長度---->為(R3)

圖五

後避震測量的位置。

有了這六個數據以後接下來我們就進入數學課了,看到這裡的車友們不要放棄,,,,這真的很重要,這篇文章我真的花了很多心思整理,設定完的車子絕對會讓你脫胎換骨。

我們有了這六個數據後,我們接下來的作法就是:

前避震

F1(數據) - F2(數據) 15-30MM之間 無重力的預載下沉度

F1(數據) - F3(數據) 35-50MM之間 騎乘的高度

----------------------------------------------------------------------------------------------------

後避震

R1(數據) - R2(數據) 10-20MM之間 無重力的預載下沉度

R1(數據) - R3(數據) 25-40MM之間 騎乘的高度

利用此方式來調整適合自己的體重預載,記住要大概在這個值裡面,我不能舉例,因為每個人的避震行程不同,每個人的體重也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只能用此方式來轉達。 當我們調完了以後,畢竟車子是自己的我最後都會利用遊標卡尺量這邊:

圖六

我會量這邊預載突出的長度為多少,並且記錄起來,在做微調。在調完以後,以現今的車子來說,避震器不單單只有預載,還包含了壓縮阻尼,以及回彈阻尼 damping。他靠著的是「阻尼油」有些高級的避震器更會使用氮氣(活性低較穩定)來調節阻尼 (舉例 歐林斯競技版,或者 R6)透過了壓縮阻尼、回彈阻尼,避震器本身並不會即時「壓縮」即時「回彈」。所以我們最重要的是把預載給設定好了以後,利用行車的經驗在來作為調。有人說 避震器全部的設定,並沒有所謂的「一定值」更有人說,避震器的調整就像一門藝術,這得靠各位玩家 經過騎乘後的經驗一直去微調。以下是有經驗的人他們針對 回彈阻尼 以及 壓縮阻尼的一些建議:

回彈阻尼:(一般都在避震器的下方)後避震亦如此

倘若覺得車身容易不穩定,變得死硬很難控制,甚至出現彈跳的話。大就得加大回彈阻尼,(及是減慢回彈的反應)這樣能夠有效的意志彈跳的感覺,或是覺得行車的時候車子很死硬。並且地面的輕微顛簸(大哭㝫當然沒辦法...)會直接傳到騎士本身身上,那就得要減少回彈阻尼,讓避震器在多下沉一點。

阻尼大部分都是: S - H s是小、H是大 (有些是 - +)的符號 這時我們要往 H(+)的地方轉

壓縮阻尼: (一般都在避震器的上方,調預載上面那邊)後避震亦如此

首先我們要先感受,車身是否過低,在還沒做動的時候就覺得快要把整支避震器的行程(內管)給用盡了。如果覺得避震器「偏軟」就是很容易瞬間把行程給用完,此時我們就要加大壓縮阻尼,讓避震器行程受力後,不會瞬間壓縮,而是得讓他有點緩衝作用。 如果有時候覺得操控敢很生硬,轉向很死硬,抓地利感覺很差產生不穩定敢。那我們就得「減少壓縮阻尼」讓我們的避震器多一點下沉的反應。

壓縮阻尼大部分是: S - H s是小、H是大 (有些是 - +)的符號 這時我們要往S( - ) 的地方轉

左圖:為回彈阻尼調整位置

左圖:A點為壓縮阻尼、B點為預載調整位置

實際操作: 一般大眾方法(二)

仿間很多人都用這個方式,因為比較簡單一點,我們只要測量「避震器內管」即可,一樣我們得需要前避震三個數據,

跟上面一樣,前避震我們需要:

1完全沒壓力情況下「內管」的全行程 的((F1數據))

2增加車子本身情況下「內管」的全行程 這個步驟就是國人常聽到的SAG值 的 ((F2數據))

3騎士(你)坐上車子情況下「內管」的全行程 的((F3數據)

這時候我們要準備一個「束帶」 來束著你的前避震的內管。(記得不可以束太緊,但以不自然脫落為原則)圖片如下:

圖七

利用束帶綁住內管。

我們一開始把束帶,束在內管的最上緣,我們人坐上去在車子靜止的時候,按住前煞車開始對避震器慣性施壓,來回幾次這時候我們的束帶,由於我們連續的慣性施壓,會被我們擠壓下去。(正插的避震器顧名思義相反),這時候我們測量內管的束帶與上緣油封的距離位多少(正插的避震器顧名思義相反),我們量出施加壓力後最大的壓縮量為多少「這邊我們用MT」,單位使用mm。

壓縮過後的束帶:

計算SAG的方式為

一般道路 SAG = 15%-20% 乘上 MT

劇烈操控 SAG = 10%-15% 乘上 MT

假設:假如我們算出MT的所得數據為:15公分 那我們剛剛上面說的一般道路是20%

那我們就用 15公分 X 20% =3公分 (這個就是你需要的設定預載數字了) 是不是很有趣,第二個方式也比較簡單呢!!

如果真的嫌麻煩的話,,,,,好在我們有很多豐富經驗的前輩提供的數據如下:

一般道路預載建議值

街車前避震(正叉):2cm ~ 3.5cm

街車後避震 :1cm ~ 2.5cm

街跑、仿賽 (倒叉):1.5cm ~ 2.5cm

街跑、仿賽 :1.0cm ~ 2.0cm

---------------------------------------------------------------------------------------------------------------------------------

實際操作:OHLINS 歐林斯 原廠手冊方法 (三)

一開始都是一樣的我們得需要那些數據

1 車子離開地面,避震器全行程 F1 R1

2 車子接觸地面,避震器全行程 F2 R2

3 車主做上車後,避震器全行程 F3 R3

OHLINS 建議 不要超過以下數據:

前輪(front):15~30mm (F1 - F2) ( - 意思是減 )

後輪(REAR): 10~20mm (R1 - R2)

適合車手的騎乘避震器高度為:

前輪(front):35~50mm(F1 - F3)

後輪 (rear) : 23~50mm(R1 - R3)

總結:以上我利用的三種方式介紹,如何調我們的避震去 「預載」、「回彈阻尼」、「壓縮阻尼」。 或許車友們會認為,似乎有點麻煩。但是我還是要重申一次,調過的車友真的很多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車子可以如此的好騎乘,好駕馭。

在這邊如果你願意動手做的話,在自己動手之前,可以先把原本的設定先利用「度量」的方式記下來,即使你真的調的不好,也ˇ可以設定回原本的設定。在這邊祝福大家可以設定成,適合自己體重,操控模式的懸吊系統。附帶一提:有些車友的體型屬於重量級的體重,那他可能會發現建議數值裡頭他都超過了,這就代表原廠的彈簧預載不夠讓你用!! 這個情況又牽涉到改裝的部份,,,,我想我把它放在以後的章節

附註:由於我剛來國內沒多久,有些車友可能會問,這些工具很難得手嘛?一般來說調整避震器的工具,都屬於一般性工具。我在這邊我也很難講工具名稱,我不知道正確翻譯是什麼!!但是我有利用圖片告訴大家,如果你們有空去瞧瞧,就知道這些工具都是屬於一般工具。不需要特殊,除了一樣「後避震」預載!!他所需要的是特殊工具,而我知道國內一般玩家車的來源,所以應該都沒有附贈 隨車工具包,因為正常渠道的車子近來都會附贈工具包,而工具包都會附一個,後避震預載調整手工具

左圖 為後避震預載調整手工具形狀

後避震預載調整的地方為左圖齒輪狀地方,利用工具鉤動。

以小弟的經驗,前避震的影響真的非常非常的大,後避震除非您準備下賽道,或者您的速度在水準以上。不然我們都先以前避震為前提下做調整。--------------------------------------------------------------------------------------------

回彈跟壓縮 阻尼的方式不會因為調整預載方式的不同,而改變!!所以只舉一次。

回彈阻尼:(一般都在避震器的下方)後避震亦如此

倘若覺得車身容易不穩定,變得死硬很難控制,甚至出現彈跳的話。大就得加大回彈阻尼,(及是減慢回彈的反應)這樣能夠有效的意志彈跳的感覺,或是覺得行車的時候車子很死硬。並且地面的輕微顛簸(大哭㝫當然沒辦法...)會直接傳到騎士本身身上,那就得要減少回彈阻尼,讓避震器在多下沉一點。

阻尼大部分都是: S - H s是小、H是大 (有些是 - +)的符號 這時我們要往 H(+)的地方轉

壓縮阻尼: (一般都在避震器的上方,調預載上面那邊)後避震亦如此

首先我們要先感受,車身是否過低,在還沒做動的時候就覺得快要把整支避震器的行程(內管)給用盡了。如果覺得避震器「偏軟」就是很容易瞬間把行程給用完,此時我們就要加大壓縮阻尼,讓避震器行程受力後,不會瞬間壓縮,而是得讓他有點緩衝作用。 如果有時候覺得操控敢很生硬,轉向很死硬,抓地利感覺很差產生不穩定敢。那我們就得「減少壓縮阻尼」讓我們的避震器多一點下沉的反應。

壓縮阻尼大部分是: S - H s是小、H是大 (有些是 - +)的符號 這時我們要往S( - ) 的地方轉

小建議: 在我們調整 回彈阻尼、壓縮阻尼的小方法:

在一開使我們利用工具 先把阻尼 往最小的地方轉(s)方向。 轉到底了以後看(我們轉了幾格,或者幾圈)先記錄下來。

這個就是你原本的阻尼設定。

接下來我們在轉到最大(h)轉到底以後(看我們轉幾格,或者幾圈)這個記錄是我們阻尼總共的段數(圈數)記錄下來

舉例: 我的阻尼總共有30格。 我上面說過了 阻尼的調整絕對沒有建議值,你得要「行車」的時候,車子反映給你的感覺。所以我們一開始設定在15格,然後依照上面文章所序,你有什麼反應在來做微調的增或者是減。

很多車友都希望我能夠針對調整避震器的部份,寫一篇文章。但是我得考量不同的避震器,不同的騎士體重,不同的操作方式,不同的車型。都有所不同,此篇我必須得排除這些,所以我一直在更改文章的內容。目的就是希望願意自己動手的車友們,能夠更加的理解,並且調適出,適合自己的設定值。如果你看到這邊的話代表,你把它讀完了。希望你能夠自己動手做做看!!車子沒那麼脆弱,不會因為你的調整就壞掉。 希望每位車友都可以調到適合自己的預載設定!

我們在第五篇http://bbs.moto8.com/thread-226530-1-1.html的時候,討論了煞車的概念,煞車會影響改變避震器的行程,在這裡我們就可以解決避震器行程的問題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3/node8408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